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尼龍編織袋拆包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4:49:56 3
專利名稱:雙層尼龍編織袋拆包機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設備。
橡膠行業和建材行業的碳黑和水泥等的包裝一般採用袋包裝,如牛皮紙袋。現有的包裝袋拆包機,如日本神鋼的F270型拆包機,可拆牛皮紙袋。該機採用臥式工作方式,用二臺電機帶動二片圓鋸片,袋子經傳送帶送至鋸片中,由汽缸推動電機產生位移,把袋口切開。再由傳送帶送至一個螺旋攪龍。由攪龍把袋子攪出。目前,碳黑的包裝袋普遍改用雙層尼龍編織袋,而該拆包機只能拆牛皮紙袋,並且安裝調試困難,拆包後無法清除袋內餘料,造成物料的浪費。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設計出了一種既可以拆牛皮紙袋,又可拆尼龍編織袋的拆包機,並設計了一種袋內拍打機構,可徹底清除袋內餘料。該拆包機結構合理,安裝方便。
本發明是一種編織袋拆包機,其特徵在於它是由開口機構,叉子、卷袋輥和拍打機構組成。開口機構由鋸片(或銑刀片)、溜槽、託板和汽缸等組成;叉子為一舌形框,可繞軸轉動;卷袋輥分為主動和被動卷袋輥;拍打機構包括擺動軸、拍打板等。
該拆包機採用高速旋轉鋸片(或銑刀片)切割袋口。袋子開口後套在叉子上,叉子下部的拍打板即在袋內拍打清理餘料。而後由汽缸推動叉子,轉動45°,與卷袋輥接觸,由卷袋輥把空袋卷出。
以下結合附圖對拆包機進行詳細說明。
圖一為拆包機示意圖。將被拆的袋子置於傳送帶上,送入拆包機口,當袋子觸動拆包機入口上的行程開關時,傳送帶停止運動,袋子順溜槽落入拆包機的託板(5)上。此時開口汽缸(1)工作,把託板(5)拽開,由安裝在託板(5)上的高速旋轉鋸片(6)將袋口切開,袋子落下套在叉子(13)上,啟動電機(7),曲柄(8)轉動,通過連杆機構使安裝在叉子下面的擺動軸(9)擺動,固定在擺動軸(9)上的拍打板(17)擺動,在袋內進行拍打,清理袋內餘料。然後,由汽缸(14)推動叉子(13)傾斜,到在主動卷袋輥(12)上(主動卷袋輥由電機(7)帶動)。夾袋汽缸(4)動作把從動卷袋輥推到主動卷袋輥上夾住空袋卷至空袋箱內,此時空袋箱上的汽缸工作把空袋壓實,同時各部回位,完成一個拆包過程。除塵器(3)固定在機架(2)上,其過濾並收集的碳黑落入機內。攪龍電機(16)工作,使震動篩震動,同時卷出物料。
圖二所示為開口機構。它由託板(3)、溜槽(5)、汽缸(2)和鋸片(6)組成。袋子(4)順溜槽(5)落至託板(3)上,汽缸(2)隨即把託板(3)拽開。託板上的電機工作帶動鋸片(6)旋轉切開袋口,本袋套在叉子上,尼龍編織袋強度高,不易開口。本發明採用高速旋轉鋸片或銑刀片,鋸片直徑200毫米,線速度1822米/分。
圖三所示為叉子、卷袋輥和拍打機構,它包括叉子(3)、拍打板(5)、汽缸(6)及卷袋輥(1)和(2)。
當空袋(4)套在叉子(3)上時,拍打板(5)擺動,清理袋內餘料。之後汽缸(6)工作將叉子傾斜一個角度,卷袋輥(2)運動把袋子夾住並將袋子卷出。卷袋輥(1)為主動卷袋輥。拍打板與主動卷袋輥共用一個電機驅動,通過曲柄連杆機構使擺動軸做往復運動,完成拍打動作,同時帶動主動卷袋輥轉動,把空袋卷出。拍打板可用橡膠板製成。
本發明設計合理,安裝調試簡便。採用高速旋轉鋸片,解決了尼龍編織袋強度高,不易開口的問題,因而既可拆牛皮紙袋,又可拆尼龍編織袋。設計的拍打機構做到了徹底清除袋內餘料,避免物料的浪費,並可減少粉塵的二次汙染,提高工效,改善勞動條件。
實施例中採用了直徑200毫米、線速度1822米/分的銑刀片,效果良好。
權利要求
1.一種編織袋拆包機,其特徵在於它是由開口機構、叉子、卷袋輥和拍打機構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
1,其特徵在於所說的開口機構是由高速旋轉鋸片,溜槽、託板和汽缸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
1和2,其特徵在於所說的高速旋轉鋸片的直徑為200毫米,線速度為1822米/分。
4.根據權利要求
1,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叉子的一端為一轉動軸,叉子可繞軸旋轉45°角。
5.根據權利要求
1 ,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拍打機構是由擺動軸、皮帶板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
1和5,其特徵在於擺動軸位於叉子下面,皮帶板裝在軸上,以實現在袋內拍打清理餘料。
7.根據權利要求
1和5,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卷袋輥是採用同一個電機來完成主動輥的轉動及帶動曲炳連杆機構完成擺動軸的擺動。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尼龍編織袋拆包機,它是由開口機構、叉子、拍打機構和卷袋輥等組成。該機採用了高速旋轉鋸片,可拆雙層尼龍編織袋及牛皮紙袋。該機還設有袋內拍打機構,可以徹底清除袋內餘料,既節約物料又避免粉塵的二次汙染,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勞動條件。該機主要用於橡膠行業的碳黑包裝袋和建材行業的水泥包裝袋的拆包。
文檔編號B65G47/34GK86205371SQ86205371
公開日1988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1986年7月11日
發明者周延龍, 吳振言 申請人:勞動人事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