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柔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柔性顯示裝置與流程
2024-02-08 01:53:15 1

本發明涉及柔性顯示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柔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以及一種柔性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柔性顯示面板,是一種可變型可彎曲的顯示裝置。柔性顯示面板可以包括電子紙、LCD、OLED等,其中,OLED柔性顯示面板具有低功耗,低厚度,可收卷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OLED柔性顯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OLED顯示器件,和連接OLED顯示器件的引線,其中,OLED顯示器件包括相對設置的陽極與陰極、設置在陽極與陰極之間的功能層。OLED顯示面板的發光原理是半導體材料和有機發光材料在陰極與陽極之間的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複合進而發光。
為保證OLED顯示器件的使用壽命,通常需要對OLED顯示器件進行封裝,並在封裝完畢後貼附保護膜,以保護OLED器件不受水氧等物質的侵蝕,然而,在對柔性基板進行保護膜貼附時,極易產生氣泡,導致OLED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如果氣泡位於引線位置,還會將引線鼓起,進而容易引發引線線路損壞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柔性顯示面板的氣泡問題,從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柔性顯示面板,包括:
柔性襯底,所述柔性襯底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器件,所述顯示器件位於所述顯示區內;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下表面的下保護膜;位於所述臺階區內的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
提供柔性襯底,所述柔性襯底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
在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區形成顯示器件;
在所述顯示器件上形成薄膜封裝層;
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形成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
在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貼附下保護膜;
對所述保護膜進行脫泡處理,以使所述柔性襯底與所述保護膜之間的氣泡內的氣體通過所述通孔排出;
形成柔性顯示面板。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裝置,包括:上述柔性顯示面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所提供的柔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通過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背面貼附保護膜時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便可以在脫泡處理時,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氣泡問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OLED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顯示器件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柔性襯底分區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通孔分布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顯示面板的通孔分布圖;
圖7為圖4中a0區域的放大圖;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襯底的分區圖;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器件的結構圖;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步驟S03的顯示面板結構圖;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步驟S04的顯示面板結構圖;
圖1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步驟S05的顯示面板結構圖;
圖1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步驟S07的顯示面板結構圖;
圖1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柔性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發明結合示意圖進行詳細描述,在詳述本發明實施例時,為便於說明,表示器件結構的示意圖會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圖只是示例,其在此不應限制本發明保護的範圍。此外,在實際製作中應包含長度、寬度及深度的三維空間尺寸。
如背景技術所述,為保證OLED顯示器件的使用壽命,通常需要對OLED顯示器件進行封裝,並在封裝完畢後貼附保護膜,以保護OLED器件不收水氧等物質的侵蝕,然而,在對柔性基板進行保護膜貼附時,極易產生氣泡,導致OLED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如果氣泡位於引線位置,還會將引線鼓起,進而容易引發引線線路損壞等問題。
發明人發現,在對柔性顯示面板貼附保護膜時,氣泡主要產生在柔性襯底的底部,併集中在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如圖1中的虛線框所示),從而造成了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且容易引起柔性顯示面板的引線線路損壞。
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OLED顯示面板結構示意圖,OLED柔性顯示面板廣泛採用的封裝方式是薄膜封裝加保護膜封裝,具體的,先對柔性襯底100顯示區的OLED顯示器件101進行薄膜封裝形成薄膜封裝層102,之後,在OLED顯示器件上貼附上保護膜103,在柔性襯底背離OLED顯示器件一側貼附下保護膜104,從而全面的保護該OLED柔性顯示面板。
