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代茶知識(拿起的茶杯放不下的)

2023-05-02 22:38:44 2

引言:

文人配茶,這種風氣的全面普及,根源在於唐代。茶這一飲品,既樸素,但卻夾帶著中華文化大量的精神內涵和歷史重量,如今的我們喝四季茶,工藝和口味也逐漸斑雜,但說起過去最純粹的「新茶」,莫過於唐代的「春茶」。唐代有茶文化集大成者「茶聖陸羽」,他所總結的最好的茶,就是在春天所採摘的茶。所以自唐朝起,每一個春季到來,唐朝諸多種茶地上,都會出現忙碌的採茶、制茶的景象,而這來去的映像,也構成了唐朝不得不說「春茶文化」。

春露甘後,湖州採茶制茶(一)

古人信仰春的生機,關於作物的孕育,在春天被看作最為茂盛的時候。早在唐代以前,喝茶的現象隨著道教和佛教的傳播也同樣在部分人群有了普及,到了唐代,皇室宮廷更是喜之。每到春天,湖州的茶葉開始採摘,摘葉制茶,最後送往皇室,送往天下,成為佳飲。

唐代陸羽被譽為茶聖,他曾在湖州生活數十年,他的《茶經》中曾對摘茶時間和選擇有所描述:「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竽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二三四月份正屬於春息和春雨最為頻繁之時,於是唐代的茶,幾乎都為春茶,每到季節,湖州茶園裡的長得有四五寸的枝葉有了「薇蕨始抽」的現象,那麼待露水幹後,在某個午後,就可以採摘了,這個過程也被稱為「採午青」。繼採茶後,還需要經過制茶的重重步驟,新鮮的茶葉才可浸泡,湖州茶農的春,既忙碌又有收穫,採茶,制茶分工明確,層次鮮明,可想效果也極佳。

陸羽自身制茶的經驗,便是:「晴,採之、蒸之、搗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而現代作家王升華先生的作品《茶聖陸羽》則對這個過程進行了概括描述,總體為:曬青、晾青、搖青、蒸青、烘培、做餅六個步驟。曬青講究將「春葉」曬到某個自然彎卷的弧度,而後等待茶葉表面再次滲出水份,就放置在陰棚裡,進行晾青,使茶葉自身的物質緊縮。而搖青又是這幾個步驟中,最富有人文色彩的過程,搖青分為四次搖擺,先後的作用是令茶葉內的殘餘水份變得均勻,然後等到搖出了一種特殊的「音律」,這個過程就算完成了。每到春天,湖州茶區裡的搖青,茶農們齊聚,歡聲笑語,茶音共鳴,這般景致,最是難得。

隨後的蒸青和烘培,在本質上,都是加熱催化的過程,但不同的是一溼一幹,這樣一來就有利於茶葉內的微物質釋放,到做餅之時,一套完整的「湖州春茶」就算制好了。因為茶文化在陸羽的手上出現了「文獻類總結」,加之陸羽本身就在湖州進行的研究,所以,唐朝的茶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就是「湖州茶系」。

唐代春茶的發展趨勢

茶即是食品,但在唐代,更是一種風靡的文化現象,由食入文,由聚入畫,茶是休閒的飲品,更是文人的靈魂生活承載。早在唐代以前,茶就存在,自神農到唐中後期,這個過程是積蓄的階段,唐中後期之後,因為《茶經》,茶文化正式成為正統傳承之一。

①、唐初:南方盛之,北方稀少

茶在唐之前被稱為「荼」,而楊曄稱唐之前的茶為「茗粥」。可由於北方的地理以及氣候條件的不足,在先唐時期以及唐初,茶文化並沒有普及到北方,而唐代的《封氏聞見記》中就有記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因為「春茶」的季節性,導致「第一口」春茶,在南方喝,就更顯得重要。不過皇室是早早就有飲茶的習慣,早期唐皇室因為「宗教」的原因,連帶著茶這一相應的飲品出現在李唐面前,而唐太宗李世民「先信道,後信佛」,又因道教和佛教,早已將茶作為平常飲用的精華,於是唐太宗時代就更加深了這一飲品的重要性,隨著皇室的習慣,茶逐漸在北方開始傳播。

②、轉折期:玄宗時代

開元年間以及到天寶中前期,唐朝的南北貿易達到頂峰,隨著貿易的深入,茶在南方的出口開始加劇,雖然還未達到極致,可傳入北方,在北方天氣炎熱或寒冷時,茶這一飲品有助於消化,於是市場慢慢被打開。這時期的茶更不限於國內的流動,在唐代的對外貿易中,茶更是重要的商品之一,這就形成了茶馬古道的雛形,而這一時期,春茶仍舊是主角。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茶的流動又受到一定的影響,所幸觀念已經全面形成,並沒有扼殺茶的徹底傳播。

③、中後期鼎盛:茶是文化,文化要有茶

茶聖陸羽更是崛起於安史之亂後,陸羽早年深受佛教的「禪」文化的影響,但他的重心卻放在了茶的身上。所以說,茶在唐代的興起,和陸羽的崛起又有著極大的相關性。當時以陸羽為主,在湖州出現過「湖州文人」的派系。而著名的「詩僧」皎然,顏真卿都是當時陸羽的好友,他們被稱為「湖州」茶人,也風靡了「春茶」文化。在唐後期,楊曄的《膳夫經手錄》中對茶的發展有概括:「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曆遂多,建中以後盛矣」。於是,隨著文人的文化傳播,宗教的用品傳播,茶文化在唐肅宗、唐代宗年間,達到鼎盛。

