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哪裡的粿條湯好吃(在汕頭天價粿條湯裡加了金不換)
2023-05-14 20:19:43 1
今年國慶節期間,汕頭市因為「天價」粿條湯上了熱搜。
今年國慶期間,一位小夥子在抖音發視頻說自己和女朋友在潮汕地區的汕頭市某促(這個字左邊是「火」字,但「潮汕人愛潮汕」打不出來)肉店吃了四碗粿條湯,老闆收了他們545元。這「天價」粿條湯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當別人圍著這是不是商家宰遊客而爭吵不休時,「潮汕人愛潮汕」卻在這天價的粿條湯中看到潮汕人最喜歡的一種植物,一種就是拿金子也不換的的植物——金不換。
金不換並不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植物。它在很多地方都有,只不過叫法不一樣而已。在北方稱為「荊芥」或蘭香,粵西稱為「香信」,贛南客家人也稱金不換(簡稱不換子)。廣東各市的叫法也有很大的區別,惠東稱為「蘇椒香」,梅州稱為不塵,羅定稱為香花菜,汕尾稱為薄荷。就連潮汕三市的叫法也不同,我們普寧人喜歡稱為金不換,揭陽地區有的叫金不換,有的叫「魚香草」(但不是魚腥草),潮州一帶的人則稱為九層塔。潮州人稱為九層塔是因為它的花有很多層。
可見,金不換在各地都有種植。但是只有潮汕人才能把金不換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這是別的地方無法比的。
民間有「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的說法。這裡的莧就是指「羅勒」。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在農曆六月份的「羅勒」,可以當雞蛋吃,其營養和雞蛋相當。而到了農曆七月份的時候,營養價值就會更加豐富,更加的珍貴,是一種即用金子也不會交換的野菜。很多人一看到「莧」字就以為是下面的這種莧菜。
其實這是錯誤的,這裡的「莧」指的是「羅勒」,而金不換就是「羅勒」。為什麼潮汕人把「羅勒」稱為金不換呢?這裡有這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以前有一位外地商人來潮州府(以前沒有潮汕地區)辦事,借住在其本地的一位朋友家裡,朋友為了表示歡迎,就讓妻子炒了一大桌子菜來款待他。在席間,當商人吃到那盤炒薄殼時,表情一變,吃得根本停不下來,並且對這道菜讚不絕口,連連問主人這道菜的配方,主人告訴他,這道菜之所以味道特殊,全靠盤子裡的那幾片葉子,並且還帶他去看了他院子裡所栽種的那顆羅勒。
商人見到了這顆植物之後,也把它當成了寶,並且表示,希望朋友能將這顆植物賣給他,他想帶回家鄉種植,天天吃到這種味道。但是主人卻拒絕了,並且表示這是無價寶物,給多少錢都不會賣,就算給他金子都不換,商人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從此以後,「金不換」這個名字就傳開了。
這個傳說可能有點誇大了金不換的作用。但是潮汕人在烹調方面真的離不開金不換。在別的地區,一般人平常人買海鮮、花蛤、田螺等食物時,一定會捎上蔥和香菜。在潮汕地區,人們則會捎上金不換。就是因為金不換對貝類來說不但能去腥,還能起到增香的作用。
毫不誇張地說,金不換就是貝類的「靈魂」。就像傳說中的主人一樣,如果沒有金不換,貝類的味道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就算是拿金子,他也不願意換。
而炒貝類,金不換的主要「伴侶」便是蒜泥、姜。
幾乎所有的貝類都離不開它們。如炒薄殼、炒紅肉、炒田螺、炒蜆、炒花蛤等,這些都離不開金不換與蒜泥、姜。有了它們,這些食品便有了「靈魂」!
炒薄殼
炒紅肉
炒田螺
炒蜆
炒花蛤
潮汕人用到金不換的美食當然不僅這些。金不換還可以炒飯、炒茄子、炆魚……
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吃擂茶時還要用金不換增香。
其實,用金不換煮湯也是相當好吃的。如煮魚丸湯、紫菜湯、煮麵湯……
就像汕頭「天價」粿條湯一樣,因為他們家主打海鮮粿條湯,所以他家加了金不換的粿條湯給人口感一新,他們才有勇氣賣出「天價」來。
不知道大家是否吃過加了金不換的粿條湯或麵湯?感覺怎麼樣?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後語】如果大家喜歡更多關於潮汕的內容,別忘了常來今日頭條看看「潮汕人愛潮汕」或搜索微信公眾號「潮汕人愛潮汕2」。我的口號是:品嘗潮汕美食,欣賞潮汕美景,了解潮汕風俗,領略潮汕文化。讓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秋日生活打卡季##我要上 頭條##潮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