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2023-11-03 02:40:22 4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塞仍盤踞若干要地。明太祖朱元璋為徹底消滅元朝殘餘勢力。統一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遂遣軍北徵。明洪武三年正月初三,命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都督馮勝為右副將軍,御史大夫鄧愈為左副將軍,中山侯湯和為右副將軍率軍往徵沙漠。對於北徵沙漠的戰略方針,朱元璋根據元主滯留塞外之和林(今蒙古烏蘭巴託西南之哈爾和林),擴廓帖木兒駐兵定西(今屬甘肅),不斷南犯的情況,決定:「兵分為二路:一令大將軍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況元主遠居沙漠,不意吾師之至,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舉而兩得者,此是也。」並命大同指揮金朝興、大同都督同知汪興祖(張興祖)等先期進攻山西、河北北部元軍,以吸引元軍注意力,策應主力作戰。諸將受命而行。二月二十五日,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今內蒙古託克託)。三月二十三日,汪興祖攻克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縣)。二十九日,徐達率師進抵定西。四月八日,大敗元軍於沈兒峪(在定西北),王保保逃往和林。五月初一,徐達分遣鄧愈招諭吐蕃。自率大軍南向攻克略陽(今屬陝西)、沔州(今陝西勉縣)、興元(今陝西漢中),二十三日,回軍西安。李文忠部出居庸關以後,於五月初,經野狐嶺連敗元太尉蠻子、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於白海駱駝山,再敗元平章上都罕於開平(今內蒙古多倫西北)。五月二十一日,進逼應昌(今內蒙古阿巴哈那爾旗轄境),大敗元軍,繳獲甚眾。李文忠在回師途中還攻克興州(今河北灤平),降其兵民3,69萬餘人。至紅羅山(今遼寧錦州境內)又降其居民6000餘人。十月初六,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等班師回朝。

  點評:明軍此次北徵,兩路皆獲大勝,元朝在近塞的殘餘勢力遭到沉重的打擊。

  明太祖第二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對故元的第二次大規模作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軍第一次北徵沙漠,將東北方面之元嗣君愛猶識理達臘和陝甘方面的元將擴廓帖木兒壓縮到和林(今蒙古烏蘭巴託西南之哈爾和林)以北地區,暫時減輕了明朝北邊壓力(參見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至明洪武五年初,塞外各地的故元勢力,經過年餘休養生息,再趨活躍,東自開元(今吉林農安),西至甘肅、寧夏北部以及各塞要地,均為故元勢力所控制。且不斷南犯。明朝君臣對故元的態度出現分歧,朱元璋主防,魏國公徐達主攻。經過討論權衡,朱元璋接受主攻意見,於明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宋國公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兵5萬人,分三路出徵。朱元璋的作戰方針是:以徐達為中路,出雁門關趨和林。揚言急趨和林,實則緩慢進軍,誘元軍出戰而殲滅之;李文忠為東路,出居庸關經應昌(今在內蒙古阿巴哈那兒旗轄境)趨和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馮勝為西路,出金蘭[地點不詳。疑為金縣(今甘肅榆中)、蘭州之合稱]趨甘肅,以疑元軍,使其不知所向。這一戰略部署,以中路為正,東、西兩路為奇,奇正並用,三路合擊。中路軍於二月二十九日進至山西境內。徐達以都督僉事藍玉為先鋒,先出雁門關,敗擴廓帖木兒遊騎於野馬川(即臚朐河,也即今克魯倫河,位於今中蒙邊境)。三月二十日,藍玉又敗擴廓帖木兒於土刺河(即今土拉河,位於蒙古烏蘭巴託兩),擴廓逃去,與元將賀宗哲聯合,在嶺北(元朝嶺北行省,包括今內蒙古東部、北部、黑龍江一部、蒙古和俄國西伯利亞中部的廣大地區,這裡具體為何地,不詳)一線抵禦明軍。五月初六,徐達兵至嶺北,輕敵冒進,驟然交戰,被元軍擊敗,死萬餘人,被迫斂軍守塞。七月十一日,偏將軍湯和在斷頭山(今寧夏寧朔東北約300裡處)敗績,指揮同知章存遘戰死。西路軍進至蘭州以後,潁川侯傅友德率驍騎5000敗元將失刺罕於西涼(今甘肅武威)。進至永昌(今屬甘肅),再敗元太尉朵兒只巴於忽剌罕口,獲輜重牛馬甚眾。然後與馮勝主力會師,敗元兵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斬首4000餘級,擒其太尉鎖納兒加、平章管著等人,軍威大振。六月初三,逼降元將上都驢,獲吏民830餘戶。師抵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故元守將伯顏帖木兒舉城降,繼敗元軍於別篤山口(地址不詳),獲元平章長加奴等270人及馬駝牛羊十餘萬頭。元岐王朵兒只班遁去。傅友德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肅安西)、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北),又敗元軍,獲金銀印、馬駝牛羊2萬頭而還。東路軍於六月二十九日抵達口溫(今內蒙古查幹諾爾南),元軍聞訊而遁,獲牛馬輜重無數,經哈刺莽來(今蒙古洪戈爾)至臚朐河。李文忠留部將韓政守輜重,親率大軍輕裝急進,在土剌河、阿魯渾河(即今鄂爾渾河,位於蒙古烏蘭巴託西北)一帶與元將蠻子哈剌章激戰數日,元軍敗退,獲人馬以萬計,明軍亦死傷不少。李文忠率師追至稱海(今蒙古哈臘烏斯湖南,哈臘湖西),元兵復集拒戰,李文忠見元軍氣勢甚銳,乃斂兵據險自固並張疑兵,元軍懼有伏兵,不敢逼近,遂引軍而去。李文忠班師而還。十月二十四日,西路軍馮勝班軍回京。十一月,因塞外苦寒,一時難以作戰。遂令中路軍徐達、東路軍李文忠班師。

