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600字
2025-01-21 20:03:09
導語:《辛亥革命》片中的主人公孫中山,從一位醫生成為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轉形,不僅推翻了封建帝國,發動了十一次武裝起義,其間越挫越勇,百折不饒,歷盡磨難,其堅定地愛國信念,深深的感動我們。下面是yjbs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辛亥革命觀後感(1)
最近我看了電影《辛亥革命》,對辛亥革命有了許多了解。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又稱十月革命,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偉大的辛亥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的倡導下,很多文人志士聚集到香港,他們為革命而奔波,奮鬥,離開溫暖的家,離開他們的親人,隻身投入革命,他們中諸多人為革命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我們後人所佩服和稱頌的。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越來越近的時候,讓我們來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吧!
辛亥革命是一場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一場光榮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時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也拉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辛亥革命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開設銀行。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無產階級得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準備了經濟基礎與階級基礎。
辛亥革命開創的政治、經濟生活新局面是中國共產黨得以產生發育的社會條件。它促進了社會主義的初步傳播,為先進的知識分子後來接受馬列主義奠定了思想基礎。它為中國共產黨準備和培養了幹部,教育和鍛鍊了群眾。辛亥革命的失敗教訓為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革命提供了啟示,它極大的促進了民族一時的覺醒,埋葬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動了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世界資產階級革命史上的地位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它使革命樂章以正義的聲音風靡華夏,感染著千千萬萬中國人起來戰鬥,最終讓中華人民淬火重生。它的歷史地位不容置疑,其深遠影響和偉大意義或許在更遠的將來會被我們的後人看得更清楚。
我們現今和平的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那進取的精神,不屈不撓的精神,融入世界的精神,妥協和寬容的精神,我們永遠都會銘記在心!
辛亥革命觀後感(2)
「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縱使世人並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番赴死,正為回答革命所謂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之價值,竟讓我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這是《辛亥革命》秋瑾赴刑場時精彩開場白。
電影《辛亥革命》講述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國,於1911年發動武裝起義的史實創作,是一部全景展現辛亥革命的電影。劇中孫逸仙、黃興、秋瑾、徐宗漢、林覺民、等大無畏救國的英雄主義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中,餘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記憶猶存。
辛亥革命,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正像孫中山說的「文將與諸位同志一道,致力於實現革命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就是民族、民權、民生,就是需要我們畢生為之奮鬥的三民主義。「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卻成功的不徹底,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生、民權的革命問題,但是「共和國」的社會制度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終於實現了。我們緬懷那些為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輕的英烈們,他們有的才華橫溢、有的家境優越、有的新婚燕爾,他們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計成敗利害,甘死如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談、困苦不堪,中國人任人歧視、被人覬覦、由人宰割,革命正是為讓民眾獲得幸福、讓民眾得到自由、為民族爭得尊嚴。
一百年前的今天也許有人會問革命所謂何事?一百年後的今天,也許有人還會問。在紹興被殺害的同盟會員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安寧溫和的世界。」黃花崗的烈士林覺民在《給妻書》中說:「革命史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孫中山說:「革命是讓我們這個即將強盛起來的民族,不再受列強的侵略的掠奪……」
革命是什麼?革命是一種英勇無私的獻身主義精神;革命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愛國情操;革命是社會主義社會進步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讓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工廠、銀行、鐵路、礦山,有了可以追尋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實現共產主義;革命就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候、在任何人的心裡,永遠都不再懼怕列強,都不再有皇權,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辛亥革命觀後感(3)
《辛亥革命》這一電影是對歷史事件的紀念,通過熒幕上的歷史畫面,讓我們看到祖國發展的道路,通過了解歷史,認知歷史,以促進當代的發展。
《辛亥革命》是一場充滿荊棘的革命,在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描繪祖國的未來。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註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場空前的革命,孫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堅強意志,開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電影中有許多細節描述,比如孫中山先生在國外與外國政府官員協談時的激烈爭論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戰眾人,在面對種種刁難與不理解的情緒下,孫中山先生絲毫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意志,這是鐵一般的意志!這是鐵一般的力量!正因為孫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徹底的覺悟,在整個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後。
電影中還有那麼一幕,在孫中山先生與革命同志們討論臨時大總統的事宜的時候,有刺客槍擊。一陣慌亂後,刺客被抓,在審問刺客的過程中,刺客對孫中山是滿嘴的辱罵,黃興進來後說了一句:「他和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世界裡。」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在當時清政府的歷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場革命並不只是軍閥形式的佔領,一場完整意義上的革命,應該是深入群眾的內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要播種革命的種子,而且還要讓其健康成長。所以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它不僅改變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場實質改變的革命。
時代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際,一旦其發展變成盲目的,脫離實際的,就需要勇於改變,將發展的方向標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給予了我們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歷史不會再重演,但歷史的規律是會再現的,我們要觀史而明智,把握歷史的發展規律,正確指導自我的發展,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