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京十大名菜是什麼(葉兆言南京的美食)

2023-05-17 09:52:40

南京人在歷史上真是太講究吃了。會吃在六朝古都這塊地盤上,從來就是一件雅事和樂事。想當年,大三元的紅燒鮑翅,只賣兩塊五,陳皮鴨掌更便宜,只要八毛。抗戰前夕的新街口附近的瘦西湖食堂,四冷盤、四熱炒、五大件的一桌宴席,才五塊錢。今年暮春,有機會去蘇北的高郵,自然要品味當地的美食佳餚。8年前,高郵的吃,仿佛汪曾祺先生的小說,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揚州的吃。當時的印象,揚州人比南京人會吃,高郵人又比揚州人會吃。就是到了今日,我這種觀點仍然不變。然而感到遺憾的,是今天的高郵和往日相比,也就這麼短短的幾年,水準已經下降了許多,而揚州更糟糕。

揚州早茶高郵只是揚州屬下的一個小縣城,於是一個極簡單的結論就得出來,這就是越往下走,離大城市越遠,越講究吃。換句話說,越往小地方去,好吃的東西就越多,品嘗美味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簡單化的結論,肯定會得到城市沙文主義者的抨擊,首先南京人自己就不會認同,比南京大的城市也不願意答應。北京人是不會服氣的,儘管北京的吃的確比南京還糟糕,在南京請北京的朋友上館子,他們很少會對南京的菜餚進行挑剔,但是指著北京人的鼻子硬說他不懂得吃,他非跟你急不可。至於上海人和廣州人,他們本來就比今天的南京人會吃,跟他們說這個道理,那是找不自在。

水晶高郵湖蝦仁還是換一個角度來談吃。城市越大,越容易喪失掉優秀的吃的傳統。吃首先應該是一個傳統,沒有這個傳統無從談吃,沒有這個傳統也不可能會有品位。吃不僅僅是為了嘗鮮,吃還可以懷舊。歷史上南京的吃,絕不比揚州遜色,同樣揚州也絕不會比高郵差。這些年出現的這種水平顛倒,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城市們以太快的速度,火燒火燎地喪失了在吃方面的優秀傳統。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用不了太久,在小城市裡怕是也很難吃到什麼好東西了。

今日夫子廟小吃

說南京人不講究吃,真是冤枉南京人。當年夫子廟的一家茶樓上,迎面壁上有一副對聯:

"近夫子之居,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傍秦淮左岸,與花長好,與月同圓。"

這副對聯非常傳神地寫出了南京人的閒適,也形象地找到了南京人沒出息的根源。傳統的南京人,永遠是一群會享受的人。這種享樂之風造就了六朝金粉,促進了秦淮河文化的繁榮,自然也附帶了一次次的亡國。唐朝杜牧只是在「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後,才會有感歌女「隔江猶唱後庭花」。《儒林外史》中記載,秦淮兩岸酒家晝夜經營,「每天五鼓開張營業,直至夜晚三更方才停止」。由此可見,只要是沒什麼戰亂,南京人口袋裡只要有些錢,一個個都是能吃會喝的好手。在那些歌舞昇平的日子裡,南京酒肆林立,食店櫛比,實在是饞嘴人的天下。難怪清朝的袁枚寫詩之餘,會在這裡一本正經地撰寫《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書影南京人在歷史上真是太講究吃了。會吃在六朝古都這塊地盤上,從來就是一件雅事和樂事。饕餮之徒,談起吃的掌故,如數家珍。這種對吃持一種玩賞態度的傳統,直到解放後,仍然被頑強地保持著。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名教授胡小石先生,就是著名的美食家,多少年來,南京大三元、六華春的招牌都是他老人家的手筆。

民國老饕胡小石教授在玄武湖胡先生是近代聞名遐邇的大學者大書家,可是因為他老人家嘴饞,那些開飯館酒家的老闆,只要把菜做好做絕,想得到胡先生的字並不難。過去的名人往往以會吃為自豪。譬如「胡先生豆腐」,據說就是因為胡小石先生愛吃,而成為店家招徠顧客的拿手菜。南京吃的傳統,好就好在兼收並蓄,愛創新而不守舊,愛嘗鮮又愛懷古,對各地的名菜佳餚,都能品味,都能得其意而忘其形。因此南京才是真正應該出博大精深的美食家的地方。南京人不像四川湖南等地那樣固執,沒有辣就沒有胃口,也不像蘇南人那樣,有了辣就沒辦法下筷。南京人深得中庸之道.在品滋味時,沒有地方主義的思想在作怪。南京人總是非常虛心,非常認真地琢磨每一道名菜的真實含義。要吃就吃出個名堂來,要吃就吃出品位。南京人難免附庸風雅的嫌疑,太愛嘗鮮,太愛吃沒吃過的,太愛吃名氣大的,一句話,南京人嘴饞,饞得十分純粹。

