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椒魚頭胖頭魚的家常做法(胖魚的頭俏銷鱅魚的尾難賣)
2023-05-16 06:30:55 1
胖頭魚的頭好賣,鱅魚的尾滯銷。「剁椒魚頭」出了名,魚頭早被買走,剩下的魚尾沒誰買,卻是難得的好食材。
胖頭魚是河南信陽的叫法,「胖」讀pāng音,這魚的學名大家都知道,看過鄧剛釣魚吧?他掛在嘴上「鰱鱅」的鱅魚就是。
還記得上世紀末,川菜開始大流行,其中的「剁椒魚頭」風頭無二。特別是在信陽,南灣水庫的胖頭魚又多又大,多少年愁著賣不出去。正好藉此東風,打出「南灣湖大魚頭」招牌,很快風靡省會鄭州。
若要較起真來,剁椒魚頭還不是川菜,是正經的湘菜,湖南壓箱底的歷史名菜,2018年被評為《中國菜》的湖南十大名菜。福建也有名菜,叫做「紅燒魚頭」,用的也是鱅魚頭。
胖頭魚頭好吃在哪裡江淮地區的信陽,魚米之鄉盛產魚類,歷史上卻沒有用魚頭做道菜的。記得1980年代末,過年醃製臘魚時,還有人把十幾斤的大魚頭扔了。
那時候也知道胖頭魚的頭好吃,但不是剁椒魚頭的吃法,而是清燉。幾斤重的大魚頭一破兩半,放入老式尖底鐵鍋,加水淹住,蔥段拍姜一大把,一大勺子豬油。燒開燉半個小時,加鹽調好鹹淡,撒把芫荽起鍋裝盆,上桌開吃。
燉魚頭有講究,不能剁小塊,否則碎骨扎嘴。吃魚頭更講究,不是咬也不是啃,而是吸。魚頭除了骨頭片,肉都燉成了果凍狀,包括魚腦,只能吸,比起草原吃羊尾的「吸」還過癮,「呼嚕」一下滑進喉嚨,那個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魚市的魚尾成了廢棄物鄭州這裡,也就是從流行剁椒魚頭起,魚市的魚頭很緊俏,天剛亮就沒了,剩一堆魚尾沒人要。到如今都二十多年,還是這樣,去慢點只有魚尾,看著就是剛剁下的,肉還在抽搐。
鄧剛嘴裡的「鰱鱅」,其實不是一種魚,是白鰱和鱅魚。白鰱頭小,鱅魚頭大,魚頭緊俏不好買到,價格也貴不少。剩下的魚尾,其實是魚的下半身,沒人要了就便宜賣。魚頭十幾塊,魚尾幾塊錢,如今已經比較貴了,也就八塊錢一斤。
可能是魚尾便宜吧?後來酒店也在創新菜譜,用魯菜的紅燒廚藝,整出一道紅燒魚尾。我吃過幾家,都是紅燒,有的還整個造型,中間魚尾支楞起來,取名叫「一帆風順」。只是味道都不大好,原因是烹飪技法和食材不對路。
胖頭魚尾才是精華還說信陽吃法。那裡做胖頭魚,魚頭都是當即清燉了吃,重點是魚身子,也就是魚肉。大魚的肉,基本一個刀法,先剁了瓦楞塊。隨後用蔥段薑末料酒醬油醃製十分鐘,再裹了雞蛋面,油鍋炸到深色金黃。
炸好的魚塊一般可用於做兩道菜。一道是農村酒席大菜,扣碗蒸魚。把魚塊碼入蒸碗,調入料酒、蔥姜和鹽、高湯,入籠蒸半個小時。上桌前扣入盤子,不再澆汁調味,直接上桌。
再一道是家常菜,涼水下鍋,水淹住魚塊,放入蔥段拍姜,幹紅辣椒,甜酒釀、生抽、鹽。大火燒開煮20分鐘,關火,撒一把芫荽,起鍋裝盆。家常菜可以加配菜,多用水豆腐,也有放點大白菜的。
鰱、鱅兩種魚,除了魚頭有區別,魚肉也有很大不同。鱅魚又叫花鰱,算是食肉性,魚肉緊緻鮮嫩。不像白鰱,飼料養大的,魚肉鬆軟,煮熟了豆腐渣一樣難吃。
胖頭魚的肉高級許多,鮮嫩若蝦肉,緊緻如石斑,而且沒腥味,透著清香的淡甜。前面說過酒店的紅燒魚尾不好吃,主要是還沒有摸透魚肉的特點,火候沒用到。這個火候有行話,也是俗話,叫做「千滾豆腐萬滾魚」。意思是豆腐和魚要煮得時間長些,時間短了肉質特色出不來。胖頭魚就是這樣,大火半個小時以後才會逐漸出來石斑魚的口感。
於是,按照信陽傳統的吃法,把魚尾剁塊,醃過裹雞蛋面炸了,或煮或蒸都是美味無比。如果燉到一個小時,魚肉的味道和口感,包括肉絲形狀,跟石斑魚沒多大區別。
本文圖片是早上在魚市買的,上午處理好全部炸了,還沒想好明天怎麼做。只是買魚收拾魚時忘了拍照,配圖沒有魚尾的整個照片。還要說明下,這裡的魚尾不是魚尾巴,而是去掉魚頭後的下半身。酒店用的魚頭也不是魚頭,是魚頭連帶上半身,剩下的魚尾大約整條魚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