快馬加鞭,送春茶入長安(二)

如果交通不發達,那麼在北方,喝到的第一口春茶,必然不鮮。唐初,湖州的春茶並不是唯一代表,但春茶這個概念卻是深入人心。春茶的味道由煮泡的水,以及茶的新鮮質地決定,所以,北方人,李唐家族想要在北方喝到新鮮的茶,必然也要在春季。

唐代八大茶葉產地在製作好了茶葉之後,便選出最精華的一部分,這被稱為「貢茶」,而飲用者也毋庸置疑,是屬於唐皇室的,李唐最初,會要求快馬加鞭,讓這批新鮮茶葉,趕上「清明宴」,所以在對待春天文化及其重視的唐玄宗年代,又開始有了專門的制茶機構,是屬於官方的機構。唐朝的春天,唐皇室對於這口茶是必不可少,春茶不僅是四季飲品,又因為春天的特殊情懷,喝新茶,感受濃濃春意,就變成了一種樂趣。又因此對於士大夫,官員階級造成了有效的傳播作用,貢茶也越來越受歡迎,每到春天,若是在道路上看到官兵飛馳的駿馬,那麼十有八九,包裡揣著的是茶。

唐朝茶文化普及的幾個因素

好的商品,總需要伴有好的交通才可以流動。之所以在開元天寶年間,才有茶大興的勢頭,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階段的交通徹底完善。除了交通之外,相伴茶一起到來的還有相應的宗教傳播,宗教在一定性質上,又與人文掛鈎,於是,環環相扣,形成完善的商品循環。

①、交通的發展,茶隨之北上

開元天寶年間是交通拓展的大年代,武則天時代的大多數交通工程,唐玄宗時代收穫成果,因為路中「驛站」的加量,達到將近兩千之多,又因為水路交通的不斷開拓,南北往來的密度和人數漸漸增加。唐玄宗個人對春的激活,隨之把天下財富化為基礎建設實質的舉動,對南北商業互通起到極其大的作用。《新唐書》中有極多記載,唐朝不論是陸路亦或是航道,都極度繁華,這其中的大量商品,就有包括茶,每到春天,茶葉隨之北上,在半月餘的時間裡,茶葉都能到達北方市場,大量的北方人,可以喝上一口最鮮的春茶。

②、茶隨著宗教深入人心

《封氏聞見記》中有對唐代的宗教傳播和茶葉普及聯繫起來:「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宗教的傳播不可否認是基於皇室的,而隨之撲面而來的,便是蘊含著「禪意」的伴生產品:茶。「務於不寐,又不夕食」,這其實反映了很多唐代上層階級人的狀態,他們比民間的「牛飲」更有一定的「儒雅特性」在其中,他們每每悟道,都會感受茶的甘甜苦澀,從而思考人生。於是,茶與宗教的傳播深入,關係緊密不可分。

③、優質文學推動茶的名聲

唐代是個文人綻放的時代,這些以茶為文化靈感的文人,又被稱為「茶人」,從早期的顏真卿,陸羽,皎然等人,到後來的白居易、杜牧、皮日休等人,他們的文化作品裡,都有著茶的影子,或是茶的具體物象,也可能是從茶的味道中所獲得的感悟。如白居易的《食後》裡的描寫:「食罷一覺睡,醒來兩甌茶」,就是這樣朗朗上口的詩句,更大力推動了茶的文化發展,而早期更有茶聖的《茶經》,茶文化的傳播,不得不說,很多都是寄托在文人的思想和生活上的。

泡茶更有精髓,沸煮裡的浮華(三)

茶葉從南方千裡迢迢到了到了手上,必然要開始喝了。喝茶之前,煮茶更是大學問,因為北方人鮮有制茶的過程,但為了加深參與感,在泡茶的過程中,手藝卻是一樣都不可疏忽。在《茶經》的《四之器》、《五之煮》中,更是有著以「易」為核心,八卦火之法烹煮茶葉的特色在其中,而茶具,更是高達二十四種,從風爐到都籃。在煮茶方面,更是極為講究,先是煮茶的水,用於純淨的井之水和江之水,在《茶聖陸羽》中,王升華先生更是有著採「春露」的補充。

而隨之而來的便是沸煮,沸煮又分兩輪,到了第二輪才可飲用。在這個過程中,茶氣所散出的煙霧,氣味,還有飲茶時的一些細品,都有著嚴謹的模式,這就是唐代喝茶的最高級表現。而關於唐皇室,中後期更有「貢茶院」這一機構,用於研究茶,品茶,獨立出來,現如今,貢茶院還是一處旅遊參觀景點。唐皇室泡茶的價值更是高昂,在1987年法門寺所出土的文物中,有著大量金銀茶具的出土,由此可見,從唐朝的最高階級到中等階級,泡茶這一手法文化,也成為飲茶的共生品之一,既承載著對茶的喜愛,更是蘊含著每一個唐人,對春的解讀。

結語:

如今的一口茶,要比之唐代更為廉價。隨著四季茶的普及,「春茶」的韻味逐漸減緩,雖然唐朝並非每個人都能喝得起茶,但他們能嘗到的茶,往往都是以春之水,泡春之茶,是鮮的茶,涵蓋著春意的茶,喝下生機濃濃,喝出唐朝盛世的芳華!

參考史料:《茶經》《膳夫經手錄》《新唐書》《封氏聞見記》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