  點評:此戰,主力中路軍戰敗,東路軍得失相當。僅西路軍獲勝,明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輕敵冒進。

  明太祖第三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三次進攻作戰。是年二月,故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眾萬餘人屯於和林(今蒙古烏蘭巴託西南之哈爾和林)。十一日,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陝西之軍進討。三月二十一日,沐英師至靈州(今寧夏靈武),獲悉脫火赤兵次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遂率師渡黃河,經寧夏,過賀蘭山,涉流沙,歷時7晝夜,突至其境。在距其營50裡處,分兵4路,襲其背,掩其左、右,沐英親率驍騎當其前。各路乘夜而進。實施合圍。脫火赤、愛足等驚駭不知所措,皆俯首就擒,明軍盡獲其眾而歸。

  明太祖第四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至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四次進攻作戰。

  是年正月,故元平章乃兒不花等進犯明邊。朱元璋命魏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為右副將軍率軍北徵。關於此次北徵的戰略戰術,朱元璋作了如下指示:首先派偵察部隊出塞,刺探軍事情報,若有埋伏,則誘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擊之;若無埋伏,即以精兵直搗其營。陽月十五日,徐達率諸將出塞,兵分東西兩路,

相互策應。東路以傅友德為前鋒。夜襲灰山(今內蒙古寧城東南),敗故元軍,獲其部落人畜甚眾。行至北黃河(即潢河,今西遼河),故元軍驚懼而遁,明軍追擒其平章別裡不花、太史文通等。西路軍在沐英率領下,出古北口(今北京密雲東北),直搗高州(今河北平泉境內)、嵩州(疑為松州之誤,當在今內蒙古赤峰市西南)、全寧(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諸部,渡臚朐河(今中蒙邊境之克魯倫河),獲其知院李宣及其部眾。至八月底,北徵部隊班師回京。

  明太祖第五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至六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五次進攻作戰。

  故元太尉納哈出擁眾數十萬人。佔據松花江以北廣大地區,活動於遼東及遼河流域之間,為大明帝國在東北之大患。是年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國公馮勝為徵虜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南雄侯趙庸、定遠侯王弼為左參將。東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為右參將,前軍都督商焉參贊軍事,率師20萬人北徵故元太尉納哈出。朱元璋親自製定此次北徵方略:「駐師通州(今北京通縣),遣人觀其出沒。彼若在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宜以輕騎掩其不備。既克慶州,則以全師徑搗金山(今吉林雙遼東北),出納哈出不意,必可擒矣。」並遣投降明廷的原納哈出部將乃刺吾北還,勸降納哈出。二月初三,馮勝率兵抵達通州,偵知納哈出分兵屯守慶州。遂遣藍玉率輕騎乘天大雪出兵,殺其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奚,獲人馬而還。三月初一。馮勝等率師出松亭關,築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寬河(今河北寬城)、會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北)4城,駐兵大寧。五月二十一日,馮勝留兵5萬人駐守大寧,率大軍直搗金山。六月十九日,進至遼河之東,獲其屯兵3000餘人,馬400餘匹,進駐金山之西。時乃剌吾亦到達松花河,力勸納哈出投降。納哈出心懷二志,猶豫不決,先後多次派使臣赴叫軍駐地,以獻降為名,觀明軍虛實。在明軍大軍壓境。步步進逼的情況下,納哈出被迫投降。明得其軍民24萬餘人,羊、馬、驢、駝、輜重無數,最後肅清了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六月底,馮勝等奉命班師。令傅友德編集新附軍士,駐守大寧,以防故元餘眾進犯。

