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臘腸配方(中華傳統特色美食川式臘腸)
2023-05-07 02:44:19 1
臘腸是中華傳統特色食品,分為川式臘腸和廣式臘腸。主要的不同處就在於廣式臘腸是甜的,川式臘腸是麻辣的。川式臘腸以其特有的麻辣口味有著廣泛的消費群體。特別是在四川等潮溼地區因麻椒的驅寒功能,更受人們喜愛。
川式臘腸屬於生幹香腸,加工中經過很長時間的晾掛成熟過程,風味獨特,是四川地區農家婚賀、過節、待客等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外表色澤紅亮,切開後紅白相間,色澤鮮亮,味道鮮美,香味濃鬱,回味悠久。
以下附上川式香腸的製備方法:
1.原料配方
(1)配方:豬瘦肉80kg,豬肥膘20kg,精鹽3.0kg,白糖1.0kg,醬油3.0kg,麯酒1.0kg,硝酸鈉5g,花椒100g,混合香料150g(八角、山奈各1份,桂皮3份,甘草2份,蓽拔3份研磨成粉,過篩,混合均勻即成)。
(2)儀器及設備:冷藏櫃,絞肉機,灌腸機,排氣針,臺稱,砧板,刀具,塑料盆,細繩,烘烤房。
2.工藝流程
選料與修整→配料→拌餡、醃製→灌制→排氣→捆線結紮→漂洗→晾曬和烘烤→成品
3.操作要點
(1)選料與修整
四川臘腸的原料肉以豬肉為主,要求新鮮。瘦肉以腿臀肉為最好,肥膘以背部硬膘為好,腿膘次之。加工其他肉製品切下來的碎肉亦可作為原料。原料肉經過修整,去掉筋腱,骨頭和皮。瘦肉先切成小塊,再用絞肉機以0.8~1.0cm的篩板絞碎,肥肉切成0.6~1.0cm』大小的肉丁,用溫水清洗1次,以除去浮油及雜質,撈入篩內,瀝乾水分待用,肥瘦肉要分別存放。
(2)天然腸衣準備:用於制或鹽漬的豬小腸衣,要求色澤潔白、厚薄均勻、不帶花紋、無沙眼等,在清水中浸泡柔軟、洗去鹽分後備用。腸衣用量,每100kg肉餡,約需300m豬小腸衣。
(3)配料:按配方稱取各種輔料,混合均勻,加入6%~10%的溫水,攪拌,使輔料充分溶解。
(4)拌餡、醃製:把瘦肉丁、肥肉丁和輔料混合均勻,醃製數分鐘,即可灌制。
(5)灌制:將腸衣套在灌嘴上,使肉餡均勻地灌入準備好的腸衣中。
(6)排氣:用排氣針排打溼腸兩面,以便排出腸內空氣和多餘的水分。切忌劃破腸衣。
(7)捆線結紮:每隔10~20cm用細線結紮一道,不同品種、規格要求的長度也不同。
(8)漂洗:將溼腸用35℃左右的清水漂洗1次,除去表面汙物,然後依次掛在竹竿上,以便晾曬、烘烤。
(9)晾曬和烘烤:將懸掛好的腸放在日光下暴曬2~3d,陽光強時每隔2~3h轉動竹竿一次,陽光不強時每隔4~5h轉一次。在日曬過程中,腸體脹氣處應針刺排氣。晚間送入烘烤房內烘烤,溫度保持在40~60℃。一般經過3晝夜的烘曬即完成。然後再晾掛到通風良好的場所風乾10~15天即為成品。
(10)成品:在10℃以下可保存1個月以上,也可掛在通風乾燥處保存,還可進行真空包裝。川式臘腸外表色澤紅亮,切開後紅白相間,色澤鮮亮,味道鮮美,香味濃鬱,無黏液、無黴點、無異味、無酸敗味。
4.注意事項
(1)肥膘丁一定要用溫水清洗,使其互相不粘連,並使肉丁柔軟滑潤,便於拌餡時與瘦肉料和各種配料混合均勻。
(2)拌好的肉餡不要久置,必須迅速灌制、否則瘦肉丁會變成褐色,影響成品色澤。另外,加工時最好一次用料30kg左右,這樣可以很快灌完,如配料過多,易調味不均,先灌的味淡,最後灌的味鹹。
(3)灌制時要掌握鬆緊程度,不能過緊或過松,過緊會脹破腸衣,過松影響成品的飽滿結實度。
(4)烘烤時必須注意溫度的控制。溫度過高脂肪易熔化,同時瘦肉也會烤熟,這不僅降低了成品率,而且色澤變暗,有時會使腸衣內起空壁或空腸,降低品質;溫度過低又難以乾燥,易引起發酵變質。
源香食品·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