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晉襄公沒能成為春秋五霸?晉襄公的政績如何?
2023-12-07 02:20:21 4
齊桓公小白經歷了和公子糾的奪權登上了君位,在位期間廣納人才,不計前嫌重用管仲。齊國上下齊心,齊國逐漸強大,成為了春秋時代的一個強國,齊桓公也因此被納入了春秋五霸之中,還是春秋五霸之首。晉國的晉文公重耳經歷了十九年逃亡後才回到晉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奪得君位,在位期間保留前朝好的政策,在晉國進行改革。晉國飛速發展,即使文公只有九年的在位時間,晉國的霸主地位卻維持了百年之久,因此文公是第二個被納入春秋五霸的君主。文公死後,兒子歡繼位,是為晉襄公。和晉襄公同時期的秦國君主為秦穆公,兩個人多次進行了爭霸之戰,始終是晉勝利,為什麼最後成為春秋五霸的卻是秦穆公而不是晉襄公呢?
文公於公元前628年去世,晉襄公在晉國大臣的擁護下繼位,又要舉辦新君繼任大典,又要準備父親的喪事。當晉襄公還在服喪期間,諸侯國中就有秦國蠢蠢欲動,意欲攻打鄭國。秦穆公早在晉文公時期甚至秦國在更早的時期就已經有了要和晉國爭霸的心思,秦穆公在位時期,晉國君主先後有五位,他們分別是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秦國始終屈於晉國之下。秦穆公不滿,幾次在晉國內亂中插手晉國國政,自以為可以打敗晉國。文公去世這一年,秦穆公決定遠徵攻鄭。
可是,秦國「偷襲」鄭國的計策被識破,秦軍只好選擇攻滅滑國這個小國,至少不能空手而歸。晉國大將先軫力諫晉襄公,趁著秦軍回國之際剿滅秦軍。先軫認為秦晉關係破裂只是時間問題,這種表面上的友好是不能長久的,文公這才剛
去世,秦穆公就忍不住要和晉國爭霸了,一定要好好收拾他。晉襄公聽從了先軫的建議,在崤山谷地早早設下埋伏,殲滅全部秦軍,抓住了秦國的三員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秦國損兵折將,徹底喪失了與晉國爭霸的資本。
同年,晉國因受翟國侵犯,發兵攻打翟國。這一次戰役被稱之為「箕之戰」,翟國本想趁著晉君新立、政局不穩之機,攻打晉國來取得好處,沒想到晉國會派出先軫這個軍事奇才,最後大敗於晉。翟國是晉國的鄰國,屬於白狄戎族,勇猛好戰,因晉文公曾流亡於翟,受翟恩惠,翟國漸漸的就開始不將晉國放在眼裡。晉國和翟國挨得又近,誰敢放個強敵在自己身邊呢,於是先軫建議趁著晉軍剛打敗秦軍士氣充足,給翟國一記重錘。
這一年年末的時候,楚成王因不服城濮之戰,決定攻打其他國家,擴張楚國勢力以後再和晉國決鬥。楚國攻打了陳國、蔡國,又攻打鄭國。晉襄公看楚國反撲的勁頭很足,也有幾分擔心,為了長遠考慮,他決定趁著楚國還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將其消滅。晉國派出陽處父攻打蔡國,楚國子上領兵救之,最後兩軍在泜水對峙。陽處父求戰,要不晉軍過去,要不楚軍自己過來。子上為防有詐,命令楚軍後退少許。誰知陽處父卻向晉軍喊道:「見著了吧,楚軍見到我們害怕得自動撤退了!」於是陽處父就領兵回國了,子上無功而返,遭人陷害而死。這一次交戰雖然沒有打起來,但是晉國無論是在對待人才的方面還有謀略方面都遠遠高於楚國,再一次鞏固了霸主地位。
初初繼位的這一年就發生了三次大戰,而且交戰的都是春秋時代數一數二的強國,晉國卻屢屢獲勝,這是什麼原因呢?雖說文公統治下晉國國力變強是根本原因,但是晉襄公正確的統治和決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從父親文公手中接過霸權手杖以後,晉襄公先是穩定局勢,再尋找下一個目標,文公手段強硬,以武力和國力鎮壓諸侯,而晉襄公走的卻是以德服人的路線,大國就應該有大國的風範。所以,在晉襄公時代,當初無禮於文公的曹共公,受辱的魯文公都和晉交好。晉襄公屢次打敗了秦穆公,卻沒有成為霸主,實在是遺憾啊,可能後人覺得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功勞的大小程度就縮小了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