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朝鮮一書(決戰朝鮮一口炒麵一口雪)
2023-05-13 19:47:11 1
「紅米飯,南瓜湯,野菜充飢一日糧」,這是井岡山時期工農紅軍艱苦創業的生活畫面;「過草地,啃牛皮」,這是長徵時期紅軍堅韌不拔的意志的象徵;「小米加步槍,打敗蔣介石」,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為建立一個新中國勇往直前的戰隊口號;「一口炒麵一口雪」,這則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西方十六國聯軍時艱苦戰鬥場面的最真實又是最凝練的戰地寫照。——李峰《決戰朝鮮》
韓戰過去已經六十多年,經此一役,傲慢的美國人顏面盡失;不服氣的日本人也承認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世界華僑揚眉吐氣,站得更直,無數海外英才回歸祖國;這一戰讓世界重新認識新中國,這一戰無論是人類史上還是現代戰爭史上都是奇蹟。
大明朝時期,豐臣秀吉在大面朝的炮聲中憂而死;晚清時期,在清軍陸軍發現,清軍的行營炮和連發槍比日軍的武器還先進,當時日本人在鴨綠江停下來,不敢輕易涉江,日軍只有三十人,而清軍有幾百人馬,號稱「八旗鐵騎」,聽到日本人的幾聲槍響,丟盔棄甲,人跑得比馬還快。
那時候的日軍是相當看不起中國的,因為那時候的清軍沒有軍魂,清軍沒有國魂,在日本人眼裡,那時候的中國不配有「尊嚴」二字。
抗戰時期,國民的一個軍隊被日本人一個營追著跑……
那個時期的中國,誰能尊重你?
韓戰,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還聯合十六個國家,雄赳赳氣昂昂,而中國只是一個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但是人民有了靈魂,軍隊有了軍魂,有了國魂。
要知道上甘嶺(美軍的傷心嶺)之戰中,美軍七個營硬是攻不下我軍兩個連;三個連寧肯凍死也要服從上級要他們埋伏美軍的命令,而不肯離去,美軍見了一百多個「冰雕連」戰士,不由自主敬了個軍禮。這時候的中國,讓外國人忌憚,讓外國人敬佩,讓世界再也不敢小瞧了中國。
很多人不知道,美國人在韓戰之後,立了一座韓戰紀念碑,上面寫著「自由不是無代價的」。是啊,我們今天的自由不是無代價的,是無數先輩(有的才十幾二十歲)拋頭顱、灑熱血,貢獻青春甚至生命換來的,中國如今的富足與自強,萬萬不敢忘記這段歷史。
韓戰開始,幾十萬人民志願軍入朝,最初時,志願軍連一架飛機都沒有,雷達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靠耳聽目視,由於沒有防空能力,只能靠隱蔽來躲避美軍的狂轟濫炸。
當時美軍投入到朝鮮戰場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有將近兩千架,美軍日夜狂轟濫炸,首批入朝的汽車有一千三百輛,僅僅一個月就被炸掉一千輛,從這裡可以看出美軍的火力有多猛。
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的糧食難以及時補給,因為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不敢生火做飯,美軍一旦發現煙火的「味道」,就馬上轟炸。這時候,炒麵來了,這是一種方便攜帶的野戰食品,能滿足志願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這炒麵可不是我們今天好吃的炒麵,它是用70%的小麥,30%的大豆,高粱米或者玉米等原料,加上一點食用鹽製成的。按照原材料炒熟然後磨成粉狀,可以隨身食用,吃的時候,可以用開水衝泡攪拌即可食用。但是打仗的時候哪有那個空閒時間去用開水衝泡,戰士們隨身攜帶一條炒麵袋子,餓了就抓一把吃,再抓一把雪吃(當時遇上朝鮮百年難得一遇的寒冬,冰寒雪凍哪有水),接著繼續戰鬥。
當時由於中國國力貧弱,志願軍吃的炒麵不是專業食品工廠統一生產的,早期的炒麵質量不錯,由於需求量大,有的炒麵不盡人意,到後面很多都是乾巴巴的高粱做成的,乾巴巴,又苦又澀,有老兵回憶:「吃下去胃裡冒酸水,大便乾結拉不出來。」
當時需要一千四百八十二萬斤炒麵,東北地區竭盡全力也只能搞到一千萬斤炒麵,不夠的由其他地區幫忙解決。整個北中國,男女老少,家家戶戶忙著炒麵。周總理和許多中央領導人也親自己到群眾中去製作炒麵,給了前線很大的鼓舞和精神力量。
那段日子,全中國人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樣子真令人熱血沸騰。
炒麵這東西雖然方便攜帶,作為志願軍的口糧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很多戰士吃多了嘴裡長大泡,有的還得了夜盲症,長期吃這種食物營養缺失,炒麵水分少,吃多了容易上火,長期吃還會肚脹。
與志願軍相比,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吃的是著名的C口糧,美軍的C口糧可太豐富了,每個套餐包含一個肉菜罐頭、一個甜食罐頭或者糕點罐頭,甚至有十二個選項。美軍做好食品冷藏後,由飛機空運到朝鮮,除了吃飯好,美軍在感恩節當天,還吃到專門空運過來的火雞肉。剛到朝鮮的美軍,由於水土不服,甚至喝的水都是從日本空運過來的。
這樣一對比,你就知道志願軍到底有多強,那種精神,那種鐵一樣的意志力,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抗美援朝戰爭幾十年過去了,炒麵——這種中國軍隊的功勳食品已經成為英雄時代的一種精神象徵。——李峰《決戰朝鮮》
1840年,中國被打得節節敗退,那時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沒有尊嚴;1950年韓戰爆發,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韓戰是一場驚心動魄,對中國人民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戰爭。
李峰在《決戰朝鮮》中寫道:「韓戰堪稱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李峰在序言的結尾寫了一句話:「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想要被人看得起,總還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對於這句話我表示完全贊同。
最後引用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一句話,用以告慰朝鮮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先人們: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候,一去不復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