其中,柔性襯底100的臺階區(如圖1中的虛線框所示),用於設置OLED顯示器件的引線,並進行OLED顯示器件的綁定(bonding,熱壓合)。在對柔性襯底進行下保護膜的貼附時,臺階區由於不易與其他區域的柔性襯底保持平面平整,因此,極易產生氣泡,造成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而臺階區的氣泡如果將顯示器件的引線鼓起,則容易引起柔性顯示面板的引線線路損壞。因此,臺階區的氣泡問題嚴重影響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面板,包括:柔性襯底,所述柔性襯底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器件,所述顯示器件位於所述顯示區內;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下表面的下保護膜;位於所述臺階區內的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
以及,該種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柔性襯底,所述柔性襯底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在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區形成顯示器件;在所述顯示器件上形成薄膜封裝層;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形成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貼附下保護膜;對所述保護膜進行脫泡處理,以使所述柔性襯底與所述保護膜之間的氣泡內的氣體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形成柔性顯示面板。
本發明所提供的柔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通過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背面貼附保護膜時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便可以在脫泡處理時,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臺階區的氣泡問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以上是本申請的基礎思想,為了使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對該柔性顯示面板進行詳細說明,以對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參考圖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顯示面板的結構圖,包括:柔性襯底200,所述柔性襯底200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虛線框所示);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器件201,所述顯示器件位於所述顯示區內;位於所述柔性襯底下表面的下保護膜204;位於所述臺階區內的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205。
其中,所述柔性襯底200可以為塑料襯底、不鏽鋼襯底、超薄玻璃襯底、紙質襯底或生物複合薄膜襯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公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塑料襯底作為柔性襯底。
具體的,將本實施例中的柔性襯底200劃分為顯示區和位於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在所述柔性襯底的顯示區用於設置顯示器件201,所述臺階區用於設置連接顯示器件201的引線。
其中,所述顯示器件可以為有機發光(OLED)顯示器件,也可以為電泳顯示器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件為有機發光顯示器件,參考圖3,圖3為本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器件的剖面圖,可以看出,位於柔性襯底200的所述顯示器件包括陽極層211、第一公共層212、發光層213、第二公共層214以及陰極層215。可以看出,經過上述多層結構疊加後,顯示器件一般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在柔性顯示面板中,為保護顯示器件不受水分和氧氣(水氧)的侵害,同時保護柔性面板的柔性襯底,在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設置下保護膜。其中,所述下保護膜可以為耐高溫聚酯薄膜(PET膜),為實現對顯示面板的保護,所述下保護膜204覆蓋整個顯示面板的下表面。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器件201位於所述柔性襯底的上表面,下保護膜位於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其中,在製作柔性顯示面板時,通常需要先製作顯示器件,後貼附下保護膜。由於顯示器件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顯示面板在顯示區的厚度大於臺階區的厚度。而在貼附下保護膜時,由於這一厚度差,臺階區不易與顯示區的柔性襯底保持平面平整,因此,極易產生氣泡,造成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臺階區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205,從而使得臺階區附近的氣泡內的氣體能夠通過所述通孔釋放出來,從而避免了氣泡對柔性顯示面板的影響。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顯示面板還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件上的薄膜封裝層202,以及,位於所述薄膜封裝層上的上保護膜203。
其中,所述薄膜封裝層202由封裝薄膜構成,用於對所述顯示器件進行密封包裝,所述薄膜封裝層202完全覆蓋所述顯示器件201,且包覆所述顯示器件201的側面,從而將顯示器件與水氧等物質完全隔絕,避免水分、氧氣其對顯示器件的損害。所述薄膜封裝層可以由真空沉積聚合物膜和高密度介電層交替重迭構成,從而可以有效地消除了各防護層材料間的相互影響。
同時,在所述薄膜封裝層外部設置上保護膜,能夠進一步的保護顯示器件,避免顯示器件收到水氧等物質的損害。一般地,上保護膜203是具有阻水氧功能的阻擋層(Barrier Film),並且,為全面保護所述顯示器件,所述上保護膜203完全覆蓋所述薄膜封裝層202,同時從包覆所述顯示器件201側面的薄膜封裝層,因此,所述上保護膜會暴露顯示面板的臺階區。
