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遊攻略寺廟(世界古城泉州古絲綢之路起點世界港口之地)
2023-05-05 09:53:13 1
距離廈門僅僅只有 90 公裡的泉州作為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更具濃厚的閩南氣息文化。在泉州,更是隨處可見傳承衍化至今的古民居,一個轉角便可遇見的古寺廟,保留大量歷史原貌建築的古街巷,除古大厝、近現代騎樓洋樓外,還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處熠熠生輝。
在這些古民居,古寺廟與古街巷之間,又遇到舌尖上的美味,吃遍地道的泉州小吃,必將成為深深感受閩南文化的氣息之旅,全然不亞於廈門之行。
出遊建議:
夏季,6 至 9 月份,算是旅遊旺季,同時也是泉州最最熱的季節,所以建議避開該時間段,一般選擇淡季,也就是 11 月到 4 月。
交通選擇:
主要選擇高鐵,動車,經過泉州的車次也是比較多的,遠距離的就選擇晉江機場,再轉乘公交,到達泉州市區,亦或汽車到達泉州汽車站也可。
住宿選擇:
泉州的民宿和客棧顯然無法與廈門一樣有較多的可選擇性,一番瀏覽後,選擇靠近開元寺的錦江之星。到老城區以及部分目標景點步行即可,往返途中遇見成群結隊的中學生,遇見當地的生活的百姓,算是很好的感受到城市裡最純粹的生活氣息。
抵達酒店(公交路線):
泉州動車站 - 培元中學站
K602/2 路 - 培元中學站下車 - 步行 2 分鐘即到錦江之星(開元寺店)
晉江機場 - 培元中學站
K603- 鐘樓站下車 - 換乘 2/17/55/33- 培元中學站 - 步行 2 分鐘即到錦江之星(開元寺店)
日程安排
DAY1 寺廟街巷之間探尋小吃之行
開元寺(東西塔)- 西街 - 鐘樓 - 肉粽 - 承天寺 - 珍豪呷 - 雞排 - 關帝廟 - 清淨寺 - 深滬壺仔飯 - 面線糊 - 雞腿怣 - 中山路 - 阿美麻辣燙
開元寺(東西塔)
導言:在千年古剎內探尋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 - 東西塔,作為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頂禮膜拜。
每月的農曆廿,按照老泉州的習俗,西街和開元寺又是人潮洶湧,鮮花、金紙、各種特色食品的攤點,凌晨就來佔位置趕集了,大泉州各地百姓和香客也提著供品,絡繹不絕地趕到寺內燒香祈福。
西街
導言:開元寺本身就在古街巷,著名的西街中,離開開元寺便可重新感受西街裡濃鬱的老城生活。西街上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樓群,構成一個活的建築博物館,不僅蘊涵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又訴說著古城的千年滄桑巨變。
鐘樓
導言:一路沿著西街緩緩前行,便來到了象徵著泉州地標的鐘樓,鐘樓向北是中山公園,向南是中山路,向西便是西街。對於路痴的旅行者而言,起到了很好的標誌和提示作用。圍繞著鐘樓的一圈商業區和老街巷便是值得細細體驗感受的。
藍氏鐘樓肉粽
導言:當地最有名的肉粽,口味多樣,口感潤滑,再配碗牛肉羹,簡直美味,如果覺得不夠,可以再點個海蠣煎
【名稱】: 藍氏鐘樓肉粽
【介紹】:鐘樓肉粽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而出名,在泉州地區頗具盛名,是福建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消費】:人均 20 元左右
【地址】:東街 19-21(鐘樓旁)
【推薦指數】:4 顆星
承天寺
導言:吃飽了肉粽,離開鐘樓,往南走,承天寺便在南俊路上面(南俊路 36 號),雖說沒有開元寺的大,但是承天寺給人的感覺就是安靜,香客不多,可以靜靜的感受閩南甲剎的香火氣息。
珍豪呷
導言:承天寺附近的一家店," 珍豪呷 " 在閩南的方言裡,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真好吃的意思。這家店的土筍凍獲得過 " 中華名小吃 ",老闆熱情親切,店面積只有 18 平方米,除了小吃,還展現一些閩南特色的工藝品。
【名稱】: 珍豪呷
【消費】:人均 20 元左右
【地址】:鯉城區南俊路 20 號
【推薦指數】:3 顆星
羊公巷無名雞排
導言:吃過土筍凍以後繼續搜尋下一道美食,深藏於小巷子裡不起眼的一家店裡,招牌簡約直接,就是雞排二字。不大的店面內,坐滿了人,門口也擺放了許多小桌子,座無虛席,以及那些站著排隊的人們,足以看出人氣有多高。
【名稱】: 羊公巷無名氏雞排
【消費】:人均 15 元左右
【地址】:塗門街羊公巷新育幼兒園旁
【推薦指數】:5 顆星
【評價】:坐在巷子中的小椅子上,看著手上巨大的一塊雞排,炸的些發焦,看起來就和肯德基一類的雞排截然不同。其貌不揚,但是吃起來就絕對忘不掉,一口一個滿足,配上菊花茶,還有拌過秘制花生醬的鴨胗,至今仍回味無窮,誘發食慾。
