新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4-03-05 05:11:15
專利名稱:新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新型技術涉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能有效增長馬鈴薯的產量。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馬鈴薯傳統種植方法是將馬鈴薯切塊種植,畝產基本達到極限,不能滿足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土地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亦難以得到提高。
發明內容
一、薯種準備1、選用無外傷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千萬不可採用傳統的切片薯種方式);2、單個薯種重量應在1兩至2兩之間,切記要使用脫毒種薯種植!3、按照專利產品——「酵母水解液馬鈴薯營養素」的配方要求兌水配置「馬鈴薯
營養素4、將選好的薯種置於閉光場所(如室內),可在堆積薯種的地面鋪設草蓆,儘可能防止「馬鈴薯營養素」流失。為使「馬鈴薯營養素」可以均勻噴淋分布在薯種表面,薯種堆積通常不超過3層;5、利用噴霧器將配製好的「馬鈴薯營養素」向薯種均勻噴灑;6、用草帘子覆蓋在已經噴灑過「馬鈴薯浸液」的薯種,防止「馬鈴薯營養素」過快蒸發;7、對小時後即可用於下種;二、播種1、施底肥薯種下施化肥,化肥用量每畝尿素15公斤、磷肥5公斤、硫酸鉀40公斤,混合後施用。(實際施肥量按當地種植土地具體情況施用);薯種上施有機肥,豬糞最佳;2、種植密度水澆地一原則淺栽深培土。壟高25公分,行距70—一80公分,株距25公分, 深度15公分。(約3800/每畝)旱地一原則深栽深培土。行距60-70公分,株距30公分,深度15g_20公分,; (約3800/每畝)3、用賽克津7-8克除草劑、60% 丁草胺15_20毫升或90 %己草胺50毫升兌水 800-1000克噴灑(在覆蓋薄膜前)。4、噴灑除草劑後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幅寬90釐米的地膜),在薄膜上壓土,厚度3 公分(壓土後種苗將頂穿薄膜長出);覆蓋薄膜根據各地情況參考應用。三、田間管理1、間苗
——在薯苗長到20公分時(民間常稱一咋),將每一株群(每一薯種會生長出多個薯苗)僅保留3個最強壯的薯苗,其餘掐除——注意不可以拔出,以免傷到正常薯苗的根部(適用於小面積種植);2、除草——僅在薯苗長到10-15公分時,進行一次常規除草,注意保護正常薯苗的根系。 在生長期要特別注意清除靠近薯苗的大顆草,但不能採用拔除,以免傷到正常生長馬鈴薯的根系;3、培土——通常在馬鈴薯生長期間進行2次培土,培土即為保護馬鈴薯生長,也可用土壓滅薯苗根部的野草;4、追肥——水澆地、旱地在一次性施肥後,不提倡追肥。6、澆水與排水——保持馬鈴薯生長期的水分需求是高產的重要環節,有條件的水澆地應保持土壤的溼潤。但在澆灌時萬不可讓馬鈴薯長時間泡在水中,當浸泡時間超過M小時時,馬鈴薯根莖將變質,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 ——收穫前10天左右要停止澆水;——雨季要特別注意排水,若雨水泡時間超過M小時,馬鈴薯根莖將變質,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四、收穫時間1、冬季種植馬鈴薯可按常當地買規時間進行收穫;2、秋收馬鈴薯應選擇在近霜凍時或霜凍時收穫(這個時間較常規方式推遲了近一個月,這段時間儘管葉枝已漸乾枯,但地下的馬鈴薯仍然在生長中)全新的土豆種植方法的適合範圍本新型種植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做到在水澆地上創出奇蹟般的高產量!也能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創高產!尤其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利用該項技術,其意義特別重大!因為在我國的土豆產區絕大部分都處在於早、半乾旱的很多省份,由於該項專利技術具有了全方位的優勢,可以大幅度提高馬鈴薯產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權利要求
1.新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特徵在於薯種的種類選用無外傷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 (千萬不可採用傳統的切片薯種方式);單個薯種重量應在1兩至2兩之間,切記要使用脫毒種薯種植!
2.按照專利產品——「酵母水解液馬鈴薯營養素」的配方要求兌水配置「馬鈴薯營養ο
3.種植密度水澆地——原則淺栽深培土。壟高25公分,行距70——80公分,株距 25公分,深度15公分;(約3800/每畝);旱地——原則深栽深培土 ;行距60-70公分,株距30公分,深度15g-20公分,;(約3800/每畝)。
全文摘要
一種能夠大幅提高馬鈴薯產量的種植技術。它的技術特點是改切塊種植為整薯種植,並提前噴淋「酵母水解液馬鈴薯高產營養素」、以及一系列新的技術要求。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550234SQ2010106045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4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北京金谷軒農業經濟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