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病有哪些症狀?新生兒敗血症怎麼治療?
2025-07-20 05:29:09
新生兒敗血症是一種新生兒時期比較常見的疾病,但是由於新生兒敗血症沒有比較明顯的症狀,所以許多家庭的父母都夠重視,甚至出現以後就當成普通小病來處理,最終造成新生兒更嚴重的傷害,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認識新生兒敗血症呢?又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新生兒敗血症
眾所周知,新出生的小朋友其免疫系統不完善,所以免疫功能無法跟成人相比,這也就導致新生兒極其容易被病菌感染。而敗血症,就是新生兒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此症是指由於不良病菌進入孩子血液中,並參與循環,同時這些有害病菌會一邊成長、繁殖,一邊產生毒素,血液是全身的循環,毒素也就擴散至全身,這也就導致了全身性炎症反應。由於新生兒的特殊體質,這種病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較高的。細菌、病毒、黴菌等等,都可能成為病原體,其中細菌是最為常見的。
新生兒敗血病有哪些症狀
新生兒敗血症時伴發黃疸很常見,有時是唯一的表現,當寶寶的生理性黃疸應該在5-7天後逐漸消退時反而加劇,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時,首先應懷疑敗血症存在的可能。嚴重的新生兒敗血症可發生多種併發症,如新生兒腦膜炎、肝腎膿腫、腹膜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出現深度黃疸、高熱(體溫不升)、抽搐、嗜睡或昏迷、全身出血等症狀。
新生兒敗血症沒有「典型」的症狀,但具有「重病」的「五不」表現,即不吃(吸吮無力,吃奶不及平時的一半)、不哭(少哭或哭聲低微)、不動(活動減少或全身虛弱)、不熱(體溫不升)和不紅潤(面色蒼白或青紫、發黃)。「五不」症狀並非同時出現,有1-2個症狀就要引起重視了,不能輕易放過。
新生兒敗血症的感染途徑
新生兒敗血症一旦患病就比較嚴重了,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預防它,我們需要知道新生兒敗血症的主要感染途徑,它一般有三種主要的感染途徑:
1、宮內感染
如果母親在孕期感染了敗血症的話,那麼細菌會經過胎盤血行感染胎兒。
2、產時感染
在分娩過程中,如果生產時間較長,出現難產和胎膜早破等情況時,細菌可由產道上行進入羊膜腔,胎兒如果吸入了受汙染的羊水,會患上肺炎、胃腸炎、中耳炎等炎症,這些會進一步發展成敗血症。另外,在生產過程如果消毒措施沒做好,或助產不當、復甦損傷等都可能讓細菌有可乘之機,從皮膚、黏膜破損處進入血中,造成敗血症。
3、產後感染
產後感染是指寶寶出生後,細菌可從寶寶的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徑侵入血循環,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途徑,一般寶寶的臍部是細菌最易侵入的門戶。
新生兒敗血症怎麼治療
1、病因治療
在發現新生兒患上敗血症時,就要及時選擇正確的抗菌藥物醫治。抗生素要選用帶有殺菌的作用,例如青黴素類、林可黴素等。倘若感染較嚴重,需要幾種藥物聯合使用,但要注意避免二重感染。最快的途徑是採取靜脈給藥的方式,根據療程情況而定,一般在一周至兩周,有特殊情況需超過三周,比如併發症患兒。
2、局部病症清除
身體局部有炎症,例如臍炎、口腔潰爛等,需及時處理,避免一切感染源頭。
3、免疫治療
新生兒易被病菌感染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免疫系統及其抗體還沒有成人那麼成熟,所以可以直接在血液中加入各種免疫因子和抗體,提高免疫能力。有換血治療、免疫球蛋白治療、粒細胞輸注等多種方式。
4、支持療法
多休息,多補充營養,攝入適量維生素,保證能量供應,保證體內酸鹼、水、電解質的必要平衡。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進行輸血、輸入白蛋白等治療,倘若發生發熱現象,可採取物理方法降溫。
5、對症治療
敗血症患兒體溫不穩定,可能會發熱,所以要採用一些辦法來保持患兒的正常體溫,而對症治療,採用的是物理方法。倘若患者有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可以適當補充血容量,並且選用血管活性藥物。倘若有腦水腫現象,理應選擇脫水劑。
怎麼預防新生兒敗血病
1、保護和護理好寶寶的臍部,預防感染的發生。每日用碘伏清潔臍部,保持乾燥直至臍部殘端脫落。
2、若寶寶有皮膚軟組織感染,請及時就診!該病進展迅速,極易引起全身感染。
3、平素健康的寶寶如果出現不吃、不哭、不動、面色不好(可能伴發熱或體溫不升)時了,請及時就診!
4、母親妊娠後期如有感染,或是出生時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需警惕,接生物品需嚴格消毒。
5、在親屬探望摸寶寶前,要求其洗手,少親吻,大人感冒需與寶寶相對隔離。
6、勤洗澡、勤換衣、常消毒奶具、講究個人衛生,做到有問題早發現。
總結:敗血症造成的後果也有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休克、死亡都有可能,所以作為父母如果小孩有出現類似的症狀,就應該正確的對待和治療,給小孩一個健康的身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