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五色荷花現在在哪(張大千的荷花為何價值連城)
2023-05-17 01:36:17 1
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國書畫」專場,張大千《嘉藕圖》 以1.58億元拍出成交,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畫中精工細緻的描金朱荷,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託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濃蔭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全畫氣度宏大、層次井然,是張大千潑彩潑墨畫法的代表作。
張大千的荷花,清麗雅逸,登峰造極,令人神往。荷花被歷代文人稱為「翠蓋佳人」,不僅因為它具有色彩豔麗、婀娜多姿的天然美,還具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有一位男神,一生鍾愛荷花,33歲時,住進了頤和園,尤喜愛賞荷,此後他一生畫荷無數,不斷推陳出新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徐悲鴻說:他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張大千的荷花,清麗雅逸,登峰造極,令人神往。
張大千不僅善畫荷,也喜種荷。張大千曾住蘇州,庭院裡的一塘荷花成為他寫生的好地方,他33歲時又住進北京的頤和園,並且一住就是五年,面對池塘中的荷花,他心生歡喜,對畫荷的興趣更加濃厚。張大千在一生的繪畫中,創作的荷花作品不計其數,不但在作品風格有自身的筆墨之外,在落款、題字和用印方面也有章法。張大千畫荷對荷的用色與畫法也極為精到,他筆下荷花總是嬌豔而不俗、落落大方、雅俗共賞.
張大千一生之所以愛畫荷花,主要原因是他愛荷花的品質高潔。荷花被視為高潔人格的象徵物,並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溫馨芬鬱、隱逸絕塵」等多層道德含義。這與張大千「歷經多亂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頭」的倔強個性相吻合。
張大千在畫荷花時,也是堪稱一絕。他作畫兼工帶寫,水墨淡彩的荷花最有成就。他取幾株迎風怒放的荷花,以較為工整的線條勾出並施以淡彩,荷花周圍的荷葉則以潑墨揮掃而出,粗獷而大氣,與荷花形成鮮明對比。
張大千之所以愛畫荷花,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花與書法有著密切的聯繫,畫荷需要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字寫不好,荷也自然畫不好」。還說:「畫荷花的幹要用篆書,葉子則是隸書,瓣子就是楷書,水草則用草書。畫荷需要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張大千不僅荷花畫得好,就連題字和鈐印都非常給力,詩、書、畫、印渾然一體。
通過與荷花的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洞察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用他獨特的審美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最早,張大千畫荷,完全模仿古人,初學八大山人,還臨摹過陳白陽、徐青藤、石濤、陳老蓮、新羅山人等人的作品,因為他認為,古人對於荷花神韻的處理非常好。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韻」,取石濤之「氣」溶石濤,八大於一體。對於氣韻問題,張大千說:「畫荷,最易也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
晚年張大千不僅在傳統畫荷技巧上爐火純青,更首創了潑彩、潑墨彩畫荷新境地。此時,張大千的一些荷花畫雖近抽象,但有具象為基礎,仍不失法度,有別古人,有別西畫。此時的他,也自認為不止超越了古人,更是超越了自己。
張大千的荷花作品風格多樣,富於變化。他在八大、石濤的基礎之上,吸收了宋代繪畫的特點,使筆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態。鉤金荷花富麗堂皇,沒骨荷花清妍秀麗,寫意荷花水墨淋漓。這一時期張大千畫荷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荷花的花瓣上採用復筆點綴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
大千畫荷,早年學八大。其實,石濤花卉對他的影響,尤其是淺絳法的花卉,或許更深,他曾謂:「清湘花卉蔬果尤雋永有致,不落白陽、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後籠淺絳,蓋亦山水法.也。」張大千的許多花卉畫,特別是畫荷,皆是運用石濤這種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採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識此秘,對大千的畫荷,終只得其皮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