民國南京六華春菜館點菜單南京曾是食客的天下,那些老饕們總是找各種名目,狠狠地大撮一頓。湘人譚延闓在南京當行政院長時,曾以一百二十塊一席的粵菜,往牛首山致祭清道人李瑞清。醉翁之意不在酒,譚延閩設豪筵祭清道人,與祭者當然都是詩人名士加上饞嘴,此項活動的高潮不是祭,而是祭過之後的活人大飽口福。當時一石米也不過才八塊錢。一百二十塊一桌的酒席如何了得!都是一些能吃會吃的食客,其場面何等壯觀。湘人譚延闓在南京當行政院長時,曾以一百二十塊一席的粵菜,往牛首山致祭清道人李瑞清。醉翁之意不在酒,譚延閩設豪筵祭清道人,與祭者當然都是詩人名士加上饞嘴,此項活動的高潮不是祭,而是祭過之後的活人大飽口福。當時一石米也不過才八塊錢。一百二十塊一桌的酒席如何了得!都是一些能吃會吃的食客,其場面何等壯觀。

民國老饕譚延闓清道人李瑞清是胡小石的恩師,清末民初,學術界、教育界無不知清道人之名,其書法作品更是聲震海內外。有趣的是,清道人不僅是飽學之士,而且是著名的饞嘴,非常會吃能吃,且能親手下廚,因此他調教出來的徒子徒孫,一個個也都是飽學而兼饞嘴之士,譬如胡小石先生。我生也晚,雖然在胡先生執教的中文系讀了七年書,無緣見到胡先生,但是卻有緣和胡的弟子吳伯匋教授一起上過館子,吳不僅在戲曲研究方面很有成就,也是我有幸見過的最會吃的老先生。

孫中山先生發明的「四物湯」歷史上的南京,可以找到許多像祭清道人這樣的「雅披士」之舉。在南京,會吃不是丟人的事情,相反,不會吃,反而顯得沒情調。據說蔣委員長就不怎麼會吃,我曾聽一位侍候過他的老人說過,蔣因為牙不好,只愛吃軟爛的食物,他喜歡吃的菜中,只有寧波「大湯黃魚」有些品味。與蔣相比,汪精衛便有情趣得多。譬如馬祥興的名菜「美人肝」就曾深得汪的喜愛,汪在南京當大漢奸的時候,常深更半夜以榮寶齋小箋,自書「汪公館點菜,軍警一律放行」字樣,派汽車去買「美人肝」回來大快朵頤。其實「美人肝」本身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東西,只是鴨子的胰臟,南京的土語叫「胰子白」。在傳統的清真菜中,這玩意兒一直派不上什麼用場,可是馬祥興的名廚化腐朽為神奇,使這道菜大放異彩,一躍為名菜之冠。當然,「美人肝」的製作絕非易事,不說一鴨一胰,做一小盤得四五十隻鴨子,就說那火候,就講究得不能再講究,火候不足軟而不酥,火候太過皮而不嫩,能把這道菜伺候好的,非名廚不可。

馬祥興名菜「美人肝」如果僅僅以為南京的吃,在歷史上,只是為那些名人大腕服務,就大錯特錯。名人常常只能是帶一個頭,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人民群眾才是真正推動歷史的動力。南京的吃,所以值得寫一寫,不是因為有幾位名人會吃,而是因為南京這地方有廣泛的會吃的群眾基礎。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只有在普及的基礎上,才可能提高,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會發展。南京的吃,在歷史上所以能輝煌,究其根本,是因為有人能認真地做,有人能認真地吃。天底下怕就怕認真二字。一般人概念中,吃總是在鬧市,其實這是一個大大的誤會。今日鬧市的吃,和過去相比,錯就錯在吃已經淪為一種附帶的東西。吃已經不僅僅是吃了。吃不是人們來到鬧市的首要目的。吃變得越來越不純粹,這是人們的美食水準大大下降的重要原因。繁忙的鬧市中,當人們為購物已經精疲力竭的時候,最理想的食物,是簡單省事的快餐,因此快餐文化很快風行起來。

南京吃的價格,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昂貴,這麼不合理。想當年,大三元的紅燒鮑翅,只賣兩塊五,陳皮鴨掌更便宜,只要八毛。抗戰前夕的新街口附近的瘦西湖食堂,四冷盤、四熱炒、五大件的一桌宴席,才五塊錢。人們去奇芳閣喝茶、聊天,肚子餓了,花五分錢就可以吃一份千絲,花七分錢,可以吃大碗麵條。賣醬牛肉的:帶著小刀砧板,切了極薄的片,用新摘下來的荷葉託著遞給你,那價格便宜得簡直不值一提。

四川酒家名菜怪味雞絲就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四川酒家聚一聚,有個十塊錢已經很過癮。那時候的人,在吃之外,不像今天這樣有許多別的消費,人們口袋裡不多的錢,大啖一頓往往綽綽有餘。吃於是變得嚴肅認真,既簡單也很有品味,人們為了吃而吃,越吃越精。

昔日弄堂裡的餛飩攤二十多年前,我住的那條巷口有賣小餛飩的,小小的一個門面,一大鍋骨頭湯,長年累月地在那煮著,那餛飩的滋味自然透鮮。當年南京這樣普通卻非常可口的小吃,真不知有多少,今天說起來都忍不住流口水。

作者:葉兆言

編輯:衛中

摘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無用的美好》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