關帝廟
導言:吃飽喝足,繼續往南走,下個目的地通淮關嶽廟(塗門街 255 號)白天的關帝廟香火鼎盛,每逢佳節,香客都會過來上香,祈福,到了夜晚,也可以看到通亮的關帝廟,一般進寺廟都是不允許拍照的,表示對神明的尊重,只要心懷誠意,拜上幾拜,稍微添點香油錢,就足以表示誠意。
清淨寺
導言:沿著關帝廟繼續前行,沒幾步就到達了清淨寺。伊斯蘭式的建築風格區別於先前見到的佛教建築,色調較為簡單統一,給人以一片平靜的心情。對比之下也顯得特別,因此遊客們也樂意在此拍照留戀。
後城面線糊
導言:找到文廟廣場後,繼續尋覓小吃,找到這家後城面線糊。
這是一家有著十三年歷史,只有口碑沒有招牌的街邊小吃攤,日復一日販賣著泉州最地道的面線糊。作為泉州非常有代表性的小吃,這裡的面線糊不招搖不浮誇,只有安靜地等待在古榕樹旁,等待有緣人領略它的美好。
這個面線糊攤因為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欄目的錄製而出名,慕名而來的遊客也逐漸增多。
面線糊
【名稱】: 面線糊
【介紹】:面線糊 ( m ǐ -su ā -gôo ) 是泉州的漢族傳統名點,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消費】:人均 15 元
【個人喜好】:4 顆星
雞腿怣
導言:位於金魚巷的一家燒烤店,算是老店了,1994 年開的,主要抹醬是花生醬,對於喜歡吃花生醬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主要是這家店下午兩點半才開,賣完為止。和先前吃過的雞排一樣,稱得上是泉州比較特別的店家之一。
中山路
導言:吃過那麼多的小吃後大概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夜晚,和許多城市相同,都有紀念世紀偉人孫中山的 " 中山路 "。這些 " 中山路 " 承載著滄桑歷史,展現著時代風貌。
在長達 2500 多米的街道上,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騎樓式的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一天的充實的行程結束之時,在這條步行路上慢慢的感受交織在一起的商業氣息和文化氛圍實在再好不過。
阿美麻辣燙(可選)
【名稱】: 阿美麻辣燙
【介紹】:在中山路靠近鐘樓的一條小巷穿進去,到了一個小弄堂,家門口擺起的攤子,各色菜品燙好以後淋上老闆秘制的花生醬,也算一種符合泉州人口味的改良型特色小吃
【消費】:人均 10 元左右
【地址】:玉犀巷 7 號 ( 近基督教泉南堂後門 )
【個人喜好】:5 顆星
DAY2 慢行閒逸感受文化氣息之旅
清源山 - 閩臺緣 - 西湖公園(夜晚)
清源山
導言: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 5A 級景區。走到山頂有個南臺寺,藏寶豐富。極目遠眺,半個泉州城盡收眼底。天湖景區可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慢慢的遊覽一圈,就需要用去四五個小時。建議上山之前備好一些飲料和乾糧,途中可以稍作修整。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導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是以臺灣基層民眾為主要對象,以 " 反獨促統 " 為目標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臺宣傳場所。
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西湖,離開清源山正好可以到此參觀。逛完一圈,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到福建和臺灣上千年就存在的歷史關係。" 臺灣是中國的 " 在此便能得到深刻感受。
西湖公園
導言:從 1996 年 6 月起,投資 1.7 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
在旅程即將結束之前,逛逛有島有水有橋的西湖公園再合適不過。閒庭信步,牽手散步,或泛舟湖上,靜靜的感受時光的流逝。如果正好是周末或重大節假日,遇見了水景音樂噴泉,便更是愜意,可以為泉州之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後記:泉州去了許多次,但是沒有一次像這一次有深刻感受。給一些還沒有去過泉州的人留下一些建議,不想把行程安排的太滿,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感受這座閩南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