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飲食習俗 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3-07-02 20:07:27 2
寒露是秋分過後的節氣,人們為了迎接寒露的到來,會有一些習俗活動,其中就有飲食習俗,那麼在寒露的飲食習俗中,吃什麼傳統食物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領證吉日
寒露飲食習俗 吃什麼傳統食物
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芝麻分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好。白芝麻通常稱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餘的。
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修造吉日
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飲寒露茶
人說「一年之茶在於秋」,在這秋意漸深的天氣裡,閒下來時捧一杯熱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節氣就該喝一杯寒露茶。
所謂寒露茶,乃是指寒露節氣前三天和後四天所採之茶,也叫做「正秋茶」。寒露時節,堅持合理飲茶品茶,既可溫暖滋養身心,又無燥火襲人之擾,既能禦寒暖身,又可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保健功效相當強大,大家不妨嘗試。
你可能會喜歡:2020年開工吉日一覽
螃蟹
寒露的一大習俗是吃螃蟹。古人詩日:「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產。
螃蟹的營養也十分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
中醫認為,河蟹性寒,味鹹,具有清熱散結、通脈滋陰、補益肝腎、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熱通絡、強壯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營養價值高。
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