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蘇式麵食大全(蘇州饅頭指南)
2023-05-17 12:12:19 4
不管南北,中國人的早餐,包子(饅頭)一定佔據一席之地。
它身型白白胖胖,內裡包裹著花樣百出的餡料,吃起來方便,買起來容易。尤其對於早晨起來匆匆忙忙的打工人來說,幾個包子,一杯豆漿或牛奶,就是一頓最常見的早點。
但在蘇州,卻沒有包子!
別急,不是真的沒有包子這種食物,而是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
蘇州沒有「包子「,只有」饅頭「
蘇州人把包子叫做「饅頭」。
北方人對包子和饅頭的分類取決於有餡、沒餡,而在蘇州不管有沒有餡,一律稱之為「饅頭」。
有餡的,就在饅頭前面加上餡料名稱以區分,例如:「菜饅頭」、「肉饅頭」、「豆沙饅頭」。
還有根據烹飪方式或製作特點命名,例如:「生煎饅頭」、「緊酵饅頭」。
沒餡的稱之為「實心饅頭」、「刀切饅頭」,或者乾脆就叫「白饅頭」。
個頭比較大的叫「大饅頭」,個頭小叫「小饅頭」,所以有「大肉饅頭」、「小籠饅頭」。
總之,大家都叫「饅頭」。
唯二例外的,大概只有花卷和湯包。
為什麼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
蘇州話屬於吳語語系,有研究分析,吳語比較接近中古雅言,而在古代典籍裡,「饅頭」這個詞比「包子」這個詞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所以吳語裡有「饅頭」而無「包子」。
不僅是蘇州,附近的無錫、上海等地,在本地方言體系裡,都把「包子」叫做「饅頭」。
蘇州特色:麵館裡面賣「饅頭」
蘇州的「饅頭「還有一個傳統本地特色:麵館裡有賣。
很多老蘇州人記憶裡,家裡經常吃的饅頭都來自於麵館。例如觀振興的油氽緊酵饅頭,朱鴻興的淨素菜饅頭,還有玫瑰、薄荷、細沙、麻酥、薺菜等餡製成的五色小籠,深受蘇州人喜愛。
現在的蘇州老字號麵館,有部分依然供應饅頭,但大街小巷更多的還是一些連鎖包子店。
也有一些深受蘇州人認可的本地老品牌,例如義昌福、雅都大肉包。
不同於連鎖品牌統一配送加熱,這裡的饅頭一般都是現做現賣,個頭大,餡料紮實,還有一些只有本地才有的特色饅頭。
例如甜蜜蜜的玫瑰饅頭,裡面是玫瑰醬的餡料,香甜可口。
還有蘇州人從小吃到的大肉饅頭,貨真價實,裡面的肉餡飽滿紮實,一個頂飽!
香菇青菜蘿蔔絲鮮肉,誰是你的菜?
有句戲言:東北的包子包裹一切。
內餡之豐富程度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什麼白菜豬肉、韭菜雞蛋,甚至紅燒排骨、龍蝦帝王蟹,都能往包子裡包。
而蘇州的饅頭則要「單純」許多。
「蒸」出來的饅頭餡料一般為純素或素、肉混合,再複雜不過三丁包、五丁包。從口味上來說,分為純甜口和鹹口,當然這鹹裡,也稍微帶一絲絲甜。
純甜的常見餡料有:豆沙、玫瑰、芝麻,鹹口的常見餡料有:香菇青菜、蘿蔔絲肉、梅乾菜肉、薺菜鮮肉、粉絲肉末……
而生煎饅頭、緊酵饅頭、小籠饅頭這些,餡料更簡單統一:都是鮮肉餡。
別看就是純肉餡,但這肉餡裡的講究也不少。
「一咬一包滷」
在蘇州人眼裡,生煎饅頭好不好吃的標準只有一個:「一咬一包滷」。
這個「滷」就是汁水。
吃生煎饅頭,心急是不成的,得一步步來。
首先在生煎的頂部輕輕咬開一個小洞,仔細吹一吹,把裡面的湯汁吹得稍涼,再小心地將又鮮又甜的湯汁吸進嘴裡。先喝湯汁,再品嘗脆脆的外皮和鮮美的肉餡,才是正確的吃法。
心急只有一個下場:燙嘴!熱乎乎的湯汁飛濺出來,吃不著不說,還容易燙傷自己。
生煎饅頭裡的湯汁,其實就是「皮凍」。原料是肉皮,製作起來異常複雜,它在氣溫低的時候呈現固定狀態,但一加熱就會化成黏黏的湯汁,就是蘇州人說的「滷」。
生煎饅頭是蘇州早餐界的「霸主」,隨處可見,鑫振源、大阿二、老大坊、啞巴生煎……至於哪一家好吃,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冬令美食:緊酵饅頭
蘇州人吃食上講究討個好口彩,例如「緊酵饅頭」就有個吉利的稱呼:「興隆饅頭」。
緊酵饅頭的麵皮,發酵不充分,外表看起來皺皺巴巴的,不及一般饅頭鬆軟。蘇州人的做法是「油氽緊酵」。
放入熱油鍋中一氽,饅頭在高溫下膨脹起來,表面還會起一些小氣泡,給人的感覺是饅頭「發起來了」,寓意興旺發達。
緊酵饅頭一般在秋冬季上市,過去走親訪友,緊酵饅頭是蘇州人互相饋贈的禮品。蘇州話裡,緊酵饅頭也有高高興興的的寓意,尤為適合過年過節的氛圍。
簡單的饅頭裡,也能吃出地地道道的蘇州風味。
越日常,越是人間煙火,這大概就是饅頭這種平凡美食的魅力吧。
「飯餘解帶摩便腹,自取風爐煮晚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