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蓮塘的特色美食(江門市16大名吃美食)
2023-04-27 05:01:15 1
江門的美食那麼多
到底哪些才是最讓人讚不絕口的地道美食呢?
不過維鈞之城要告訴你
懶得做攻略的你有福啦!
維鈞之城要送上一份江門地道名吃美食榜單

江門地區的飲食主要是以粵菜為主,多吃海鮮、野味等,江門下屬的區及地級市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如恩平瀨粉、開平馬岡鵝、臺山黃鱔飯等,小吃最為出名的是粥、粵式點心、田螺。攤位集中的食街,尤其是夜排檔,燒、炒、燴、炸聲聲入耳,熱鬧非凡。
其中艾餈、狗尾仔、恩平燒餅、臺山黃鱔飯、爽甜水蘿蔔、開平缽仔糕、開平軟餅被列為廣東傳統特色名吃。
★ 蓬江區 ★
荷塘魚餅
來到荷塘,不吃魚餅是一種遺憾,而荷塘魚餅中,比較出名的是「忠記魚餅」,肉質鮮嫩、入口彈牙、鮮而不腥、油而不膩、高蛋白、營養極為豐富,被評為廣東省十佳農土特產。
杜阮涼瓜

苦瓜又名涼瓜,是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的傳統特產,已有百多年的種植歷史。其瓜形肥壯,肉厚,粒粗,身短,尾尖,柿餅蒂,味微苦而甘,爽脆無渣,實在是夏熱消暑神器。
雞屎藤餅

這是廣東,特別是江門五邑地區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雞屎藤葉被揉碎後會有股如雞屎的臭味,但久聞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所以雞屎藤餅味道清香可口。
★ 江海區 ★
外海面

外海面以其製作精細和風味獨特而聞名,成為江門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食品,在珠三角也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2007年,外海面製作工藝成為第一批江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外海花生餅

外海花生餅是外海歷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馳名江門五邑地區,它入口鬆化、香甜適中、食後齒夾留香。可隨意吃,也可作煎糯米薄餅、湯圓餡,令人回味無窮。
禮樂排骨

江門禮樂鎮的排骨很好吃的哦!甚至很多外地人都會慕名而來。排骨都是分開一碟一碟蒸的,原汁原味!而且很實惠,正所謂平靚正!
★ 新會區 ★
古井燒鵝

燒鵝這種熟食,大家應該吃過不少吧!但最好吃的當屬古井! 古井燒鵝是江門新會的特產,皮脆汁美丶肉香甘甜。沿用的是南宋宮廷秘方哦!
陳皮宴

江門本地人歷有把陳皮作為烹食的原料,因陳皮有特殊芬芳香味和藥用價值,制出如陳皮鴨湯、陳皮煮魚乾、陳皮排骨等菜式,味道過齒留香。
甜水蘿蔔

甜水蘿蔔是新會特色農產品,在崖門甜水村已有200多年栽種歷史,算得上是廣東蘿蔔中的上品。
三江牛耳殼

炸好的牛耳殼輕盈透薄,咬一口香脆可口,根本停不下來!最難能可貴的是,三江牛耳殼在製作上,一直堅持傳統手藝,這是對過去的記憶和溫度的承傳。也是最自然的、感動人的味道!
三江禾蟲

禾蟲生長在鹹淡水交界的稻田,捕撈季節性很強,每年農曆三、五、八月才大量出現幾次。禾蟲雖然外表不好看,但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吃法很多,煲、蒸、煎、煮、炸、炒、燜、燉,樣樣都有。經典的吃法如瓦缽仔燉禾蟲、禾蟲炒蛋、新會陳皮「炕」禾蟲、豬腩花生眉豆煲禾蟲等。
司前夜魚

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農民的生活相當清貧,到了凌晨12時至2時,由於下霧、雨水多,魚最生猛、最有活力,村民就到魚塘裡捕撈鱅魚,然後用鹽、油白煮魚,這樣做出來的魚鮮美、湯甜。經過演變,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的地域飲食文化特色。當然,「夜魚」現在雖然還是叫作「夜魚」,但作為特色飲食,不管白天黑夜,夜魚同樣受到食客們的歡迎。
糖不甩

新會司前很出名的小吃,主要用糯米粉和麥芽糖(現多以白糖取代)製作,類似油炸湯圓,但沒有餡料。糖不甩由於粉比較薄,比油炸湯圓更鬆軟,甜而不膩,趁熱吃非常可口。
司前溫蛋

司前溫蛋的味道是可辨識的:它入味很深,連蛋黃都有鹹味,但蛋白部分沒有硬化,依然鬆軟、有彈性。因此,如果你想品嘗這「溫蛋」 的美味,最好到新會司前鎮來!在司前鎮,不管哪條村的村民都會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溫蛋來讓你品嘗噢!
睦洲黃沙蜆

黃沙蜆是新會睦洲鎮的特產,蜆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遠勝於一般的泥蜆,遠近聞名。蜆的烹製方法很多,蒸、焗、燒、炒都可以,而且各有各的風味。最簡單的是清蒸黃沙蜆,只要配上姜、蔥、蒜蓉清蒸,就可以吃到味道清純、鮮甜的"清蒸蜆"。
大澤餈仔

大澤最具特色小吃——餈仔,趁熱的時候咬一口,金黃的糯米粉表皮包著泛白的二皮,二皮又裹著潔白的爆米花,表皮香且脆,二皮韌又糯,「心花」甜蜜,糯香、麥香、花香在齒頰留連太美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