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如果有疝氣怎麼辦要緊嗎(寶寶得了疝氣怎麼辦)
2023-07-27 19:18:00 2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右側多見,也可能發生於兩側。
小兒疝氣症狀
1.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2.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發燒、煩躁不安,進而出現脫水、休克。
小兒疝氣的危害
小兒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卵巢、輸卵管及大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引起腹部劇痛甚至腸梗阻、腸管壞死、卵巢及輸卵管壞死等嚴重併發症,不及時處理還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兒疝氣應該及早進行徹底治療。
中醫治病,以本治標。在這裡,選擇一種簡單易行的療法——艾灸大敦。具體這樣來灸:點燃小艾柱,對著大敦穴懸灸,以皮膚泛紅為度,一般每次灸2~3壯即可。每天灸1次。
1.大敦穴
治療疝氣的特效穴位。《針灸大成》說:「大敦:主諸疝,陰囊腫。」《玉龍歌》中記「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載:「炙罷大敦除疝氣」。
大墩,即大樹敦也,形象的表現了本穴生發的特徵。它位於人體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處,是肝經的首穴。肝經的水液在此生發,像泉水一樣不斷向外流出,因此此穴又名水穴,歷來是治療肝臟慢性病必不可少的保健要穴,疏肝理氣的作用最強。
2.配穴-----阿是穴
疝氣的痛點是身體敏感脆弱的部位,因此可以選擇隔姜灸:選用一塊老薑,切成薄片,敷在患病那側的腹股溝內上方,即腹股溝管的腹環處。再取蠶豆大的小艾柱放在薑片上,點燃而灸,讓熱氣通過薑片慢慢滲入肌膚,驅寒散氣、溫經通絡。這時,要注意孩子的體位,防止亂動而使薑片移動或者艾柱脫落,因此穩定寶寶的情緒非常重要。當艾柱燃盡後,即可停止。灸後皮膚會出現潮紅或水疤,一般不用處理,不久會自愈。
如果寶寶非常幼小,不能很好配合艾灸法,也可以借鑑一些民間偏方。比如敷臍療法就非常好。具體這樣來做:取公丁香20克,研成細末作為藥。敷之前,取出5克,填在肚臍上,用膠布固定,每兩天換藥一次。通常,敷3~5次,可見其效。
對於小兒疝氣,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都可以完全治癒,不留任何後遺症。治療疝氣最關鍵的是父母的認識,所以千萬不能盲目等待自己長好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家長們引起這方面的注意!
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歡迎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