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妹子戴的頭盔(原創島妹說)
2023-05-17 09:38:06 2
人民網
頭盔。圖源:網絡
想不到,有朝一日「盔戴不炒」會成為話題。
一
最近頭盔價格瘋漲,原本售價20-50元,轉眼間賣到上百元,上架即售空。
頭盔是怎麼「炒」起來的?
據說政策背景是,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發起了「一盔一帶」行動,其中的「一盔」指向騎摩託車、電動車要戴頭盔,否則罰款或警告;「一帶」則是指駕駛機動車要系安全帶。都是為了交通安全起見,沒問題。
江蘇、浙江等地已出臺規定,7月1日起,騎摩託車不戴頭盔者要受處罰。此後,人們開始買頭盔。
這時一組機構研究數據流出:「一盔一帶」新政即將實施,頭盔需求短期爆發,缺口或超2億個。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摩託車保有量達到8700萬輛。另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8年,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此後並無更新數據。
從這些數據看,若近3億騎摩託車及電動自行車的人有三分之二不曾擁有合用頭盔,則「頭盔缺口超2億個」這一機構觀點還算立得住腳。
於是,「倒爺」歡呼進場了。據《新京報》報導,買賣頭盔獲利的張某,出廠價19元左右的頭盔,轉賣時價格能漲三倍。
張某曾於5月13日以39元的單價購進頭盔1000個。幾分鐘後,他以69元的單價將頭盔賣給代理商,「一秒鐘賺了3萬」。
頭盔的剛需真有這麼大嗎?鑑於無法獲取全面詳實的數據,只得暫把幾處事實擺列出來。
以浙江為例,其電動車頭盔佩戴率在2019年達到了90%。2019年6月,浙江寧波曾出臺法規,強制要求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佩戴頭盔。
廣東亦是如此。2019年4月27日起,深圳嚴查不戴頭盔騎電動車上路行為。
即便如此,頭盔價格上漲短期內無法改變,進場分羹的人絡繹不絕。工商信息平臺天眼查數據顯示,近1個月,國內新增3500餘家頭盔相關企業。
再往前數,跑鞋、盲盒、遊戲皮膚、虛擬貨幣……無論有形無形,皆被拿來熱「炒」一番。看似無釐頭,邏輯卻有相似之處。
二
如何更好地理解這個過程?不妨重溫一朵花的故事。
17世紀,有人把鬱金香從鄂圖曼土耳其帶到了荷蘭。經過人工栽培後,鬱金香更顯優雅美麗,但不易侍弄、極易凋零,荷蘭人愈發渴望得到它。
在所有品種中,最珍貴的是「永遠的奧古斯都」。有人開價,用含有絕對繼承權的12英畝建築用地換取一株「永遠的奧古斯都」。
此時,鬱金香不再只是一株花,而是黃金那般保值獲利的投資品。人們相信花價會一直上漲,只要買進一株就穩賺不賠。
電影《狂熱鬱金香》截圖。圖源:網絡
這看起來很荒謬對嗎?一朵花被捧作投資上品。但是只要人們認定投資對象有人接盤,資產能持續升值,資產究竟是什麼根本無所謂。
在此邏輯下,疫情中的口罩、彰顯個性的跑鞋、主打未知趣味的盲盒、考學攸關的學區房,都因其在一定時間內的剛性需求具備投資價值。
投資價值之所以被確認,離不開核心要素——信心。「我的確相信某種剛需存在,它在我投資的過程中不會消散,總有人為我接盤。」
如何才能完成這場群體確認?它需要引導,需要敘事藝術,需要人們被吸引,全神貫注地參與資本遊戲。
這個遊戲可以提煉出公式。為使公式不枯燥,不妨代入具有實用價值的口罩、頭盔或是具有觀賞價值的鬱金香——有人發現了它們的價值,繼而為其賦予交易價值。
接下來便是升值。怎樣才能升值?通報商品的稀缺性,一旦「物以稀為貴'」,身價豈能不漲?
這個故事能一直講下去嗎?當然不能。因為總有一個時刻,有人會意識到模式不可持續,資產價格無法永遠膨脹。當商品價格遠高於實際價值,估值必然回歸。
從這一點看,頭盔價格會持續瘋漲嗎?不會。頭盔是耐用品,除非遺失、損壞或使用者看不上老款式,否則復購率不高。
如今一些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跨界人士亦紛紛入局。在快速填滿市場需求缺口後,未來還有多少「供不應求」的空間呢?不過那時,「炒」家或許早已開闢新的戰場。
文/雲中歌
熟悉的廣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