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上的黑果子怎麼吃(餵飽蠶寶寶的桑樹上)
2023-05-01 13:26:59 1
春意正濃,又是一年一度中小學生鬧著要養蠶,養完寫感想交作業的好時節,您家孩子提出需求了嗎?
蠶寶寶吃桑葉
圖片來自:全景網
蠶寶寶們要吃桑葉才能長大,所以擦桑葉餵桑葉的辛苦,想必好多人都體驗過。但最費勁兒的,還是採桑葉。
去年春天,我們編輯部也掀起了一波養蠶熱潮,於是中午頂著大太陽出門找桑葉就成了日常。後來我們發現,工作園區裡就有桑樹,這給我們省了不少事。
吐絲結繭變蠶蛹
圖片來自:123rf.com.cn
等到春末夏初,大家含辛茹苦養大的蠶寶寶們結繭了嗎?結了!園區裡的桑樹長出酸甜多汁的桑葚了嗎?
長了,但賊難吃。(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時光流轉,採桑不能停
相傳植桑養蠶這事兒,能追溯到黃帝夫婦那時候:黃帝教人種桑,他的夫人嫘祖教人養蠶。
嫘祖養蠶
自此之後,桑樹隨絲綢而貴,數千年來始終為人所看重。
蠶絲織綢
圖片來自:全景網
話說當年,齊魯之地宜栽植桑樹,如果能在那兒擁有千畝桑林,那可就富得流油了。
唐朝詩人杜牧詩中所言隱士高人,「深處會容高尚者,水苗三頃百株桑」——只需擁有少許田地和桑樹,就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桑樹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桑樹ID卡
攝影:王辰
桑,別名桑樹、家桑,原產於我國中部及北部的山野之間,現於全國各地都有栽種。古人所謂桑,有時亦指蒙桑、山桑等野生種類。
桑樹為喬木,有時灌木狀,高可達10米,葉片卵形,有時分裂,邊緣具齒;花小而分雌雄,雄花聚為穗狀,雌花聚為小球狀;果實聚為橢球形,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
古人大都認為桑蠶之事應該是女子所為,上至后妃,下至村婦,誰都不能荒廢桑蠶之事。歷代也都有關於採桑女的故事流傳。
宮蠶圖卷
圖片來自:全景網
先秦時候最出名的採桑女,大概就是魯國秋鬍子之妻了。
當年秋鬍子新婚沒多久就外出做官去了,等到功成名就返回家鄉時,遇到一位美女正在採桑,於是他用輕佻的言語上前去跟姑娘搭訕,說是「採桑不如見郎」,結果可想而知,姑娘一口回絕。
「秋胡戲妻」拓片
等到秋鬍子回到家中,發現剛剛那位美女正是自己的妻子。妻子怒斥秋鬍子好色淫佚﹐轉而就投河自盡了。這之後,世人就常用"秋胡"來泛指愛情不專一的男子。
此段故事被多種地方戲曲演繹,至今仍有唱段流傳。
《大明宮詞》中經典皮影戲
「採桑女」
歷史故事裡還有許多採桑女,她們都很美麗,雖然總是被人調戲,但都保持了堅貞——或是悶頭勞作不理國君,或是吟歌賦詞巧對惡徒,總歸留下了許多佳話。
圖片來自:《刀鋒1937》
你說妖樹喪氣,我說果子真香
到了明朝之後,華北民間漸漸流傳出一種說法:深宅大院,講究「前不種桑,後不種柳」。因為桑樹諧音為喪,身懷妖氣,栽種不祥。
此說雖是諧音附會,卻是從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而來。書中記有一少女,思念遠徵在外的父親,便對家中的馬戲言道:若能迎父歸來,我將嫁汝。結果馬真就跑了特別遠遠,去把她父親給帶了回來。
然而他父親不許女兒嫁給馬,還把馬給殺死了。豈料馬皮卷了少女,落在桑樹上,少女化身成了蠶,馬皮則化作了包裹在外的蠶繭。桑樹承載了喪女之痛,此後乃有「桑言喪也」之說。
圖片來自:全景網
不管怎麼說,桑樹的果子確實味道甜美,名為桑葚(也可以寫作桑椹)。不過在古人眼裡,桑葚只能算是雀鳥的吃食。
至於人嘛,只有饑渴到不行才會採來食用——當年劉備在家鄉樓桑村招募義兵,糧草實在不夠,兵士才吃桑葚來充飢。
桑葚
圖片來自:123rf.com.cn
現在的人就不一樣了,桑葚酸甜可口,怎麼可能不吃它?
李時珍爺爺曾說,食用桑葚可滋補明目,於是很多人將它當作高檔水果,並發明了10086種吃法。
桑葚果醬
桑葚慕斯
圖片來自:下廚房
桑葚酒
新鮮桑葚子酸奶
桑葉與桑葚,有時不可兼得
我說桑葚好吃,你千萬不要以為只要能餵飽蠶寶寶的桑樹,結出的桑葚就一定酸甜可口——桑樹也是有很多品種的。
桑樹有雌雄株之分,養蠶的桑樹主要是用它的葉片,所以無論雌雄都可以,只要葉子產量高就好。用來養蠶的桑樹種,的確也有一些桑葚果子比較好吃的。
養蠶專用桑樹
圖片來自;全景網
而果桑是專門用來結果的,所以果桑都是雌株,並且對葉片的大小和產量也沒啥要求。
術業有專攻嘛。
果桑
當然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優秀選手,桑葉又大,又是果桑品種,可以果葉兩用。
其實果桑本身就來自蠶桑,是通過選育、雜交出來專用於產果的桑樹。可以說果桑和蠶桑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我們從所有桑樹中選果子更好吃,更豐產的品種來繁育作為產桑葚專用樹罷了。
我國收集保存的桑樹種質分屬15個桑種3個變種,是世界上桑種最多的國家。其中栽培種有魯桑、白桑、廣東桑、瑞穗桑;
白桑葚,口感綿密,含糖量高
圖片來自:123rf.com.cn
野生桑種有長穗桑、長果桑、黑桑、華桑、細齒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雞桑;變種有鬼桑(蒙桑的變種)、大葉桑(白桑的變種)、垂枝桑(白桑的變種)。
野生蒙桑果實較小,但枝幹柔韌性好,古人常用其制弓
攝影:王辰
所以,下次如果你看到路邊有桑樹結了小小的桑葚,不用費勁兒摘來嘗了,一般都不會好吃到哪去,又酸又澀。
你想想,要是特好吃,還能輪到你吃嗎?
隨堂考
號內搜索
《博物》微信公眾號開通「號內搜索」服務啦!
只要進入「博物」公眾號首頁,點擊左下方菜單欄中的「精彩內容」,再選擇第一項「號內搜索」,即可進入搜索頁面。輸入你想要查看的關鍵詞,所有相關往期內容都能看到哦。
撰文、攝影 | 王辰
微信編輯 | 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