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煮茶是冬天最好的慰藉(嗨生活這個冬日的你)
2023-05-13 21:43:34
早在一百多年前,愛爾蘭詩人葉芝就寫道: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在冬日,最能讓人感到慰藉的一個詞,恐怕就是爐火了。
在2022年的冬日,從北上廣突然流行起一種新的社交文化:圍爐煮茶,圍坐在爐火旁,翻烤著堅果水果等,跟三五好友漫談,消磨時光,這種東方式的聚集會友方式,既溫暖,又健康。
圍爐煮茶
對於農村出生的孩子們來說,這並不陌生,無論是皖南還是皖北的鄉下,都有盛火的木製炭盆、座椅類,冬天是農閒時日,外面大雪紛飛,農人們湊了一桌麻將,桌底是炭火盆,桌上有瓜子、花生,每人一杯茶,這難道不是初始版的圍爐煮茶?
小孩子們自有一套自己的玩法,他們拎個帶炭火的板凳,你帶些小橘子,我帶一點山芋幹,最不濟的,也可以從家裡翻出一點粉絲來,都可以拿到炭火裡呲溜一下。這種炭火板凳,在我們皖中的鄉下,叫做烘火籃子。烘火籃子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撈到的,以前的鄉下沒有空調,這個是唯一的取暖神器。性格孤僻的孩子只要有一個烘火籃子,走到哪立刻就能吸引同伴圍攏,讓這種小火盆成為社交利器。
茶水和點心的考究也是圍爐的重點(組圖)
如今這種圍攏嘮嗑取暖的方式在城市又流行了起來,讓人不得不唏噓,玩來玩去也就這樣,時尚是個大輪迴。這個冬天如果不是疫情,沒有收到過圍爐煮茶邀請的年輕人,估計在潮流圈都混不下去了。而但凡是獲得了這一機會的,那肯定是要在朋友圈打個卡的。藏在合肥官亭路巷子裡的一家店受到追捧,「圍爐煮茶,時光放緩,消磨半日清閒」「是應景,是時光,是煮茶烤橘、歲月圍爐」「輕煮歲月,好柿花生」,以及「如果不是為了拍照不必來」,各樣的評論,好不熱鬧。
冬日圍爐(組圖)
這一切流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有人說,圍爐煮茶,煮的是「鬆弛美學」。「茶館裡古樸的陳設與陶爐,無不為參與者打造出中式田園的『鬆弛美學』。在『網紅茶館』的空間藝術中,新中式的裝修、隨處可見的古玩擺件、仿古做舊的裝飾成了必備的要素。若有露天的小院,搭配幾把木椅,更是將田園氛圍感拉滿。」
圍爐煮茶在冬日裡有獨特的暖意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甚至有人提出適合圍爐煮茶的穿搭、以及如何才能更「出片」……這真的鬆弛了嗎?任何生活方式的流行,總會出其不意地違背其誕生的本意。依靠外物營造的「鬆弛美學」不過是霧裡看花,生活中真正的美感和鬆弛,從來都不是刻意的,而是來自於某一刻、某一場景下的自在與安寧。
單純約好友喝個茶,恰巧有個小火爐,倒也是愜意。
版權須知: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人或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本刊圖文內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評論功能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文字:孫 婷
圖片:部分圖片由「山海家」茶舍提供 張倩瑩
編輯:冷子璇
校對:劉 軍
即日起,讀者點擊封面或微信留言即可徵訂或購買《安徽畫報》
《安徽畫報》創刊於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經文旅類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指導、安徽出版集團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安徽畫報》立足主流宣傳陣地,以美圖美文美術美味傳播安徽形象,講好安徽故事,畫說美好安徽。2017年復刊以來,先後被評為「中國最佳畫報」「中國最佳媒體融合獎」「安徽省優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陣地」「安徽省版權示範單位」等。
加入畫報讀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