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怎麼分類才會更好吃(水果越新鮮越好吃)
2023-05-08 17:50:37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水果是越新鮮越好吃,其實不然。有一些水果屬於「後熟型水果」,這些水果完全成熟後都不耐儲運和保存,因此在採收時還未完全成熟,須放在室溫下繼續熟化,或者和會釋放乙烯的水果擺一塊兒來催熟。那麼這些水果有哪些呢?
香蕉是我們日常生活裡,常見的一種水果。它完全成熟後,表皮會變黑,因此,採收的時候只有7—8成熟。
一般有經驗的蕉農通常以蕉身的飽滿程度來判斷香蕉的成熟度,目測法是可靠而又簡單易行的方法。習慣上以果穗中部的蕉果為準,若果指的稜角高出明顯,則成熟度不足七成;若果身近於平滿,則為七成熟;若果身豐滿但尚能見稜角的為八成熟;果身圓滿稜角模糊的達九成熟以上。
我們平時購買的香蕉都是不熟的,需要放置2—3就可以吃了,著急的話可以和蘋果或者梨等水果放在一起,裝進塑膠袋紮好,也會快速成熟,變得軟糯可口。
芒果屬熱帶水果,富含蛋白質、粗纖維、維生素,深受吃貨的喜愛。全世界的芒果區主要集中在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國家。其中,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生產國,其芒果產業可佔世界50%以上。我國主要集中在廣西、海南、雲南、四川、貴州、廣東。
芒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水仙芒、蘋果芒、鷹嘴芒、凱特芒、澳洲芒、象牙芒、雞蛋芒、貴妃芒、桂七芒等。
芒果也屬於典型的後熟水果,一般到消費者手裡的時候,都是硬邦邦的,需要在室內放置5—7天的時間,為了加快成熟,可將芒果和已經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這樣,熟水果散發出的「乙烯」天然催熟氣體,就會「傳染」芒果,促使其成熟。
獼猴桃是水果裡的「維C之王」,一直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它也屬於後熟水果,購買後不能即買即食,必須要放置一段時間才能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也成為了國產獼猴桃的痛點。
陝西獼猴桃專家呂巖老師就曾分析過這一現象,他說催熟實際是使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果實後熟過程,以達到儘快食用目的。但生果沒有可「催」的營養物質,即使創造了環境條件和投放催熟物質,也不能「喚醒」果實,讓它啟動物質轉化。這是國產獼猴桃不能「催熟」無法即食的根本原因。
作為後熟水果之一,獼猴桃買回去之後,大家可以把獼猴桃同蘋果或者香蕉這些能釋放出乙烯類的水果,同時放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在室溫下放置幾天,如果輕捏稍微有點軟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獼猴桃品類很多,大致可分為紅心、黃心和綠心,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般在甜度上,紅心>黃心>綠心,紅心獼猴桃很甜,黃心偏甜,綠心酸酸甜甜剛剛好。
榴槤是典型的熱帶水果,,又名韶子、麝香貓果。作為「水果之王」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讓很多人對它是又愛又恨,恨得是難聞的氣味,愛的是它欲罷不能的口感。好的榴槤品種大多產自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久負盛名的如泰國的金枕頭榴槤。
因為榴槤需要長途運輸,所以採摘的時候,都不是完全成熟。因此,我們在超市挑選榴槤時,要辨別成熟度,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榴槤表面的刺中選取相鄰的兩根,用手指小心捏住尖端,然後稍用力向內捏攏。若發現兩根刺帶有彈性,可以輕易彼此靠近,則說明榴槤已經較軟,在運輸的過程中,已經「後熟了」,買回去就可以食用。
若感覺手感堅實,無法捏動,這樣的榴槤就較生,還處在成熟期段。買回去,可將榴槤與香蕉、蘋果等其他熟了的水果,用保鮮袋同裝,熟了的果子會釋放出乙烯從而進行催熟,放置兩三天後,榴槤就可以熟透開吃了;也可以用保鮮膜包住榴槤,塞入大米裡面,過兩天榴槤肉也會熟透並可直接食用。
以上只是部分後熟水果的介紹,常見的後熟水果還有柿子、牛油果、木瓜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