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腎兩虛食療大全(兒童期脾常不足)
2023-04-30 18:25:09 2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馬佳 吳力群
《內經》有云:「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其可認為是我國古代早期的膳食搭配建議,以保證身體各種營養成分的供給。在兒童期,因為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各種餵養問題一直是家長朋友們育兒道路上最大的困擾。食物造就了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很多疾病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食物攝入不足導致的兒童厭食、營養不良;飲食不規律導致的腹瀉病、消化功能紊亂等,而現在更多見的則是熱量攝入過多導致的肥胖症、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高鹽攝入導致的高血壓等等。所以怎麼吃,吃什麼,何時吃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吃什麼
1. 參考膳食寶塔原則
膳食寶塔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理解每日各種食物比例搭配而形象繪製的圖形。我國營養學會(2016年)也推薦了適用於我國人群的膳食寶塔。其中第一層是谷薯等食物,第二層是蔬菜水果,第三層是肉、蛋等食物,第四層是乳類、豆類和堅果,第五層是烹調油和鹽。各層面積大小不同,體現了五類食物推薦比例的差別。
根據兒童的特點,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相應的平衡膳食算盤,「算盤」描述了兒童食物基本份數。其食物份量適用 8~11 歲兒童(中等身體活動水平)。家長朋友們可以參考膳食寶塔的推薦原則,為兒童製作營養豐富的菜餚,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2. 「甜蜜的負擔」
甜味的食物、飲料對小朋友們總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但是甜食對兒童有哪些危害呢?首先,過量的甜食、甜飲料攝入可增加兒童罹患超重、肥胖症的風險。其次,過多的甜食、甜飲料的攝入也會增加兒童齲齒的風險。最後,有研究表明,進食過量甜食的兒童近視的發生和嚴重程度比其他兒童更重。因此,家長朋友們應適量控制兒童甜食、甜飲料的攝入。
3. 多喝熱水對嗎?
多喝熱水成了一個萬能的處方,很多家長朋友也有這樣的觀點,當孩子生病了,應該多喝水。適量喝水對兒童有益,但過量飲水可能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比如兒童年齡越小(尤其是不到6個月的嬰兒),過量飲水可出現水中毒的情況。水中毒就是由於過量的水分攝入導致鈉的含量相對下降的一種危險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兒童神經系統損傷。到底孩子每天喝多少水合適呢?2016年《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建議除奶類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水外,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飲水600 ~ 800 mL。其實每個兒童對水的需求量也不是絕對的,最好的狀態是兒童想喝水的時候能喝到水就可以,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運動等液體消耗量過大時可以適當增加水的攝入。
4.超加工食品不宜多吃
超加工食品是有多種添加劑的食品,包括含糖飲料、餅乾、麵包、零食、糖果、冰淇淋等,這類食物的特點是脂肪含量高,含糖量高,熱量高但缺乏維生素和纖維素。相關研究表明,大量攝入超加工食品與超重肥胖、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聯。因此,家長朋友們應該適當控制兒童對於這類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
二、怎麼吃
1. 「細嚼慢咽」VS「狼吞虎咽」
相關研究顯示,進食速度過快與肥胖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兒童在進餐時應適當控制其速度。不僅如此,細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充分的與消化液混合,同時充分的牙齒研磨也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可以熟練的使用餐具進食,但有部分家長仍然習慣幫助孩子餵食。我們建議在兒童可以自主進食時,儘量讓其獨立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增加用餐的儀式感,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和自己對於食物的需求,讓吃飯變成一件重要且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的事,家長也應該在孩子具備獨立進餐能力之後多多鼓勵兒童。
3. 吃飯時最好不看電視
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看電視或電子屏幕會增加兒童超重肥胖及近視的發生率。在吃飯時看電視,孩子被電視內容吸引,可能會降低兒童對食物的興趣,減少食量,無法專注的咀嚼食物,無法更好的品嘗和體會食物的滋味,感受進食的快樂。因此建議兒童進食時最好不要看電視。
4. 不要在吃飯這件事上「傷和氣」
讓孩子多吃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最讓人頭痛的事,那什麼時候孩子會多吃呢?其實孩子餓了就會自然的尋找食物,這是人類的本能。孩子不愛吃飯可能存在一些原因,比如生病,零食吃得多,飲料喝得多等。找到這些原因,同時在食物的口味,色彩,搭配上可以有所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開心的時候是可以吃的更多更好的,所以無論通過什麼方式,需要保持一個愉快的溝通方式。
三、何時吃
1. 固定用餐時間
學齡兒童注意三餐時間應相對固定,三餐要做到營養均衡,少油鹽調料等。
2. 早餐很重要
文獻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兒童發生超重、肥胖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風險更大。早餐吃好也對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等是有益的。
3. 晚飯後不要加餐
在通常情況下,晚餐後加餐也會增加兒童超重肥胖的風險,建議兒童晚餐吃好,之後就不要加餐了。
4. 睡前不宜喝牛奶
1歲以後兒童,在睡前不建議飲用牛奶,睡前喝牛奶可能會影響兒童的睡眠,同時對牙齒健康也是不利的,還會造成營養成分相對超標。
來源: 光明網中醫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