採用這種上下保護膜層大小不對稱的覆膜結構,一方面可以利用上保護膜的阻水性有效的阻絕水汽的滲透來保護顯示器件,同時露出臺階區以利於後續綁定工藝的進行;另一方面利用下保護膜覆蓋整個顯示面板來有效保護臺階區柔性襯底(一般為PI),並對柔性襯底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此外,將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和顯示區進行整體的保護,可以增強臺階區和顯示區之間的連接強度,同時增強臺階區的柔性襯底的強度,進而防止臺階區襯底斷裂而導致線路損壞,造成顯示面板無法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對臺階區的柔性襯底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200的通孔205,所述通孔用於排出所述柔性襯底與所述保護膜之間的氣泡內的氣體。具體的,在進行脫泡工藝中,使產生的氣泡從柔性襯底200的孔洞中排出,以解決柔性顯示屏臺階區容易產生氣泡的問題,提高柔性顯示屏質量和良率。
具體的,可以採用雷射打孔的方式形成所述通孔205。並且,所述通孔205的橫截面為圓形、線形、方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考慮有尖角形狀的通孔容易造成襯底出現裂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205的橫截面設置為圓形。但是,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不排除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選擇其他形狀。
並且,所述臺階區內包括多個通孔,所述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其中,所述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指的是能夠衡量所述通孔開口的參數,例如,在圓形通孔中,所述開口尺寸可以為所述通孔的直徑,在橢圓形通孔中,所述開口尺寸可以為所述橢圓的長軸或短軸,但是,由於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因此,該橢圓通孔的長軸和短軸均小於或等於1.5mm。
其中,將開口尺寸設置為小於或等於1.5mm的原因為:在下保護膜的覆膜過程中,產生的氣泡的最大直徑為5mm,根據熱力學公式:
可以看出,常溫常壓下直徑為5mm的氣泡在5MPa壓強和50℃的脫泡條件下,會分散為直徑為原來的0.28倍的小氣泡,即,直徑為1.4mm的小氣泡。因此,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設置為小於或等於1.5mm,可以避免通孔尺寸過大引起的對柔性襯底的損害。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通孔的橫截面為圓形,因此,所述通孔的孔徑小於或等於1.5mm。在採用其他橫截面形狀的實施例中,例如橢圓形,那麼所述橢圓形的長軸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以此類推。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將所述柔性襯底進行分區。如圖4所示,圖4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柔性襯底分區圖,包括顯示區210、臺階區220,所述臺階區包括多個用於設置所述通孔的打孔區230、多個用於設置所述顯示器件引線的引線區240和用於綁定所述引線的綁定區250,所述打孔區230和所述引線區240交錯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綁定區250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遠離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引線區與所述綁定區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在製作柔性顯示面板時,形成引線的工藝在形成通孔之前,將本實施例中的打孔區230和引線區240交錯設置,以使通孔避開具有引線的位置,避免打孔過程中可能對引線造成損傷。同時,交錯設置的打孔區230和所述引線區240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通孔的均勻設置,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氣泡問題。
並且,發明人發現,在貼附下保護膜時,氣泡通常集中在臺階區靠近顯示區一側,因此,將打孔區230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以更好的解決氣泡問題。其中,任一所述打孔區包括至少一個所述通孔,當任一所述打孔區內的通孔為多個時,所述通孔在所述打孔區內均勻分布。由於下保護膜與所述柔性襯底之間的氣泡可能位於任意位置,均勻分布的通孔可以在較大的概率上與氣泡相接,從而能夠將氣泡中的氣體釋放出來,最大程度的解決氣泡問題。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打孔區230內包括2個通孔,所述2個通孔在打孔區230內均勻分布。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不均勻分布的通孔,考慮到越靠近顯示區210,氣泡產生的概率越大,因此,在臺階區220的打孔區230內,可以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較多的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較少的通孔。
例如,如圖5所示,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通孔分布圖,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2個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1個通孔。或者,如圖6所示,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顯示面板的通孔分布圖,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3個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1個通孔,在中間區域設置2個通孔,使所述通孔的個數隨著距離顯示區210的位置逐漸減少。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公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對通孔的位置進行相應的設置,本發明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與所述綁定區的間隔距離大於或等於1.5mm,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打孔區230靠近綁定區的通孔205具有與綁定區250的間隔距離d(如圖7所示的圖4中虛線圈a0的放大圖),該間隔距離d大於或等於1.5mm,從而避免打孔對綁定區的柔性襯底造成破壞。
