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北極貝捕撈季節(加拿大海岸持續高溫)
2023-05-13 05:13:32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啦~
話說今年夏天,加拿大西部很多地方都熱浪滾滾,氣溫升至四、五十度。
今年的高溫被稱為「千年一遇」,
有人因高溫住院、猝死,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幾百人,
最近,又有新的噩耗傳出——
就連海洋動物都熱得受不了了,貽貝甚至直接「熱到熟」......
6月下旬,溫哥華Kitsilano海灘上臭氣燻天,人們聞到一陣陣腐爛的惡臭。
這味道的來源,正是生活在海灘上的海洋生物。
這陣勢,讓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Chris Harley都驚呆了。
在陽光炙烤的海灘上,Harley看到數以萬計的貽貝、蛤蜊、海星、藤壺、海帶等海洋生物被活活熱死,並在炎炎烈日下腐爛,發出又腥又臭的刺鼻氣味。
尤其是貽貝的死亡,讓人在嗅覺、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到一陣刺激。
「聞起來太臭了,」Harley說。
「當你走路時會聽到咯吱咯吱的響聲,這很不正常。」
「一般來說貽貝能支撐一個人的體重,但死掉的『空殼』不能。」
巖石灘上成片的貽貝被熱死,
就像被蒸過或煮過一樣,全都張開口,裡面的肉已經熟了,散發陣陣腥臭。
Harley介紹,大多數海灘上的生物能在30多度的高溫下生存,藤壺甚至能扛住40來度高溫。
但今年氣溫高得太離譜了。
Harley的團隊用紅外攝像機在貽貝生活的巖石灘進行監測,
圖中右側的標尺顯示了當地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最高氣溫一度達到50.7攝氏度。
超級高溫讓貽貝等海洋生物都敗下陣來,
Harley舉了個例子,來說明高溫和陽光對貽貝的威脅。
「就像把汽車停在陽光下,經過太陽一曬,車裡溫度會比車外溫度高很多。」
「把孩子、寵物留在車裡很危險,因為他們無處可躲,只能等父母回來放他們出來。」
「貽貝外殼是黑色的,就像一輛黑色的汽車,被太陽曬著。」
「它們又不能自由移動,只能靠漲潮降降溫,完全任由環境擺布。」
「所以在熱浪之下,貽貝可以說毫無還手之力。」
Harley估算了一下被熱死的海洋生物數量。
他說,一塊爐臺大小的區域大約能容納2000隻貽貝,
那麼把範圍擴大到7000公裡的加拿大西部Salish海海岸線,
(Salish海海岸線)
再加上其他死去的海洋生物,
他粗略估算,有超過10億海洋生物被熱死。
貽貝等海洋生物的死亡,不光讓人鼻子受罪,對生態環境也有嚴重影響。
首先,貽貝是海星和一些候鳥的食物來源,也是數百種生物的棲息地,
貽貝大面積死亡,意味著很多動物少了吃的以及住的地方,
「大片的貽貝就像公寓樓,它們沒有了,其他生物住哪呢?」
(海星也沒能倖免於難)
其次,貽貝和蛤蜊對海水有過濾作用,
這次它們大量死亡,會暫時影響當地海域水質。
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環境允許的話,巖石灘的貽貝數量能在一兩年內恢復。
但Harley擔心,由於氣候變化,熱浪會出現得更頻繁、更嚴重,
萬一年年夏天都這麼熱,那貽貝數量可能會無法恢復或維持。
Harley表示,他還聽說Georgia海峽和美國華盛頓州的海灘,也出現類似的貝類熱死的情況。
而卑詩省班菲爾德海洋科學中心的研究者Chris Neufeld,對Harley的發現並不感到奇怪。
他警告說,該地區海水溫度也上升了3度,高溫影響還可能會延伸到海洋。
海裡的珊瑚礁、海藻床、海草場都需要生存在比較冷的水溫裡,
Neufeld的團隊今年在溫哥華島周圍的海裡布置了傳感器,記錄高溫對這些生物的影響,
如果它們被熱死,很多海洋動物也會失去家園。
(6月27日,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員拍攝到海灘上被熱成幹的海帶)
總之以Harley的話來講,這次海洋生物被熱死事件,正在提醒人們極端高溫和其他極端天氣對生態造成的破壞。
大自然再次敲響了警鐘,
但願人類能聽懂信號,有所改變........
ref: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intertidal-animals-ubc-research-1.6090774
https://vancouversun.com/news/local-news/a-billion-seashore-animals-may-have-died-during-b-c-heat-wave-says-marine-biologist
--------------------
各位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
事兒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與大家繼續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