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最喜歡哪個牌子的泡菜(韓國人吃了一輩子的泡菜)
2023-05-22 07:56:30 1
說到韓國的美食,你一定會想到泡菜,可是你知道嗎,韓國人的99%的泡菜都是從我國進口的,並且這當中的80%都來自山東一個名叫做仁兆的小鎮。那麼韓國人口口聲聲說泡菜是他們發明的,為何還要從我國進口呢?
如果說美國人最愛吃的食物是三明治的話,那麼韓國人最愛的食物就一定是泡菜了,據韓國文物廳2011年的問卷調查顯示:
95%的韓國人一天至少會吃一次以上的泡菜,64%的韓國人一天三餐全都會吃泡菜,每年韓國人都要吃掉90萬噸的泡菜
也正因為韓國人對泡菜如此情有獨鍾,2013年的時候 韓國開始對自己的泡菜文化進行申遺,同年的12月5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正式將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此以後,泡菜是徹徹底底成了韓國飲食的代名詞。
然而,韓國人雖然喜歡吃泡菜,但是卻一直都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那就是他們因為時常爆發的泡菜危機,而經常出現吃不起泡菜的情況。
比如在2010年,為使韓國發展成為水資源強國,韓國總統李明博在全國啟動治理漢江、洛東江、錦江、榮山江的「四大江」項目。
正因為這個項目,四大江沿岸大片土地被徵用,而這些土地恰恰是韓國白菜的主產區,於是在那一年韓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泡菜危機」,不僅白菜的產量出現嚴重下跌,而且白菜的價格也出現了暴漲。
為了緩解這次的危機,李明博政府決定從農戶手中囤收白菜,再以七成的價格出售給市民。但即使這樣韓國白菜的數量,仍然存在一個很大的缺口。
無奈之下,韓國政府緊急取消30%的進口關稅,從中國山東、河北、吉林等地,進口了160噸白菜、蘿蔔等蔬菜,來滿足韓國民眾醃製泡菜季節急劇增加的消費需求。
也就是在這一次危機當中,蔬菜出口的主力軍山東省仁兆鎮,從中嗅到了商機。於是在第二年,仁兆鎮的菜農們紛紛擴大種植面積。
但沒想到到了收穫的季節,白菜市場供大於求,而當時山東省的大多數村鎮沒有冷藏條件,菜農只能在村裡等待外地客商來拉貨,十分被動。
為了避免白菜爛在菜地裡,仁兆鎮裡的幾位企業家,開辦了一批面向日韓市場的泡菜廠。但是想把仁兆鎮製作的泡菜送到韓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韓國人在飲食上嚴格遵循「身土不二」的原則,所謂「身土不二」,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出生地生產的東西最適合自己的體質。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他們更傾向於購買本土生產的東西。
不過老話說的好,只要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為了讓口味更接近當地市場,仁兆鎮引入了日本、韓國進口的種子去種植白菜。而在實際醃製泡菜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泡菜發酵質量,仁兆鎮泡菜廠的工人們在工作時穿戴的是無菌工作服。
並且為了降低蔬菜中細菌的含量,工人們會將蔬菜進行7次清洗,並且在清洗、醃漬、儲存、運輸的過程中全程低溫。經過這一道道的工序,仁兆鎮生產的泡菜菌落總數控制,甚至比國家奶粉的標準還高。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根據韓國不同消費群體、不同區域的口味需求及變化調製不同的醬料。通過這一系列努力,大多數韓國人根本分辨不出自己吃的泡菜到底是本土出品還是中國進口。
更重要的是,仁兆鎮層層把關做出來的成品泡菜,進口價每公斤只有0.5美元,是韓國泡菜價格的七分之一。而這樣物美價廉的泡菜自然是緊緊地抓住了韓國人的胃。
隨著近些年全球變暖程度的不斷加深,韓國每年都會遭受強烈颱風和惡劣寒潮的侵襲,每每此時,作為韓國泡菜原材料的大白菜便會出現減產的危機,所以最近幾年,韓國在中國進口泡菜的數量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就在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向韓國出口了28.1萬噸泡菜,連續四年佔據韓國泡菜進口量的99%,而仁兆鎮一個鎮的泡菜出口量就佔據了韓國泡菜進口市場的80%,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如今的仁兆鎮已經掌握了韓國泡菜的命脈。
不過韓國人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系列鋪天蓋地的報導和抗議下,韓國人開始了他們所謂的「泡菜振興計劃」。為此,韓國政府專門出臺政策,要求全國重點發展泡菜產業,力爭在2022年,使本國產泡菜的市場佔有率提高五個百分點到70%。
只不過隨著近幾年隨著韓國極端天氣的頻發,白菜、洋蔥等製作泡菜的原材料時常出現供給不穩的情況,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想要2022年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能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