同時為最大程度的減少氣泡,可以設置本實施例中的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的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通孔的分布範圍。其中所述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的最小距離,指的是距離所述綁定區250最近的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之間的間隔距離,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
基於同樣的考慮,為避免打孔對顯示區210的柔性襯底造成破壞,所述通孔與所述顯示區的間隔距離大於或等於1.5mm,同時為最大程度的減少氣泡,通孔205與所述顯示區210的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面板上還包括位於所述打孔區上表面的密封層206。其中,所述密封層206能夠避免水汽等從柔性襯底的通孔內滲入,進而造成器件的損傷。
需要說明的是,在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過程中,在打孔區形成通孔的工藝在形成下保護膜之前,因此,當下保護膜形成後,即可進行脫泡處理,從而使氣泡排出。而本實施例所述密封層的形成工藝在脫泡處理之後,用於密封打孔區230內的通孔205,其中,所述密封層可以僅覆蓋所述打孔區,也可以同時覆蓋引線區和/或綁定區,以全面的保護所述柔性顯示面板。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面板上還包括位於所述綁定區內,與所述綁定區內引線電連接的柔性線路板。其中,所述柔性線路板與所述綁定區內的引線電連接,從而實現柔性顯示面板信號的傳輸。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顯示面板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OLED),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顯示面板還可以為電泳顯示面板。
可以看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顯示面板,通過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背面貼附保護膜時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便可以在脫泡處理時,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臺階區的氣泡問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相應的,本發明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如圖8所示,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
步驟S01:提供柔性襯底,所述柔性襯底包括顯示區,和位於所述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
具體的,所述柔性襯底可以為塑料襯底、不鏽鋼襯底、超薄玻璃襯底、紙質襯底或生物複合薄膜襯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公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塑料襯底作為柔性襯底,具體的,所述柔性襯底可以為PET薄膜或PI(聚醯亞胺,Polyimide)薄膜。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圖9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柔性襯底的分區圖,將所述柔性襯底300劃分為顯示區310和位於顯示區側邊的臺階區320,在所述柔性襯底的顯示區310用於設置顯示器件,所述臺階區用於設置連接顯示器件的引線。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襯底為包括TFT陣列層的襯底。其中,TFT陣列層具有多個陣列排布的薄膜電晶體,用於驅動顯示器件進行發光。
步驟S02:在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區形成顯示器件。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顯示面板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OLED),因此,在本步驟中,在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區形成OLED顯示器件。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顯示面板還可以為電泳顯示面板,本步驟對應的為在所述柔性襯底上表面的顯示區形成電泳顯示器件。
參考圖10,圖10為本實施例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器件的結構圖,所述顯示器件包括陽極層311、第一公共層312、發光層313、第二公共層314以及陰極層315。具體的,在本步驟中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021:形成陽極層311。
其中,在本步驟中,可以通過蒸鍍工藝形成一層導電層作為所述陽極層311,然後通過光刻工藝對所述陽極層進行圖案化。
步驟S022:形成第一公共層312。
具體的,在所述陽極層311上形成第一公共層312,所述第一公共層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層和空穴傳輸層。
在本步驟中,所述第一公共層312同樣採用蒸鍍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公共層。具體的,採用蒸鍍工藝形成空穴注入層,之後,採用蒸鍍工藝形成空穴傳輸層。需要說明的是,形成第一公共層312時,用於形成空穴注入層的材料不同於形成空穴傳輸層的材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操作。
步驟S023:形成發光層313。
在本步驟中,所述發光層內可以包括多個發光單元,並且,所述發光單元包括可以發出第一顏色的第一發光單元,可以發出第二顏色的第二發光單元,可以發出第三顏色的第三發光單元。其中,在形成發光層313時,第一發光單元、第二發光單元、第三發光單元採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掩膜板形成。
步驟S024:形成第二公共層314。
