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如何把一家牛肉火鍋經營好(全國開店100多家這位潮商把)
2023-05-13 01:47:00 2
在汕頭,牛肉火鍋是一張美食名片。無論在哪個季節,遍布大街小巷的牛肉火鍋,永遠帶著煙火氣。三兩好友圍坐一桌,現吃現涮,享受大口吃肉的暢快。前不久,「汕頭牛肉火鍋」入選汕頭市第七批市級非遺項目名錄。
林海濱是「八合裡」第三代傳人,經過多年改良創新,他不僅紮根本地,而且把家鄉的特色牛肉火鍋帶至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至今在全國的直營店已有100多家。在林海濱眼中,從食材選配到加工製作,從口口相傳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舌尖上的牛肉火鍋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是本地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在外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現切現涮
一口火鍋濃縮「市井百味」
飯點時分,「八合裡」店內外人頭攢動,不僅本地的食客頻頻光顧,慕名前來的還有不少外地客人,只為感受正宗汕頭牛肉火鍋的味道。師傅們在臺前忙碌著,手起刀落,刀法獨到;一盤盤新鮮牛肉厚薄適中,馬上被送往餐桌上,以確保口感。店內座無虛席,在這裡吃火鍋,從出品到裝盤,全程透明化,牛肉現切,顧客還能在一旁欣賞師傅們精湛的刀工,精彩的「直播」讓人一飽眼福。
火鍋,無疑是這幾年餐飲業最為熱鬧的「賽道」,汕頭牛肉火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紅遍大江南北。據從事這一行已30多年的林海濱介紹,潮汕地區吃火鍋的傳統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時人林洪所撰《山家清供》便有記載閩粵一帶的「撥霞供」——風爐制灼肉片吃法。明清時期耕牛受嚴格保護,牛肉難得,風爐制灼食材也發展為海鮮等。至近代,隨著汕頭開埠,商賈繁盛,西洋人喜牛肉之風傳入,風爐牛肉,民間稱為牛肉爐,以加入沙茶醬的高湯為鍋底,再用炭火慢煮牛肉,遂成一時風尚。
近年來,林海濱和他的「八合裡」多次登上《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老廣的味道》等央視以及各省市螢屏,引起觀眾廣泛關注。屏幕上,天已半黑,火鍋店裡燈火通明,鐵鉤子上掛著鮮紅的牛肉、牛腿、牛尾,食客邊吃邊談,桌子上各種部位的牛肉深淺有致、紅白相間,煞是好看,鍋裡湯水「咕嘟咕嘟」地響,冒出熱氣來……畫面煙火氣十足,就如有網友評價的「一口火鍋濃縮了市井百味」。
食不厭精
從選料到涮法均有講究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林海濱隨其叔叔陳生文學習切肉、制丸等技藝。在繼承師傅陳生文和師公陳和義技藝的基礎上,他提煉、豐富傳統技藝和醬料製作及生產工藝,規範細化牛肉切割刀法,並將食材命之於文化蘊涵豐富的名字。
為什麼牛肉火鍋如此火爆?林海濱認為,它詮釋了潮汕美食文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內涵。「汕頭牛肉火鍋從選料到刀工,再到涮法和蘸料等,多個方面都很講究。」介紹起牛肉火鍋,這位掌門人侃侃而談:牛必須是來自雲貴川、陝甘寧的黃牛;肉是當天現宰殺不經冷藏,並控制在3到6個小時內食用;刀工猶如庖丁解牛,不同部位採用不同刀法;湯,提倡清湯鍋底,突出食材本身的鮮味;調料,必須是源自潮汕本地精製的沙茶醬。食材有保證之後,牛肉的制灼特別講究火候掌握。鍋起,水溫開,下肉,三起三涮,鮮嫩的牛肉,就已經越過舌尖,「哧溜」滑過喉嚨落入覓食者的胃裡,除了嘆一聲滿足,已無多餘的語言。
「針對不同部位的牛肉灼燙時間也不盡相同。」對於牛肉火鍋的灼燙方法,林海濱介紹說,水溫應控制在90至95度左右,採用「三灼法」,即三起三涮,肉質才不易變老,浮沫過多。肉下鍋全面漫水之後迅速用筷子抖散,肉均勻變色後即起篩;再次下水,讓肉停留稍久至不見血水拿起;觀察肉的表面熟度,以不紅和略顯彈性為適,可再浸潤下即起。
多地「開花」
創新讓老味道飄得更遠
「老一輩汕頭人對牛肉爐有特殊的感情。」林海濱回憶道,從祖輩在中岐菜市場經營「老嚴丸店」,先是售賣牛肉丸、鮮牛肉,後兼營牛肉爐至今已近百年。後因鍋具的變革,逐漸把沙茶醬與湯底分離,形成了如今汕頭牛肉火鍋以清湯鍋底為主,牛肉精細分切,分別制灼,沙茶醬成為獨立醬料的烹製形式。
作為汕頭乃至潮汕的一張美食名片,牛肉火鍋在對外傳播潮汕美食文化,推動餐飲旅遊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和輻射作用。2014年,「八合裡」走出汕頭,在深圳開了第一家牛肉火鍋店,一炮打紅。幾年來,「八合裡」加速了全國市場的布局,先後進軍京、滬、穗等地,目前在全國已擁有直營店100多家。「汕頭牛肉火鍋遍布全國各地,引領了獨特的清湯牛肉火鍋餐飲類別。」林海濱自豪地說,「八合裡」帶動眾多同類別餐飲門店,創造上萬人就業機會,年營業額逾億元。
汕頭牛肉火鍋以「清而不淡、鮮而不腥」的飲食特色享譽全國。「吃牛肉火鍋,不僅單純享受美味,更能體會藏在背後的文化。」林海濱說,在做好經營的同時,他還大力培養傳承人才,通過家傳、帶徒、舉辦講座論壇、參加公益活動等方式,培養出林傑群為代表的第四代傳承群體。林海濱表示,汕頭牛肉火鍋出自民間,服務於民眾,帶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是潮汕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更大的潛力。作為第三代傳人,他希望祖輩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瑰寶不僅要保留好,還要不斷創新,讓汕頭的美食名片更閃亮。
專家點評
「鮮爽」背後,深藏汕頭人對生活的思考
「牛肉火鍋,從潮汕地區的特定條件下孕育而來,深藏著汕頭人對世界、對生活的認知與思考,它不僅是汕頭的一面『金字招牌』,同時也是潮汕飲食文化的重要構成。」汕頭市張樹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創人張樹茂如是說。
張樹茂說,想要吃一頓特別「柔嫩、鮮爽」的牛肉,需要與時間賽跑,十分考量師傅的解牛速度。研究表明:肉類一般屠宰後會經歷新鮮期、僵直期、後熟期、自溶期和腐壞幾個階段。一般牛肉屠宰後兩個半小時就會進入僵直期,此時逐漸表現為酸度高,肌肉僵硬,氣味變異。然而汕頭牛肉火鍋對牛肉的處理方式與常理不同。即牛肉沒有經歷過僵直期,它的持水性是最高的,吃起來非常嫩,保持了牛肉豐富的營養成分。總的來說,汕頭牛肉火鍋的其中一大優勢,就是掌握了牛肉屠宰後到餐桌的最佳時間,在2至3小時內上桌,保證了它軟嫩、鮮爽的關鍵,這也體現了經營者與傳承人的精神與態度。
圖文來源:汕頭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