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9:46:56
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左上鎖護罩內設有容置空腔;左背門上鎖體座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板和凸起板;左背門上棘爪上設有接頭孔和第一凸起;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置於容置空腔內,第一卡板與容置空腔左側的第一臺階配合;後背門上棘輪和左背門上棘爪均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的正面相連;左背門上鎖回位簧一端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正面相連,其另一端與第一凸起相連;左上鎖支撐板通過左背門上棘爪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相連;左背門上蓋板與左上鎖支撐板相連,且其底部的第二卡板與容置空腔右側的第二臺階配合;上鎖減震塊套設在凸起板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降低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
【專利說明】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後背門左上鎖結構在開啟過程中易出現滑動摩擦力,從而增大了該後背門左上鎖結構的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造成後背門開啟困難,使用極其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中後背門左上鎖結構的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降低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的後背門左上鎖總成。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包括左上鎖護罩、左背門上鎖體座板、左上鎖支撐板、後背門上棘輪、左背門上棘爪、左背門上蓋板、左背門上鎖回位簧和上鎖減震塊;
[0005]左上鎖護罩內設有容置空腔,且容置空腔底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
[0006]左背門上鎖體座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板和凸起板;
[0007]左背門上棘爪上設有接頭孔和第一凸起;
[0008]左背門上蓋板底部設有第二卡板;
[0009]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置於容置空腔內,且第一卡板與第一臺階配合;
[0010]後背門上棘輪和左背門上棘爪分別通過上鎖棘輪軸和上鎖棘爪軸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的正面相連,且接頭孔中設有接頭;
[0011]左背門上鎖回位簧一端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正面相連,其另一端與第一凸起相連;
[0012]左上鎖支撐板通過左背門上棘爪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相連,且左背門上鎖回位簧位於左上鎖支撐板上的空腔內;
[0013]左背門上蓋板與左上鎖支撐板相連,且第二卡板與第二臺階配合;
[0014]上鎖減震塊內設中空並套設在凸起板上。
[0015]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該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包括左上鎖護罩、左背門上鎖體座板、左上鎖支撐板、後背門上棘輪、左背門上棘爪、左背門上蓋板、左背門上鎖回位簧和上鎖減震塊,其中,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置於左上鎖護罩的容置空腔內,且左背門上鎖體左側的第一卡板與左上鎖護罩上容置空腔左側的第一臺階配合;後背門上棘輪和左背門上棘爪分別通過上鎖棘輪軸和上鎖棘爪軸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的正面相連;左背門上鎖回位簧一端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正面相連,其另一端與左背門上棘爪的第一凸起相連;左上鎖支撐板通過左背門上棘爪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相連;左背門上蓋板與左上鎖支撐板相連,且左背門上蓋板底部的第二卡板與容置空腔底端右側的第二臺階相配合。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後背門左上鎖總成不僅結構簡單,而且還減小了其開啟過程中出現的滑動摩擦力,有效降低了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使用方便。
[0016]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左上鎖支撐板上的空腔邊緣上設有第二凸起。空腔邊緣上第二凸起的設置增強了左上鎖支撐板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的連接強度。
[0017]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左背門上鎖體座板上設有棘輪軸安裝孔和位於棘輪軸安裝孔下方的棘爪軸安裝孔;後背門上棘輪和左背門上棘爪上分別設有棘輪軸孔和棘爪軸孔;上鎖棘輪軸穿過棘輪軸孔與棘輪軸安裝孔配合,上鎖棘爪軸穿過棘爪軸孔與棘爪軸安裝孔配合。這樣的設計簡化了後背門上棘輪和左背門上棘爪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的連接,且方便拆卸。
[0018]另外,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中,凡未作特別說明的,均可通過採用本領域中的常規手段來實現本技術方案。
[0019]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降低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的爆炸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 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的裝配圖;
[0023]圖3是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0024]圖4是圖2的左視圖;
[0025]圖5是圖4中B-B向的剖視圖;