具體的,在本步驟中,所述第二公共層314可以包括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其中,所述第二公共層314採用蒸鍍的方式形成。具體的,採用蒸鍍工藝形成電子傳輸層,之後,採用蒸鍍工藝形成電子注入層。同樣的,形成第二公共層312時,用於形成電子注入層的材料不同於形成電子傳輸層的材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操作。
步驟S025:形成陰極層315。
具體的,在本步驟中,通過蒸鍍工藝形成一層導電層作為所述陰極層315,然後通過光刻工藝對所述陰極層圖案化。
可以看出,經過上述多層結構疊加後,顯示器件一般會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後續進行下保護膜的貼附過程中,由於顯示器件具有一定的高度,顯示面板在顯示區的厚度大於臺階區的厚度。而在貼附下保護膜時,由於這一厚度差,臺階區不易與顯示區的柔性襯底保持平面平整,因此,極易產生氣泡,造成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
並且,在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中,為保證製作工藝的順利進行,在形成顯示器件前,還包括:
將所述柔性襯底固定在剛性基板上,所述剛性基板與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相接。上述將所述柔性襯底固定在剛性基板上的方式可以是在剛性基板上塗布一層襯底材料之後,高溫固化成型。也可以是通過其它方式,本申請對此不做限定。剛性基板的材料可以是比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等。
通過設置所述剛性基板,可以增加柔性襯底的強度,從而順利的實施後續的工藝,避免柔性襯底出現彎折造成柔性顯示面板工藝的損傷。其中,所述剛性基板在完成相應的工藝後可以去除。從剛性基板上去除形成了柔性顯示器件的柔性基板的方法可以是雷射取下工藝(Laser Lift Off,LLO),也可以是採用離型層技術,犧牲層取下工藝,機械剝離,化學剝離等其它工藝方法,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
步驟S03:在所述顯示器件上形成薄膜封裝層302。
其中,所述薄膜封裝層302由封裝薄膜構成,用於對所述顯示器件進行密封包裝,如圖11所示,所述薄膜封裝層302完全覆蓋所述顯示器件,且包覆所述顯示器件的側面,從而將顯示器件與水氧等物質完全隔絕,避免水分、氧氣其對顯示器件的損害。所述薄膜封裝層可以由真空沉積聚合物膜和高密度介電層交替重迭構成,從而可以有效地消除了各防護層材料間的相互影響。
具體的,在本步驟中還可以包括,在所述薄膜封裝層上形成上保護膜,以進一步的保護顯示器件,避免顯示器件收到水氧等物質的損害。其中,上保護膜可以是具有阻水氧的阻擋層(Barrier Film),並且,為全面保護所述顯示器件,上保護膜完全覆蓋薄膜封裝層和位於顯示器件側面的薄膜封裝層。
步驟S04: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形成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
如圖12所示,通過對臺階區的柔性襯底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305,所述通孔305用於排出所述柔性襯底與所述保護膜之間的氣泡內的氣體,以解決柔性顯示屏臺階區容易產生氣泡的問題,提高柔性顯示屏質量和良率。
具體的,可以採用雷射打孔的方式形成所述通孔305,或者,採用雷射刻蝕工藝形成所述通孔305。並且,所述通孔305的橫截面為圓形、線形、方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考慮有尖角形狀的通孔容易造成襯底出現裂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橫截面設置為圓形。但是,在本申請的其他實施例中,不排除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選擇其他形狀。
並且,所述臺階區內包括多個通孔,所述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其中,所述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指的是能夠衡量所述通孔開口的參數,例如,在圓形通孔中,所述開口尺寸可以為所述通孔的直徑,在橢圓形通孔中,所述開口尺寸可以為所述橢圓的長軸或短軸,但是,由於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因此,該橢圓通孔的長軸和短軸均小於或等於1.5mm。
將開口尺寸設置為小於或等於1.5mm的原因為:在下保護膜的覆膜過程中,產生的氣泡的最大直徑為5mm,根據熱力學公式:
可以看出,常溫常壓下直徑為5mm的氣泡在5MPa壓強和50℃的脫泡條件下,會分散為直徑為原來的0.28倍的小氣泡,即,直徑為1.4mm的小氣泡。因此,通孔的任一開口尺寸設置為小於或等於1.5mm,可以避免通孔尺寸過大引起的對柔性襯底的損害。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通孔的橫截面為圓形,因此,所述通孔的孔徑小於或等於1.5mm。在採用其他橫截面形狀的實施例中,例如橢圓形,那麼所述橢圓形的長軸尺寸小於或等於1.5mm,以此類推。
並且,雷射打孔區域應避開顯示器件的引線及各種金屬走線,孔徑和間距結合電路版圖設計,以免打孔損傷引線電路走線。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通孔的設置方式可以參考圖4所示的方式,其中,臺階區包括多個用於設置所述通孔的打孔區230、多個用於設置所述顯示器件引線的引線區240和用於綁定所述引線的綁定區250,所述打孔區230和所述引線區240交錯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綁定區250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遠離所述顯示區的一側,所述引線區與所述綁定區相連。
考慮到在製作柔性顯示面板時,形成引線的工藝在形成通孔之前,打孔區230和引線區240交錯設置,以使通孔避開具有引線的位置,避免打孔過程中可能對引線造成損傷。同時,交錯設置的打孔區230和所述引線區240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通孔的均勻設置,從而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氣泡問題。
並且,由於氣泡通常集中在臺階區靠近顯示區一側,因此,打孔區230設置在所述臺階區220靠近所述顯示區的一側,以更好的解決氣泡問題。其中,任一所述打孔區包括至少一個所述通孔,當任一所述打孔區內的通孔為多個時,所述通孔在所述打孔區內均勻分布。由於下保護膜與所述柔性襯底之間的氣泡可能位於任意位置,均勻分布的通孔可以在較大的概率上與氣泡相接,從而能夠將氣泡中的氣體釋放出來,最大程度的解決氣泡問題。具體的,所述打孔區230內包括2個通孔,所述2個通孔在打孔區230內均勻分布。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設置通孔,如在打孔區內的通孔呈不均勻分布,考慮到越靠近顯示區210,氣泡產生的概率越大,因此,在臺階區220的打孔區230內,可以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較多的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較少的通孔。
