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一般人難以吃的美食(昆明這10種常吃的美食)
2023-05-07 03:01:04 5
說出來你別不信,在昆明,你可能路邊隨便吃個東西,都能吃到非物質文化遺產!
1
官渡餌塊
(2005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官渡餌塊是一種用大米製作的風味小吃,做法十分講究,需經過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制5道古老的人工舂制工序。
(圖源:春城微生活)
這樣制出的餌塊黏性極大,筋道滑潤,清香軟糯。
2005年,官渡餌塊被列入了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源:春城微生活)
感興趣的可以去官渡餌塊傳習館觀看「舂餌塊」,不僅能看到製作工藝,還能現場吃到白膩香軟的新鮮餌塊。
(圖源: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
2
端仕小鍋
(2020年列入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端仕小鍋,可以說是很多昆明人從小吃到大的記憶,雲南花燈《遊春》裡,唱「端仕街的滷餌塊油嚕嚕。」
剛出鍋的滷餌塊,油汪汪,紅潤潤,香噴噴,滋潤軟糯,令人食慾大開。
2020年,端仕小鍋入選昆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源網絡,侵刪)
3
尋甸牛乾巴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尋甸,醃製牛乾巴的歷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
每年霜降過後,尋甸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晾曬的牛乾巴。隨意走進一家回族飯店,點一盤油淋乾巴,看著盤子裡「嗞嗞」作響的乾巴,香味鑽進鼻孔,攪動味蕾。
2009年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準備將其申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源網絡,侵刪)
4
宜良烤鴨
(2009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良燒鴨起源於明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堪稱「滇菜魁首」,其中尤以宜良縣的「狗街烤鴨」製作考究。
烤出的鴨,表皮呈棗紅色,脆而不焦,肉質酥鬆鮮嫩,非常可口。
2009年,宜良烤鴨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源網絡,侵刪)
5
酸漿米線
(2020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南的米線,各地有不同口味、不同粗細。而對於愛吃小鍋米線的昆明人來說,一般會選擇吸味的酸漿米線。
(圖源網絡,侵刪)
在官渡區西莊社區,有一家米線博物館,傳承人以昆明特有的酸漿米線傳統手工藝,成功申報為昆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源:都市時報)
6
七甸滷腐
(2017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吃火鍋絕對少不了的滷腐蘸水,做蘸水常用素滷腐的汁,而素滷腐又以七甸的最有名。
(圖源網絡,侵刪)
依託於七甸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水質,七甸滷腐品質細膩、松嫩適口。
2017年,七甸滷腐製作工藝被列入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圖源:呈貢通)
7
官渡粑粑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官渡粑粑的前身是胡麻餅,早在清朝年間就已享有盛名,因發源地是昆明官渡,故有官渡粑粑之說。
2009年,官渡粑粑被列入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源:春城微生活)
8
吉慶祥雲腿月餅
(2013年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滇式月餅,特指雲腿月餅,創立於1907年的吉慶祥可以說是雲腿月餅的締造者。
直至今日,「酥而不碎、油而不膩、香而不燥、甜而不拗」依然是對吉慶祥火腿月餅的最好評價。
2013年底,吉慶祥雲腿月餅入選了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源:雲小南)
9
昆陽滷鴨
(2009年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陽滷鴨是晉寧區的特產,是航海家鄭和汲取南京鹽水鴨製作工藝而獨創的特色美味。
昆陽滷鴨原料採自當地麻鴨,配以中草藥等秘方,滷出的鴨子骨香肉酥,皮薄肉瘦、肥而不膩。
2009年,昆陽滷鴨就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源:新華網)
10
七步場豆腐
(2015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步場豆腐,與石屏、建水豆腐並稱雲南三大豆腐。
七步場村的豆腐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清代時,因為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被特封為」青方豆腐「,收入御膳房中。
(圖源:呈貢通)
2015年,七步場的豆腐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源:呈貢通)
當然,昆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10個肯定寫不完,大家還知道哪些,可以在評論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