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旅遊必備美食攻略(住在北京吃在天津)
2023-05-18 14:22:55 1
天津的飲食文化非常發達,以至於有「住在北京,吃在天津」的說法。
凡一個地區飲食文化發達,必須有兩個要素:一、物產豐富,物流通暢;二、有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比如,我的家鄉西安……哈哈。
當然,這兩大要素對天津來說也是得天獨厚。
海鮮是大眾食品渤海灣彎曲的海岸線上有海河等大小河口,這種鹹淡水混合處,盛產大小黃魚、多種河豚、海蟹對蝦、鱠魚比目、各種貝類。
春夏之交,應時應節,是天津魚市最繁忙的季節。水產商人將捕撈的海產運到市裡,海鮮這裡賣的非常便宜,人人都可以享用,即便是海蟹和對蝦也是天津人的大眾食品。
農曆三月半,天津人開始吃海蟹。
這時的海蟹滿子滿黃,蟹殼背面邊緣和大螯的背面呈紫色,而腹背結合處能透出體內卵巢裡橙黃色的蟹子也呈微紫色。天津人把這種海蟹稱為「紫蟹」。「紫蟹」用水煮熟後,蟹肉鮮甜,個大的海蟹能讓一個人吃飽。
天津人吃海蟹吃到了極致,他們將雌蟹腹中大塊的蟹子取出做成餡兒,包包子,包餃子,其美味可想而知。
像燉黃魚、烹對蝦、紅燒比目魚等都是天津人的家常菜。
螃蟹管夠電影《師傅》中的臺詞大家還記得麼?
趙國卉對陳識說:「一個月陪我逛一次街,吃一次螃蟹。」
陳識:"住貧民窟,得像窮人。逛街不買東西,螃蟹......"
趙國卉:"天津九條河,螃蟹比大米便宜。"
陳識:"螃蟹,管夠。"
中秋前後,天津人開始吃河蟹。那時,整個渤海灣都是河蟹交尾的場所。
每年初春,孵出來的幼蟹會一路向東向北逆水而上,直到白洋澱和勝芳為最終目的地。待到七月,河蟹滿子滿黃,開始返回出生地渤海灣產卵,於是就有了「七上八下」之說。此時,天津人真是螃蟹管夠了。
玉米面子餅燉雜魚「九河下梢天津衛」,垂釣、捕魚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捕到的魚自然大小不一,有鯽魚、鰱子、麥穗等各種小雜魚。回家後去掉鱗鰓內臟,用點油煎煎,放上醬油,醋等佐料,在大鐵鍋中一燉,煨上些蘿蔔絲、白菜絲和粉條子,四周再貼一圈玉米餅子,用柴禾火慢慢燉,待到餅子熟了,魚也熟了。此時,一口餅子就一口魚,又省事又可口。
餡子食品天津的餡子食品為全國之最。
且不說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硬是把老百姓的家常飯做成了奢侈品。走在天津的街頭,什麼「陳傻子包子」、「北塘包子」、「鴨油包」、「素包」、「二姑包子」……這些鱗次櫛比的包子鋪,也夠外地人眼花繚亂一回了。
肉、蝦、海參、海螺、螃蟹、魚等都可入餡兒,再加入韭菜、白菜、豆角、芹菜、茴香、蘿蔔等蔬菜,熱騰騰的包子鮮美可口。
更有津味素餃子清淡爽口,據說石頭門坎的豆芽菜餡素包子比肉餡兒的都香。
除了包子餃子,天津的餡子食品還有鍋貼、肉餅、燒麥、合子、餡餅、火燒、懶龍、幹烙、回頭、韭菜簍、大白臉……花樣品種層出不窮。
天津人愛吃撈麵。二伏天、娶媳婦、聘閨女、過生日、喬遷新居都要吃撈麵。
天津人吃撈麵,講究打滷,配菜碼。配炒菜俗稱:「拌麵四大碟」,通常有炒麵筋絲、炒肉絲香乾、炒雞蛋、炒蝦仁。撈麵滷有:三鮮滷、炸醬滷、麻醬滷、花椒油滷、果子滷、西紅柿雞蛋滷、螃蟹滷、皮皮蝦滷等。
還有飯店將撈麵變成了撈麵席,搬上了大雅之堂。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天津成為北京的門戶和物品集結地,物流、人流劇增。花生、核桃、慄子、榛子、白蠶豆等乾貨以天津為集散地,這使得天津的幹炒食品享譽海內外。「崩豆張」就是天津幹炒食品的老字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津的美食林林總總,龍貓就說說這幾種我知道的。
各位老天津人還知道哪些百姓飲食,留言指點一下。
(關注龍貓,分享旅途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