例如,如圖5所示,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2個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1個通孔。或者,如圖6所示,在靠近顯示區210一側設置3個通孔,在遠離顯示區210一側設置1個通孔,在中間區域設置2個通孔,使所述通孔的個數隨著距離顯示區210的位置逐漸減少。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公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對通孔的位置進行相應的設置,本發明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所述通孔與所述綁定區的間隔距離大於或等於1.5mm,具體的,位於打孔區230靠近綁定區的通孔205具有與綁定區250的間隔距離d(如圖7所示的圖4中虛線圈a0的放大圖),該間隔距離d大於或等於1.5mm,從而避免打孔對綁定區的柔性襯底造成破壞。
同時為最大程度的減少氣泡,可以設置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的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通孔的分布範圍。其中所述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的最小距離,指的是距離所述綁定區250最近的通孔與所述綁定區250之間的間隔距離,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
基於同樣的考慮,為避免打孔對顯示區210的柔性襯底造成破壞,所述通孔與所述顯示區210的間隔距離大於或等於1.5mm,同時為最大程度的減少氣泡,通孔205與所述顯示區210的最小距離小於或等於3mm。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柔性襯底是固定在剛性基板上的,因此,在形成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之後,還包括:去除剛性基板。
步驟S05:在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貼附下保護膜。
參考圖13,在所述柔性襯底的下表面貼附下保護膜304。一般地,下保護膜304是一般耐高溫聚酯薄膜(PET膜),並且,下保護膜304完全覆蓋顯示面板的下表面。其中,所述下保護膜304用於保護顯示器件不受水分和氧氣(水氧)的侵害,同時保護柔性面板的柔性襯底,提高所述柔性襯底的強度,防止臺階區襯底斷裂而導致線路損壞,造成顯示面板無法使用。
由於在製作顯示面板時,先製作顯示器件,後貼附下保護膜。而顯示器件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顯示面板在顯示區的厚度大於臺階區的厚度。而在貼附下保護膜時,由於這一厚度差,臺階區不易與顯示區的柔性襯底保持平面平整,因此,極易產生氣泡,造成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上一步驟已經在柔性襯底300上形成了通孔305,因此,在形成下保護膜時,位於所述通孔305位置的氣泡能夠通過通孔305排除氣泡內的氣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氣泡。
步驟S06:對所述保護膜進行脫泡處理,以使所述柔性襯底與所述保護膜之間的氣泡內的氣體通過所述通孔排出。
具體的,所述脫泡處理的壓強在4~8MPa範圍內,包括端點值;所述脫泡處理的溫度在40~80℃範圍內,包括端點值。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脫泡處理的壓強為6MPa,脫泡處理的溫度為60℃,從而進一步促使氣泡內的氣體通過所述通孔305排出。
步驟S07:形成柔性顯示面板。
在本實施例中,本步驟中還包括對臺階區的引線進行綁定,以實現柔性顯示面板的信號傳輸。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本步驟中還包括,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上形成密封層306,如圖14所示,以密封所述通孔305。其中,所述密封層306可以為僅覆蓋打孔區,也可以為同時覆蓋打孔區、引線區和綁定區。所述密封層306能夠避免水汽等從柔性襯底的通孔內滲入,進而造成器件的損傷。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通過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背面貼附保護膜時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便可以在脫泡處理時,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臺階區的氣泡問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相應的,參考圖15,本發明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柔性顯示裝置,該柔性顯示裝置包括柔性顯示面板400,所述柔性顯示面板400可以是本發明上述任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顯示面板。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顯示裝置可以是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VR眼鏡,智能手環,電子紙,電視,車載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任何可進行彎曲,捲曲或摺疊等操作的柔性顯示終端,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
所述柔性顯示裝置由於採用上述實施例中的柔性顯示面板,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臺階區內設置貫穿所述柔性襯底的通孔,在所述柔性襯底的背面貼附保護膜時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便可以在脫泡處理時,通過所述通孔排出,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臺階區的氣泡問題,避免了氣泡造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的外觀不良和引線線路損壞,提高了柔性顯示面板的整體質量。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於實施例公開的裝置而言,由於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