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特產醬板鴨(雲南美食文化雲南特產中最好的)
2023-05-22 21:39:50 2
鴨,又名家鳧,別稱「扁嘴娘」,有家鴨、野鴨兩種,一般指家鴨,是我國農村普遍飼養的主要家禽之一。鴨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僅是百姓家庭餐桌上的葷食佳餚,而且還可以入藥用於清補祛病。鴨肉味甘、鹹,性寒,入脾、胃、肺、腎經,具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之功效。本文給大家介紹雲南特產中,最好的「三隻鴨」的美食文化。
第一隻鴨:雲南麻鴨雲南麻鴨飼養歷史悠久,在唐代史書和清代文獻中均有相關記錄。在1989年時被《中國家禽品種志》所收錄。雲南麻鴨原產於雲南省晉寧縣,中心產區為昆明市、玉溪、曲靖等地。
雲南麻鴨屬中型蛋肉兼用型品種。公鴨頭和頸上部羽毛綠色帶有光澤,頸下部有白色羽環。母鴨江褐色,部分瓦灰色。羽色分黃麻和黑麻兩種,黃麻色羽佔多數,有少數白羽和花羽個體。
雲南麻鴨
麻鴨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比較豐富,對於缺鐵性引起的貧血有很好的調理功效。平常適量食用麻鴨肉,還可以促進體內鈣質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雲南麻鴨是製作宜良烤鴨、昆陽滷鴨、小刀鴨的首選食材。
宜良烤鴨是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經典的地方傳統名餚,其起源於明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肥瘦相宜,皮酥脆,內香嫩,光亮油潤,色澤紅豔,清香離骨的特點,地方風味顯著。宜良烤鴨不見明火,烤制前先將松毛結成的草繩放入爐內,點燃後燒盡,將火熄滅,然後將鴨子放在爐中鐵罩上,關上爐門,全憑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
宜良烤鴨
小刀鴨是滇系名菜。鴨子採用雲南特有的品種小麻鴨,只有約一斤半,故因此得名「小刀鴨」。小刀鴨焦黃的皮色透著濃香,小小的鴨身只有人的拳頭大小,配上長長的細脖子和鴨頭,就像一柄長把青銅小刀。
小刀鴨
昆陽滷鴨是晉寧縣著名特產,配以中草藥等秘方,醇厚雋永,是集各種滷肉製品之大成作。已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昆陽滷鴨是偉大的航海家、晉寧人鄭和汲取南京鹽水鴨製作工藝而獨創的特色美味。
昆陽滷鴨
第二隻鴨:文山番鴨文山番鴨,又名旱鴨子,屬肉用型品種。主產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該鴨種是外來品種,在文山至少有50年的歷史。該品種引入後,經當地群眾的馴化、培育,形成了遺傳穩定、適宜於當地自然條件的優良地方品種。
文山番鴨體呈舟形。頭大而長;頸稍長。喙寬而長,鮮紅色,喙基部有紅色肉瘤。眼瞼無毛。虹彩黑色或灰黑色。羽毛雜色,油綠色、白色或黑色,頸羽似魚鱗狀。文山番鴨具有肌肉較多,肉質香嫩,可以下水,也能旱養,食性雜,抗病力強,宜放牧飼養等特點。
文山番鴨
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文山番鴨一般用於煲湯或燜煮。煲湯時也可以加入文山三七和花蛤,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花蛤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再加上文山番鴨的低脂肪,養生又美味,是秋日進補的佳品。
三七番鴨湯
第三隻鴨:建水黃褐鴨建水黃褐鴨是鴨農在20世紀70年代初,從當地麻鴨中選育出來的一個縣域性特色家禽品種。雲南省建水縣境內14個鄉、鎮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中心主產區為臨安鎮、南莊鎮、西莊鎮、面甸鎮、曲江鎮等壩區鄉鎮。
體軀呈長方形,羽毛緊密。產蛋量較高,蛋品質好,蛋大且均勻,肉質細嫩、鮮香,耐粗飼,覓食能力強等特點,能適應各种放牧環境,在壩區、半山區、山區都可以飼養。但該品種鴨生長速度相對較慢。
建水黃褐鴨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比較豐富,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鴨肉肥少瘦多,適用於炒、爆、燉煮和烤制等技法。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曲江烤鴨,曲江烤鴨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百年的技藝沉澱,這兒的烤鴨肥瘦相宜,皮酥脆,肉香嫩,光亮油潤,色澤紅豔,清香離骨。
曲江烤鴨用當地的黃褐鴨為食材,烤制曲江烤鴨的爐子很特別,上小下大,呈圓形,用土坯砌成。烤爐上面一個口,下面也有一個口,烤時先用點燃的大量松針,把爐子燒紅,然後再把鴨子掛進去,在高溫的爐內,脂肪化開,香味滲透鴨肉。食用時,配上用精鹽、雞精、辣椒麵、花椒麵、胡椒麵,以及烤鴨時滴下的油汁調成的蘸料,麻辣鮮香。
曲江烤鴨
謝謝大家品讀。我是烹飪與營養老師——食悟者。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發、點讚、收藏,喜歡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營養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