  明太祖第六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至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六次進攻作戰。

  二十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為肅清沙漠故元勢力,命永昌侯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為左右副將軍,都督僉事耿忠、孫恪為左右參將,率軍15萬人北徵。十一月十八日,藍玉獲悉故元丞相哈剌章、乃兒不花等逃人和林(今蒙古烏蘭巴託西南哈爾和林),遂由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發兵進討。二十一年三月,師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聞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屯駐捕魚兒海(今中蒙邊境之貝爾湖),間道兼程而進。四月十二日,進至捕魚兒海南岸,偵知脫古思帖木兒營在捕魚兒海東北80餘裡,藍玉遂以王弼為前鋒,率精騎直搗其營。元主毫無準備,正欲北行,忽聞明大軍至,其太尉倉卒率眾拒戰,被明軍擊敗,蠻子等數十人戰死,餘眾投降。脫古思帖木兒與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遁去。藍玉率精騎追擊於餘裡,不及而還,俘獲其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119人、吳王朵裡只、代王達裡麻、平章八蘭等2994人、軍士男女7.7萬餘人、馬4.7萬匹、駝4800餘頭、牛羊10.24萬餘頭、車3000餘輛,以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章甚眾。遂奏捷班師。

  明太祖第七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至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七次進攻作戰。

  是年正月初三,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晉王朱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各率師北徵。並以潁國公傅友德為徵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唐、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徵。敕王弼率山西兵聽晉王節制,其餘均聽燕王朱棣節制。三月初二,燕王率軍出長城古北口(在今北京密雲北),偵知乃兒不花等屯駐迤都(今蒙古蘇赫巴託之達裡甘戛附近),遂乘大雪直搗其營,攻其不備。三十日,師抵逝都,先派與乃兒不花有舊的觀童人營求見,大軍進圍其營,乃兒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數萬人、馬駝牛羊數十萬頭而還。晉王率軍出塞,不見故元人馬而還。

  明太祖第八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塞外故元進行的第八次進攻作戰。

  是年三月,明太祖獲悉大寧衛(今內蒙古寧城)北有故元蹤跡。遂命燕王朱棣選精卒自北平(今北京)抵大寧,沿河南北偵察元兵所在,相機進擊。兵至徹徹兒山(今地不詳),果遇元兵。大敗之,擒其將索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追至兀良哈禿城(今地不詳),遇故元哈刺兀,又大敗之,遂凱旋。

同类文章

孤注一擲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頭——代國的建立與滅亡   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稱代王。此人生而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長發委地,相貌英偉,經過三十多年苦心經營,兼併鄰近諸部,擊高車,破沒歌部落,攻伐劉衛辰部,節節勝利。他至此自稱代王,並與同屬鮮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廣結姻親,大具開國氣象。可惜什翼犍生不

梟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所以史書上也有稱他為寒漪的。   在中國史書上對寒浞這位君王的評價卻是很糟糕,說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

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對東漢開國皇帝,神武不可測,允冠百王的劉秀卻知之甚少。這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帝的劉秀名氣顯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幾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作為方面絲毫不遜色。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漢

明清皇帝用人:鹹豐疑人敢用崇禎疑人敢殺

「用人不疑」與「疑人不用」是孟不離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後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歷史上犯過錯誤、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該疑而不用,還是用而不疑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方面我拿崇禎和鹹豐做個比較。   崇禎皇帝:用一個殺一個最後全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

永樂皇帝與武當山的故事

 到武當山旅遊的人大都是衝著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鬼斧神工的金頂造極、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而去。然如果到武當山旅遊前能了解到武當山與明朝永樂皇帝的一段歷史有關,那遊覽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率領的北方軍隊和建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來時糊塗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後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

宋太祖的「 誠信 」公關

1964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吳越。誰知吳越國王錢俶親自拜見趙匡胤,並獻上了吳越國的地圖,以示臣服之意。   趙匡胤見錢俶來訪非常高興,便留他在汴梁遊玩談心,而錢俶卻在暗地裡賄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為他說話保住吳越國,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趙普更是他的重點公關對象。對此趙

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徵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

楚宣王的煩惱

  1.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國力強盛起來,楚將昭奚恤由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權勢越來越大。   2.楚宣王聽說大臣們都爭相去討好昭奚恤,其他諸侯國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讓他感到悶悶不樂。   3.一天上朝時,楚宣王問大臣們:「寡人聽說北方的國家都害怕昭奚恤,有這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