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式舌側矯治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2:08:41 2
專利名稱:*墊式舌側矯治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具體是一種用於治療牙齒反習合的3合墊式舌側矯治器。
背景技術:
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醫師和日本醫師先後研究和應用了舌側矯治技術並發表 了有關舌側矯治論文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舌側矯治技術已日趨成熟,很多大醫院已 將該技術作為常規的矯治技術。目前,利用矯正器對牙齒進行矯正時,是將弓絲嵌入託槽體 上的開口槽內,利用弓絲的張力對牙齒進行校正,弓絲與開口槽的吻合愈緊密,愈能有效控 制矯正牙齒的移動精確度,便於精確調控牙位。現有矯正器在治療中不影響患者顏面美觀 而深受患者歡迎。但它最大的缺點是臨床操作複雜,椅旁操作時間長,難於治療前牙反& 特別是前牙深反$,且治療費用昂貴。因此,如何縮短舌側矯治技術的椅旁操作時間一直 是專家們研究的方向。安氏III類錯習合未被學者們列為舌側矯治技術的理想型病例,國內外雜誌上未 發現應用舌側矯治技術治療深反I的病例報告、有關論文和研究報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習合墊式舌側矯治器,利用 聯冠I墊取代傳統的活動3合墊,使臨床操作簡單化,有效地降低了治療費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習合墊式舌側矯治器,包括聯冠習合墊、託槽、舌面管和矯治弓絲,聯冠習合墊由 數個習合墊連接而成,在聯冠習合墊上固連有託槽,舌面管的遠中閉封並固定在聯冠習合墊的 內側。矯治時,將聯冠習合墊粘固在牙冠上,然後將託槽定位固定,安放矯治弓絲,利用矯治 弓絲的張力即可快速打開咬合,解除反騎牙的鎖結關係,使前牙唇向移動,複診時逐次增加 矯治弓絲長度以增加其張力,能獲得溫和而持久的矯治力,使前牙能快速唇向移動以解除 反咬合關係,從而達到矯治的目的。所述聯冠習合墊的連接習合墊個數為3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利用聯冠習合墊和遠中封閉的舌面管,有效地解決了普通舌 側矯治器難於矯治前牙反胎特別是反覆賠較深的前牙反胎病例的問題,使臨床操作簡單 化,大大縮短了椅旁操作時間,降低治療費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聯冠習合墊結構示意圖。圖2是聯冠習合墊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0012]圖中1、聯冠習合墊;2、舌面管;3、託槽;4矯治弓絲。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中所示的結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聯冠習合墊1、託槽3、舌面管2和矯治弓絲 4,聯冠習合墊1由數個I墊連接而成,在聯冠習合墊上固連有託槽3,舌面管2的遠中閉封並 固定在聯冠習合墊1的內側。矯治時,將聯冠習合墊粘固在牙冠上,然後將託槽定位固定,安 放矯治弓絲,利用矯治弓絲的張力即可快速打開咬合,解除反騎牙的鎖結關係,使前牙唇 向移動,以解除反咬合 關係,從而達到矯治的目的。
權利要求一種墊式舌側矯治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聯冠墊1、託槽3、舌面管2和矯治弓絲4,聯冠墊1由數個墊連接而成,在聯冠墊上固連有託槽3,舌面管2的遠中閉封並固定在聯冠墊1的內側。F2009201785456C00011.tif,F2009201785456C00012.tif,F2009201785456C00013.tif,F2009201785456C00014.tif,F2009201785456C00015.tif,F2009201785456C00016.tif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合墊式舌側矯治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聯冠習合墊1的連 接I墊個數為3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墊式舌側矯治器,包括聯冠墊[1]、託槽[3]、舌面管[2]和矯治弓絲[4],在聯冠墊上固連有託槽[3],舌面管[2]的遠中閉封並固定在聯冠墊[1]的內側。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利用聯冠墊和遠中封閉的舌面管,有效地解決了普通舌側矯治器難於矯治前牙反特別是反覆較深的前牙反病例的問題,使臨床操作簡單化,大大縮短了椅旁操作時間,降低治療費用。
文檔編號A61C7/12GK201558179SQ20092017854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明者林典嶽 申請人:林典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