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07:57:55 1
專利名稱: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應用於軌道車輛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屬於機械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已經投入運營的城市輕軌、地鐵和動車組等軌道車輛,普遍地採用直線 電機為牽引動力的驅動模式。由於長時間使用後,牽引電機的升溫較快而達到較高的溫度,為保證其功能的安 全性和穩定性,需要配置有相應的冷卻系統來實施降溫處理,以滿足牽引電機性能參數的 實際需求。現有牽引電機的冷卻系統,普遍地將進風口設置在接近車體底部的部位,因而所 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雜質,不能保證風源的潔淨,會影響到牽引電機的正常使用。而 且,也需定期清理風道和更換過濾網等部件,費時費力。另外,現有冷卻系統的部分風道連通於車內管路中,對車體結構設計和組裝帶來 了一定的難度。所產生的工作噪音會影響到車內乘客的休息,從而帶來乘坐的不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述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其設計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 將進風道設置在軌道車輛的車體內部或車體外端部,進風口設置在端牆的頂部,遠離灰塵 積聚和環境較差的車體底部,從而保證吸入的新風含有較少的雜質,減少針對風道和過濾 部件的定期清理。另一設計目的是,改變風道的安裝線路,遠離車內環境,以期達到降低噪音傳入車 內、提高乘客舒適度的要求。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所述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主要包括有由設置在車體外部端牆的進風道、連接在車體底架的排風道、以及連接進風道和 排風道的離心風機組成,排風道的出風口設置在牽引電機的上方。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之處在於,進風道是設置在車體端牆外部的端牆進風道,進風 口設置在端牆頂部,即主要採用一種從車體端部進風的方式。進風口從端牆上部吸入含有雜質較少的新風,經端牆外部風道進入到離心風機 中,再被送入到底架排風道,最終從出風口排出至牽引電機的上方進行冷卻處理。為進一步提高針對所吸入新風的潔淨度,在進風口的外端設置有迷宮式格柵,在 迷宮式格柵的內側安裝有至少一層過濾網。更為優選的改進方案是,迷宮式格柵的斷面為「S」型結構,此類結構的格柵可以有 效地阻擋灰塵、雨水和雪水隨新風進入到風道中。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通過將進風口設置在端牆的頂部,遠離灰塵積聚和環境較差的車體底部,能夠 提高所吸入新風的潔淨度、減少雜質進入到風道中以降低針對風道和過濾部件的清理工作
3量。2、通過改變風道的安裝線路並遠離車內環境,有效地降低傳入車內的噪音分貝、 提高了乘客的舒適度。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實施例1所述的進風口設置在端牆頂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示意圖;圖2是所述進風口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進風口 1、端牆進風道2、離心風機3、出風口 4、排風道5、過濾 網11、迷宮式格柵12。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應用於軌道車輛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該系統應 用於軌道車輛的動車、以及動車的遠離司機室一端,具體方案如下牽引電機冷卻系統,由設置在車體外部端牆的端牆進風道2、連接在車體底架的排 風道5、連接進風道2和排風道5的離心風機3組成。其中,排風道5的出風口 4設置在牽引電機的上方,進風口 1設置在端牆頂部。在進風口 1的外端設置有斷面為「S」型結構的迷宮式格柵12,在迷宮式格柵12的 內側安裝有至少一層過濾網11。進風口 1從端牆上部吸入含有雜質較少的新風,經端牆外部風道進入到離心風機 3中,再被送入到底架排風道5,最終從出風口 4排出至牽引電機的上方進行冷卻處理。
權利要求1.一種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由設置在車體外部端牆上的進風道、連接在車 體底架的排風道(5)、以及連接進風道和排風道(5)的離心風機C3)組成,排風道(5)的出 風口(4)設置在牽引電機的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風道是設置在車體端牆外部的端牆進風道0),進風口(1)設置在端牆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在進風口(1) 的外端設置有迷宮式格柵(12),在迷宮式格柵(1 的內側安裝有至少一層過濾網(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迷宮式格柵 (12)的斷面為「S」型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端牆進風的牽引電機冷卻系統,將進風道設置在軌道車輛的車體內部或車體外端部,進風口設置在端牆的頂部,遠離灰塵積聚和環境較差的車體底部,從而保證吸入的新風含有較少的雜質,減少針對風道和過濾部件的定期清理。冷卻系統主要由設置在車體外部端牆的進風道、連接在車體底架的排風道、以及連接進風道和排風道的離心風機組成,排風道的出風口設置在牽引電機的上方。進風道是設置在車體端牆外部的端牆進風道,進風口設置在端牆頂部,即主要採用一種從車體端部進風的方式。
文檔編號B60K11/06GK201841939SQ20102026481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明者單寶珠, 桑運春, 王孟榮, 王豔紅 申請人: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