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必吃十大美食(②東城區十個必吃美食小吃)
2023-05-09 12:40:49 2
北京旅行筆記:②東城區十個必吃美食小吃
北京美食很多,東城區位居北京市中心區,老北京風味美食小吃更多,吃貨們不可錯過的經典美食,主要有以下十種:
1,餛飩侯
餛飩侯自古名揚京城,特點是皮薄、餡細、湯好、作料全。皮薄,放在報紙上能看到字。餡細,菜和肉有嚴格比例,肉講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餡非常均勻。一碗餛飩,10個皮為一兩包一兩餡,加在一起為二兩,基本上不差分毫。「餛飩侯」的餛飩均為手工現場製作,餛飩湯是用豬的大棒骨,湯口兒講究味濃不油膩,作料講究一個「全」字,有紫菜、香菜、冬菜、蝦皮、蛋皮兒等,味道極其誘人。
2,爆肚
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3,艾窩窩
艾窩窩是北京流傳至今的一種清真風味小吃,最突出的特徵是「色雪白,球狀,質粘軟,味甜香。」最初只不過是普通的一種清真風味小吃,由於進入皇宮後深得喜愛,自明代始一下子變得身價百倍,名震京城,成為京城有名的清真風味小吃,並被美譽為「御艾窩窩」。對此,在《北京傳統文化便覽》都有記載。
4,炸醬麵
炸醬麵是北京最有特色的食物,也稱為雜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吃炸醬麵最講究的是小菜,叫「全麵碼兒」。初春,用掐頭去尾的豆芽菜、只有兩片子葉的小水蘿蔔纓,並澆上過年剩下的臘八醋。春深,在醬裡放上鮮花椒蕊兒,稱花椒醬,麵碼兒則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蘿蔔纓和絲。初夏則以新蒜、焯過的鮮豌豆、黃瓜絲、扁豆絲、韭菜段等為麵碼兒。炸醬麵看著簡單,但做的講究,吃起來上隱。
5,老北京臭豆腐
臭豆腐是一項流傳於全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發酵製品,但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老北京臭豆腐分臭豆腐乾和臭豆腐乳兩種,都是相當流行的小吃。臭豆腐乳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臭豆腐在長沙、上海、臺灣是頗具代表性的小吃,但老北京臭豆腐味道有獨特之處,可謂「臭不可聞「,但越吧嗒嘴越香,值得品嘗!
6,譚家菜
譚家菜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清朝又稱「榜眼菜」,有獨樹一幟的色、香、形等特點。它的烹製方法以燒、燉、煨、靠、蒸為主,長於乾貨發制,精於高湯老火烹飪海八珍,鹹甜適口,南北均宜,調料講究原汁原味,製作講究火候足、下料狠,菜餚軟爛、味道鮮美、質地軟嫩,是唯一保存下來,在京城紮根,並由北京飯店獨家經營的著名官府菜。
7,糖耳朵
糖耳朵學名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因為它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並注說:「糖耳朵蜜麻花,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麵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蜜麻花棕黃油亮,質地綿潤鬆軟,甜蜜可口。南城的南來順飯莊的蜜麻花由於常年製作。質量穩定,主要是放鹼合適,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了鬆軟綿潤的質量要求,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8,扒糕
扒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爽口開胃,清心消暑。它是用蕎麥麵製成,一般與涼粉同時出售。切成小塊,再將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內,澆上用麻醬、醬油、醋,加上紅鹹胡蘿蔔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攪拌即可。
9,螺螄轉兒
螺螄轉兒是北京小吃中麵食中的一種,它的變種名為「幹迸兒」。舊時的大酒缸店裡,喝酒的人常常是要一碗酒,到燒餅店買兩個幹迸兒帶著,既可當酒菜又可當主食充飢,所以北京人留下一句口頭語:「幹迸兒就酒--嘎巴脆。」 螺螄轉的質量要求絲勻、不亂、底正、呈棕黃色。 用手一壓即碎,酥脆鹹香,回味無窮。
10,炒疙瘩
炒疙瘩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色澤深黃,黃綠相映成輝,入口綿軟柔韌,醇香可口。民國初年,北京宣武區虎坊橋有家叫廣福館的麵食鋪,根據顧客的需要,將面揪成疙瘩煮熟,拌上蝦醬然後炒制,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後又將配料進行改進,使炒疙瘩名聲大震,以它獨特的風格為中國麵食增添了新的花樣,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