[0026]現將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1為左上鎖護罩,1.1為容置空腔,1.2為第一臺階,
1.3為第二臺階,2為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1為第一^^板,2.2為凸起板,2.3為棘輪軸安裝孔,2.4為棘爪軸安裝孔,3為後背門上棘輪,3.1為棘輪軸孔,4為左背門上棘爪,4.1為接頭孔,4.2為第一凸起,4.3為棘爪軸孔,5為左背門上蓋板,5.1為第二卡板,6為左背門上鎖回位簧,7為上鎖棘輪軸,8為上鎖棘爪軸,9為左上鎖支撐板,9.1為第二凸起,10為接頭,11為上鎖減震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8]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如圖1所示,包括左上鎖護罩1、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左上鎖支撐板9、後背門上棘輪3、左背門上棘爪4、左背門上蓋板
5、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和上鎖減震塊11 ;其中,左上鎖護罩I內設有容置空腔1.1,且該容置空腔1.1底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臺階1.2和第二臺階1.3 ;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上設有棘輪軸安裝孔2.3和位於該棘輪軸安裝孔2.3下方的棘爪軸安裝孔2.4,且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左右兩側分別設第一^^板2.1和凸起板2.2 ;左背門上棘爪4上設有接頭孔4.1、第一凸起4.2和棘爪軸孔4.3 ;後背門上棘輪3上設有棘輪軸孔3.1 ;左背門上蓋板5底部設有第二卡板5.1 ;左上鎖支撐板9上設有空腔,且在該空腔邊緣上設有第二凸起9.1。
[0029]如圖2所示,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置於上述容置空腔1.1內,且第一卡板2.1與第一臺階1.2配合。
[0030]如圖5所示,後背門上棘輪3和左背門上棘爪4分別通過上鎖棘輪軸7和上鎖棘爪軸8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的正面相連,具體為:上鎖棘輪軸7穿過棘輪軸孔3.1與棘輪軸安裝孔2.3配合,上鎖棘爪軸8穿過棘爪軸孔4.3與棘爪軸安裝孔2.4配合。
[0031]如圖3所示,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 —端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正面相連,其另一端與第一凸起4.2相連;左上鎖支撐板9通過左背門上棘爪4與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相連,且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位於左上鎖支撐板9上的空腔內;上鎖減震塊11內設中空並套設在上述凸起板2.2上,且接頭孔4.1中設有接頭10。
[0032]如圖4所示,左背門上蓋板5與左上鎖支撐板9相連,且又如圖2所示,第二卡板
5.1與第二臺階1.3配合。
[0033]本實施例中提供的後背門左上鎖總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降低外開手柄所需的開啟力。
[0034]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其特徵在於,包括左上鎖護罩(I)、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左上鎖支撐板(9)、後背門上棘輪(3)、左背門上棘爪(4)、左背門上蓋板(5)、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 )和上鎖減震塊(11); 所述左上鎖護罩(I)內設有容置空腔(1.1),且所述容置空腔(1.1)底端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臺階(1.2)和第二臺階(1.3); 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板(2.1)和凸起板(2.2); 所述左背門上棘爪(4)上設有接頭孔(4.1)和第一凸起(4.2); 所述左背門上蓋板(5)底部設有第二卡板(5.1); 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置於所述容置空腔(1.1)內,且所述第一卡板(2.1)與所述第一臺階(1.2)配合; 所述後背門上棘輪(3 )和左背門上棘爪(4)分別通過上鎖棘輪軸(7 )和上鎖棘爪軸(8 )與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的正面相連,且所述接頭孔(4.1)中設有接頭(10); 所述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 —端與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正面相連,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凸起(4.2)相連; 所述左上鎖支撐板(9 )通過所述左背門上棘爪(4 )與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 )相連,且所述左背門上鎖回位簧(6 )位於所述左上鎖支撐板(9 )上的空腔內; 所述左背門上蓋板(5)與所述左上鎖支撐板(9)相連,且所述第二卡板(5.1)與第二臺階(1.3)配合; 所述上鎖減震塊(11)內設中空並套設在所述凸起板(2.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左上鎖支撐板(9)上的空腔邊緣上設有第二凸起(9.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背門左上鎖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左背門上鎖體座板(2)上設有棘輪軸安裝孔(2.3)和位於所述棘輪軸安裝孔(2.3)下方的棘爪軸安裝孔(2.4);所述後背門上棘輪(3)和左背門上棘爪(4)上分別設有棘輪軸孔(3.1)和棘爪軸孔(4.3);所述上鎖棘輪軸(7)穿過棘輪軸孔(3.1)與所述棘輪軸安裝孔(2.3)配合,所述上鎖棘爪軸(8)穿過棘爪軸孔(4.3)與所述棘爪軸安裝孔(2.4)配合。
【文檔編號】E05B83/18GK203808667SQ20132083198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戴紅, 孫金平 申請人:江蘇皓月汽車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