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放鬆腰胯的練習方法 不會千萬別強求
2025-08-02 12:40:09
練習太極拳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適當的學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而練習太極拳的腰胯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傳拳不傳腰,傳腰師不高。太極拳的武技達不到境界是因為腰腿有病,一在腿腳不能松虛合一,二在腰胯不能靈活變轉。那麼太極拳松胯如何練習呢?本文僅對腰胯練習進行簡要描述。
太極拳放鬆腰胯的練習方法
一是馬步站樁定軸轉腰松胯,主要是採用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來練習的,練習的時候要使髖盆轉到肚臍能對準左膝或右膝的內側。
二是弓步站立定軸轉腰松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成弓步,轉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要定住雙膝不動,從向前正向轉髖盆到側身向計90度樣子,意念往肚前中線上合,上體不能成扭狀。
三是虛實樁定軸轉腰松胯,同樣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以白鶴亮翅樁為基本練習方法,髖盆的轉幅也達90度樣子,而上體不能成扭狀。
四是藉助拳架中的海底針、下勢練習腰胯摺疊,用內擺腳、外擺腳幫助松胯。反覆多練,注意尾閭無形垂線要指向兩腳根連線,一腳全虛時尾閭無形垂線指向實腳的腳根。
五是適當向後折腰蕩胯,輔助達到松腰活胯目的。但是在盤拳、推手、打手時切記不可向後折腰,不然失勢必敗。
六是不要強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松腰活胯,而是藉助貫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會去)的方法來進行。不然,後果自負。
七是在練習可以配合雙手運動,但只是為了體會雙手之動由轉腰帶動的圓活之趣。
八是練習腰間太極球運化中虛提實沉的狀態,配合練習蹲牆功。
太極拳的松胯
一、縮胯
縮胯是由前腳至後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後向內收縮,與腰腿合胯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縮胯在從以守為攻(前半部分為防守,後半部分為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
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盤穩於泰山,並為後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距。縮胯用於攬雀尾的按勢後推、如封似閉、倒攆猴、海底針,或是其它弓步轉為半馬步的動作。
二、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礎上,臀再加點下墜的意思。下墜的時候注意胯仍持著落,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時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
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實腳尖有回扣之意。要體悟下肢在放鬆狀態下的對拉,要領做對了,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沉脹的感覺。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教授太極推手時指出:化勁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轉動為主。坐胯用於攬雀尾、摟膝拗步掌等動作。
三、開胯
它不是指廣義的開胯,而是狹義的開胯,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鬆開,膝蓋外展。胯的對拉鬆開是以意氣帶動形體,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繃松,不是鬆懈式機械的拉開。
開胯後,其勢產生一種既沉穩又靈活的彈力,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開胯用於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
四、合胯
合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向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合,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好合胯能使身勢整體穩固,若與意、氣、勁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嶽之穩固。
合胯是從外向裡合,不是胯關節自身的緊縮和僵死。合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合胯化勁時則相機慢些,合至對方來勁化淨即可。合胯用於打虎勢、彎弓射虎等部動作。
太極拳對各身體部位的要求
1、心以上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兩肩微向前合,謂之含胸。能含胸才能以心行氣。
2、兩肩中間脊骨處,似有鼓起之意,兩肩要靈活,不可低頭,謂之拔背。
3、兩膝著力,有內向之意,兩腿如一條腿,能分虛實,謂之裹襠。
4、兩肋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內中感覺鬆快,謂之護肫。
5、頭勁正直,不低不昂,神貫於頂,提挈全身,謂之提頂。
6、兩股用力,臀部前送,小腹有上翻之勢,謂之吊襠。
7、以意將兩肩鬆開,氣向下沉,意中加一靜定,謂之松肩。
8、以意運氣,行於兩肘,手腕要能靈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謂之沉肘。
9、有動之意而未動,即預動之勢,謂之騰挪。
10、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呵成,向外發出,勁如放箭,迅叵雷霆,一往無敵,謂之閃戰。
11、兩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託起丹田(小腹),謂之尾閭正中。
12、能做到尾閭正中、含胸、護肫、松肩、吊襠,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使上浮,謂之氣沉丹田。
13、兩腿虛實必須分清。虛非完全無力,著地實點要有騰挪之勢。騰挪者,即虛腳與胸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則便成偏沉。實非全然佔煞,精神貫於實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