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的治療方法介紹 治療足跟骨刺的偏方
2025-07-20 19:28:10
足跟骨刺一般是因為足跟長時間受到磨損,負重,在自我修復的時候出現骨質增生的一種,足跟骨刺的症狀和骨刺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患者在走路的時候會覺得足跟裡面有根刺的感覺,嚴重的沒有辦法行走,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針灸按摩治療等等,具體的大家跟著小編來看看。
足跟骨刺有什麼症狀
1、足跟向下用力時,裡面有針刺感覺,用手摸有麻痺的感覺;
2、長途步行引起勞累後疼痛又會加重,如走路時不慎踩在磚瓦塊上或下樓梯時,足部著地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熱;
4、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
5、嚴重者無法踏地行走;
6、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
足跟骨刺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由於足跟骨刺引發的足跟疾病皆屬於慢性炎症,若長期服用西藥,會產生副作用,傷及脾腎肝,因此一般選用中醫治療,可選藥物燻洗,外敷膏藥,口服湯劑,比較理想的還是外敷膏藥。
若長期服用西藥,會產生副作用
外敷足跟痛寧消貼使藥物直接接觸皮膚,滲透肌膚,更快速的到達病灶,消除炎症。不用口服,避免了對腸道的刺激,更加安全有效。
2、針灸治療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結合中醫「內病外治」理論,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中醫針採用捻轉與提插等專用中醫手法,對人體特定部位造成一定的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具有疏通經絡和扶正法邪的作用。
足跟骨刺針灸治療時近部選穴,選用壓痛點、崑崙、太溪、僕參、水泉、然谷為主,毫針針刺,中等刺激強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3、按摩療法
按摩療法是指以中醫中穴位和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結合西醫的解剖理論和病理診斷,醫者通過運用自己的雙手,在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一些列手法,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治療足跟骨刺的偏方
1、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裡,每個布袋裝藥末15克。將藥袋放在鞋裡,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乾後仍可再用。
2、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後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於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後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後敷於患處,一般於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適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3、鮮蒼耳
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處,幹後換藥,不拘次數,如有小泡發生,可按燙傷處理,傷好後繼續敷藥。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內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先燻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4、川楝葉紅糖膏
取鮮川楝葉30~60克,紅糖適量。兩者混合搗成膏狀,外敷足跟疼痛處,24小時後更換,一般2—3次疼痛消失。
5、臭椿樹葉燻洗
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燻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6、沒食子皂角散
取沒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藥研成細末,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輕症用藥1次見效,重症用藥10次。
怎麼預防足跟骨刺
1、老年人防治足跟骨質增生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的足跟骨刺患者,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足跟的負擔。
2、儘量少吸菸或者戒菸;避免酗酒。吸菸和酗酒都會減少骨礦物質的含量,所以戒菸和少喝酒對於防治足跟骨質增生是有利無弊的。
3、食含鈣豐富的食品:骨質增生骨刺的發生與體內缺鈣有一定關係,補鈣有利於症狀緩解,是防治足跟骨質增生的方法。
4、防治足跟骨質增生要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操勞;足跟骨刺的產生其實是人體對超過它承受能力的力並使之均勻分布,降低受力強度的一種反應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適應強度越大,骨質增生骨刺就會發展的越快越嚴重,尤其是農村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當避免幹過多的農活,累活。
5、避免長時間步行、久站。治療期間應避免長時間步行(建議步行不要超過30分鐘)或者久站,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以減足跟負擔。
總結:所以大家一定要適當的給腳休息時間,長時間走路、運動以後一定要給腳一些護理,等到出現骨刺的時候那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