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牛肉為什麼不能做牛排(為啥進口的牛肉可以煎牛排)
2023-05-20 13:34:40 2
牛排可以算是西餐中的經典代表了,經過長時間燻烤,牛肉依然保持鮮嫩多汁的口感,用叉子把一小塊牛肉送進嘴裡,享受美味的同時感覺自己都變得逼格滿滿。
西餐廳裡的牛排,按照成熟度分為一成熟、三成熟、五成熟、七成熟和全熟,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風味和口感。
很多小夥伴在西餐廳品嘗過牛排的美味後,自己也想在家動手製作,但嘗試了不同種類的牛排後發現,無論如何都做不出西餐廳的那種味道,於是開始懷疑自己的手藝。其實這可能不是烹飪手法出了問題,關鍵在於牛肉品質的不同。
在我國的很多地區,人們養牛都是為了獲取牛肉或者牛奶,一般會飼養很多年,即使肉牛也要一年左右才能出欄,確保它們有充足的產肉量。隨著長時間飼養,牛肉中的水分逐漸減少,口感也會變老,因此做出來的牛排又幹又柴。
而外國人為了製作牛排,會專門飼養一些產肉量和脂肪含量都比較高的牛,比如水牛等,而且飼養周期很短,有時甚至會將幾個月的小牛宰殺掉,只為了追求牛肉鮮嫩的口感。
國內養殖戶一般會採用飼料 鮮草/乾草的方式餵養奶牛和肉牛,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成本,牛攝入的營養也更均衡,壽命普遍比較長。
在這種餵養模式下,每一頭牛的產奶量會增加,隨著肉牛瘦肉率提高,商家把它製作成牛肉乾、或者整塊售賣,這樣的牛肉更適合中國人烹飪。
而國外一般會用玉米等糧食作物餵養肉牛,不添加粗飼料,讓牛體內累積豐富的脂肪,肉質更嫩,更適合製作牛排。
比較出名的有美牛、澳牛和日牛,日本的神戶牛肉售價昂貴,除了製作牛排,人們還用它來燒烤、涮火鍋。
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新鮮牛肉,雖然含有較多水分,但在遇到高溫季節,細胞就會快速失水。做出來的牛排類似我們平時吃的燒烤,有烤牛肉的嚼勁,但卻失去了嫩滑的口感。
超市裡的牛排大多是真空包裝,商家將牛肉壓縮成牛排,一般會先進行排酸處理,然後封入真空袋,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業內人士把這種處理稱之為「熟成」,經過「熟成」之後,牛肉纖維逐漸變得鬆散,油煎或燒烤口感才不會變硬。
根據牛身上的不同部位,牛排可以分成很多種類,比如菲力、西冷、T骨、肋眼牛排等等。每種牛排的肉質各不相同,但想要達到最佳味道,煎烤的程度需要剛剛好。比如肉質最柔嫩的菲力牛排,三分熟是最好吃的,五分熟、七分熟的牛排口感會變硬。
此外,全熟牛排深受中國人的歡迎,因為它沒有血腥味,口感和味道也恰到好處,更別說那些摻了嫩肉粉、軟化劑的劣質牛排,有人甚至覺得比純正牛排還要好吃。而那些高級西餐廳裡的牛排,普通人覺得咬得很累,吃到後面還有噁心的感覺。
但在外國人的眼裡,牛排全熟基本等同於暴殄天物,他們最喜歡牛排那股血腥的味道,並且願意花大把精力和時間耐心咀嚼。
值得注意的是,未經處理的牛排很可能含有細菌和寄生蟲,大家千萬不要用市場上的生牛肉製作牛排,如果非吃不可,切記一定要完全煎熟。如果特別想吃牛排的話,還是建議大家購買半成品或是去正規西餐廳。
我是梅姐美食記,每天都會分享各種烹飪技巧、飲食小常識以及美食趣聞。如果您也熱愛美食,歡迎點讚、收藏、轉發,並持續關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明天見,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