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藜蒿一樣的野菜(蔞蒿水邊的植物)
2023-05-03 08:39:16 1
現如今純天然無公害的野菜,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了。在城裡的一些市場上,部分野菜的價格,比很多蔬菜還要貴,但銷量卻很高,這都得益於注重身體健康的人越來越多了。其實在農村,常常能看到野菜的身影,把它們當雜草除掉的人不在少數。有些頭腦靈活的人,會背著小竹簍挖些野菜,去集市上售賣,能獲得不錯的收入。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款植物,與「艾草」長得十分相像,把兩者弄混的人數不勝數,它就是蔞蒿。由於蔞蒿喜歡抱團生長,往往看到就是一大片,這對採摘者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因為能省下不少時間。
靠近河岸處,常常能發現蔞蒿的蹤跡,蔞蒿還能起到保護河堤的作用,一些地方夏季降雨量特大,蔞蒿葉子長得極其茂盛,甚至是連成片,一大片的區域都被覆蓋住了。在一定程度上,河水就不會溢出太多了。
蔞蒿與臘肉一起炒,味道堪稱一絕,吃過的人都說好,平常吃一碗飯的朋友,配上這道菜,吃個兩三碗都不是問題。當然了,吃之前一定不能忘記將蔞蒿焯一焯水,否則蔞蒿容易被炒得發黑或發黃,賣相就變差了。夏季吃一道涼拌蔞蒿,整個人都清爽了許多。做法也很容易,只要先將蔞蒿切碎,加調味料拌一拌,就能吃了,這道菜還是十分爽口的。
蔞蒿分布十分廣泛,我國各地都能見到其身影,有些是野生的,有些是人工栽培的。作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蔞蒿的耐陰性很強,因此在森林、草原這樣的地方見到它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蔞蒿還擁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哪怕被一把火燒光了,次年春天依然能見到新的蔞蒿長出來。
蔞蒿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讓許多人吃驚,哪怕天氣非常寒冷,它也不會被徹底凍死,而且它對土壤的要求還不高,不少炎熱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蔞蒿。只要環境不發生極端的改變,蔞蒿是很難被消滅的。
多年之前,蔞蒿可是救了許多人的命的,那時的人們,將它當青黃不接之際的食物。而且蔞蒿熬水喝,感冒會得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了,蔞蒿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了。城裡人想嘗鮮的時候,會購買些蔞蒿回家,與家人們一起吃。鄉下人也不會經常性地吃,除非有好的配菜。像是蔞蒿炒杏鮑菇、燒肉蝦幹炒蘆蒿等菜餚,就很符合多數人的口味。
春季是吃蔞蒿的好時候,一些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以帶著塑膠袋或其他東西,到河岸邊採摘些蔞蒿回家。蔞蒿植株能長到150釐米左右,下半部分是不能吃的。它具有一股很清香的氣味,口感很是不錯。蔞蒿的莖稈在很小的時候呈嫩綠色,之後會慢慢變為綠色,再到紫色或紫紅色。仔細觀察,會發現蔞蒿的葉片有許多裂口。
蔞蒿雖然在農村常常被當雜草,但它含有的營養成分非常多,每100g的蔞蒿,含有的熱量僅為57大卡,散步半小時左右就消耗光了。蔞蒿中所含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穀氨酸、賴氨酸等微量元素。
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的蛋白質,而蔞蒿中就含有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等,食用後能夠很好地補充能量。老人小孩也可以適當地吃一些蔞蒿,也是有好處的。
結束語以前許多家庭特意種植蔞蒿,供一家人食用。除了人能吃蔞蒿,豬也可以,可惜現在用蔞蒿餵豬的人也少之又少,種植蔞蒿的人也不多,很多農村地區還將蔞蒿剷除了,再過許多年,可能蔞蒿就將成為「歷史」了。
因此,若您也喜歡蔞蒿,不妨自己也種植一些,蔞蒿的種植技術非常簡單,盆栽或者地栽都可以,普通的泥土就能養活,深厚肥沃的土壤長得更好。
它在水邊就有,現在很多都淪為野生的了,種苗容易弄到,它有白色和紅色兩種蔞蒿,外形長得像「艾草」,是一種很好的野菜,在市場上偶爾也有賣,若當地市場上沒有,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購買,它便宜又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炒臘肉味道特別香,非常下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