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容觸控螢幕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22:41:51 5
專利名稱:一種電容觸控螢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螢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容觸控螢幕。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薄膜投射式電容觸控螢幕主要是Glass+ITOfilm+ITO film(簡稱GFF)結構。如圖I所示,其上層是強化玻璃,下面有兩層ITO film,三者之間用兩層光學膠貼合在一起,這種架構,ITO圖形的X電極及Y電極分別分布在兩層ITO薄膜上,雖然這種架構的生產工藝及IC算法都已比較成熟,但還是存在明顯缺點首先兩層ITO薄膜原材料使用量大,價格偏高,同時使觸控螢幕的透光率降低、霧度低,導致觸控螢幕光學性能變差。此外,智能型手機等終端也越來越向輕薄化小巧化方向發展,兩層ITO薄膜的觸控螢幕厚度也難以滿足這些智慧型手機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透光度好、結構簡潔的電容觸控螢幕。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容觸控螢幕,包括玻璃層,在玻璃層下設有電容感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璃層與電容感應器採用透明光學膠粘合,所述透明光學膠厚度為 50um 175umo優選的,所述玻璃層為厚度是0. 55 I. 2mm、硬度大於6H的鋼化玻璃層。具體的,所述電容感應器包括PET薄膜及設置在PET薄膜上的ITO走線,ITO走線兩極通過絲印銀膠引出。具體的,所述ITO走線兩極通過異方性導電膠與FPC壓合,實現與FPC上的控制晶片通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觸控螢幕僅採用一層ITO膜作為觸摸傳感器,利於應用終端產品的輕薄化;同時,所述觸控螢幕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及低霧度,在同等條件下可減少電源使用量,延長手機等終端的電源使用時間;簡化了產品結構,可減少產品的生產流程,減少原材料的使用,同時又提高了成品良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觸控螢幕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如圖1,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電容觸控螢幕,依次包括玻璃層I、透明光學膠層2、電容感應器3。電容感應器3設置在玻璃層I下方,二者採用透明光學膠粘合。透明光學膠厚度特定,形成透明光學膠層2。[001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透明光學膠層2厚度控制在50unTl75um,優選80 um,透光率要求在98%以上。所述玻璃層I厚度控制在0. 55 I. 2mm,玻璃的硬度需大於6H以上,透光率要求在93%以上。這裡應用的玻璃不但要求具有高透光率,還要求具有較好的機械強度,因此玻璃表面要進行化學強化處理。所述電容感應器3包括PET (塑料)薄膜32及設置在PET薄膜32上的ITO (氧化銦錫)走線31,ITO走線兩極通過絲印銀膠引出;所述ITO走線兩極通過異方性導電膠與FPC壓合,實現與FPC上的控制晶片通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潔,成品尺寸較薄,利於應用終端產品的輕薄化,同時,性能優良。本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容觸控螢幕,包括玻璃層,在玻璃層下設有電容感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璃層與電容感應器採用透明光學膠粘合,所述透明光學膠厚度為50unTl75Um。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容觸控螢幕,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璃層為厚度是0.55 I. 2mm、硬度大於6H的鋼化玻璃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容觸控螢幕,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感應器包括PET薄膜及設置在PET薄膜上的ITO走線,ITO走線兩極通過絲印銀膠引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容觸控螢幕,其特徵在於,所述ITO走線兩極通過異方性導電膠與FPC壓合,實現與FPC上的控制晶片通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容觸控螢幕,包括玻璃層、電容感應器。電容感應器設置在玻璃層下方,二者採用透明光學膠粘合。所述透明光學膠厚度控制在50um~175um,所述玻璃層厚度控制在0.55~1.2mm。所述電容感應器包括PET薄膜及設置在PET薄膜上的ITO走線,ITO走線兩極通過絲印銀膠引出;所述ITO走線兩極通過異方性導電膠與FPC壓合,實現與FPC上的控制晶片通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潔,僅採用一層ITO膜作為觸摸傳感器,利於應用終端產品的輕薄化;同時,所述觸控螢幕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及低霧度,在同等條件下可減少電源使用量,延長手機等終端的電源使用時間。
文檔編號G06F3/044GK202600676SQ20122028082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
發明者餘正明 申請人:惠州市寰達光電顯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