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樹茶為什麼越來越火(古樹茶的八大悲哀)

2023-05-17 05:22:28 3

NO.1 品質優異的古樹茶大部分在新茶時期就被消耗完了;

這幾年古樹茶行業開始關注一個問題:普洱茶到底存多久好喝!

有人說不是越陳越香嗎,應該存期越長越好;

有人說古樹茶1~3年的存期最佳,因為這個時候山頭的特徵最鮮明;

有人說古樹茶5~10年的存期最佳,這種中期茶茶湯活力更好,有新茶的特點,有老茶的韻味;

那如果你問我,我會告訴你,沒有統一正確,標準的答案,要綜合來看,要就茶論茶;

比方在工藝、倉儲環節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在昆明倉儲的勐庫古樹茶,我們建議品飲存期在1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一般情況下,一年以上勐庫茶新茶的茶湯口感飽滿醇厚、花香高揚,口感衝擊力、韻味都在線;而隨著存期的加長,茶湯的飽滿度會下滑,

而易武茶區的古樹茶,我則建議最起碼要品飲3年或者5年以上的,因為新茶的口感確實平平,一股子青草氣,隨著時間的推移,湯感變得醇厚飽滿,水路變得細膩順滑,湯質也變得溫潤如玉,香氣愈發純淨,深邃;

再比方有些工藝出來的新茶,其口感、滋味、香氣、韻味都拉滿,但其未必就適合長期倉儲;有些工藝前期表現平平,甚至能喝到殺青的鍋味、青味,但後期卻異常的驚豔;

當然這個結論仍然不絕對,因為不同的地塊、樹種、樹齡都會影響,不能一桿子打死,要綜合品飲後才能下結論;

總的來說,大家已經逐漸意識到倉儲的重要性(或者普洱茶後期轉化的重要性),個人感覺是非常欣慰的,然而這個聲音似乎還不夠響亮,因為據我所知:品質優異的古樹茶,基本在當年就被消耗完了!尤其是名山古樹茶,真是可悲!

古樹茶的基礎核心價值是品飲價值,而品飲體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不同的呈現,這才是古樹茶最有魅力的地方,建議茶友在購買時候,直接詢問商家,什麼時候最適合品飲!

NO.2 膚淺的東西被重複一萬遍,深層次的東西少有人發聲;

古樹茶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才是古樹茶的悲哀!

古樹茶行業有著讓人頭疼的風氣:常識匱乏,認知兩極分化,價值評估混亂;

究其原因,就是這一句:膚淺的東西被重複一萬遍,深層次的東西少有人發聲;

從2009年開始算起,到如今古樹茶的市場教育已經超過10年,而事實上,大部分茶友對於古樹茶的認知依舊是膚淺的,開口談名山,閉口論古樹,很少有人去關注樹種、環境、工藝、倉儲;

比方倉儲,都說要通風、乾燥避光;可是如果在昆明,通風存茶,存出來就是一堆垃圾,可是我們看不到這樣的聲音;

比方連一個簡單的泡茶,大部分人只會為泡茶而泡茶,不斷的重複煮水、出湯、分湯;

要麼就是「裝、端、拿」,儀式感神秘感拉滿,內涵為零,

要麼就是給你一套方法,在這個茶上適用,在另外一個茶上就未必適用了;

極少有人去關注泡茶的水溫,幾度的水泡出來的茶最香,什麼茶用什麼水泡,選什麼茶具泡茶,陶器還是瓷器?

我曾說,80%的茶友喝不懂古樹茶,不僅喝不懂,也不會泡、不會藏,這並非危言聳聽。

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這些年茶行業的從業者說這個行業很難,即:古樹茶的價格上去了,而匹配古樹茶的知識卻很匱乏,當古樹茶真的流入市場時,消費者沒有足夠的理由去購買!

NO.3 和古樹茶相關的問題,民間水準高於官方水準

這句話換個方式就是說:高手在民間!

總的來說,古樹茶這個品類,民間是要走在很前面的。

這不僅僅是古樹茶的悲哀,更是古樹茶行業混亂的源頭。

打個比方,就拿品鑑來說:

到目前為止,任然找不到官方的品鑑標準,古樹茶的品鑑基本遵循的是團體標準或者民間標準。

你能搜到的官方品茶法就是五項因子和八項因子評茶法,民間高手都在體會古樹茶的湯香、韻味和體感了,你拿還在拿著條索看來看去,殊不知,條索在古樹茶的品鑑體系裡根本就不佔優勢!

再比方說工藝,官方給出普洱茶生茶毛茶的加工工藝就只有採摘、攤晾、殺青、揉捻和曬乾等幾項,初制工藝就算完成了!

但事實上,且不說要看茶制茶,就算是這幾項也是太過粗略了,在民間,在揉捻後,可能需要短暫的「發酵」,在曬乾後,還需要挑揀、發汗等等程序。

有人會問,高手在民間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非要一個官方標準呢?

殊不知,沒有官方的品鑑標準,古樹茶的品鑑變得五花八門,品飲體系混亂不堪,很多茶友已經走上錯誤的品飲體系卻不自知,甚至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都弄不清楚;

沒有官方的工藝標準,同一個山頭可能會出現無數種工藝,有的認為殺青要很輕,後期才有很大的轉化空間;有的認為要適度發酵後,普洱茶的青味、香氣才更好……

沒有了官方標準,茶友對於古樹茶的價值評判才會亂七八糟;

這難道不是古樹茶的悲哀嗎?

NO.4 炒作古樹茶,到底是誰的悲哀?

提到古樹茶,尤其是名山古樹茶,很大一堆茶友都會嗤之以鼻道:什麼天價普洱,炒作罷了!

炒作當然可恥,但我也不全然反對,此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但真正悲哀的不是這裡;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仔細查了一下,炒作有兩層意思:(1)指藉助媒體反覆進行誇大、不切實際的宣傳,以擴大影響;(2)指頻繁地買進賣出,製造聲勢,以從中牟利。 炒作基本的目的是人氣,也就是大眾的注意力,最終目的是名氣和金錢。

舉個例子哈:

2020年,號稱1700年樹齡的倚邦「太上皇」古樹茶的採摘權以202萬元成交。打著的旗號是:202萬元的守護!倚邦太上皇古茶樹春茶採摘權塵埃落定!

我們一條條來看:

1.反覆進行誇大有沒有?有的,我記得這件事情傳的沸沸揚揚,整個行業的愛茶人都沸騰了,賺足了眼球和人氣;

2.不切實際的宣傳,以擴大影響有沒有?有的,首先,懂的人都知道,「守護」不過是個幌子;1700年亦無跡可考;太上皇更不知從何說起了;

3.炒作的人從眾牟利嗎?不見得,因為古茶樹是茶農的,這202萬理論上應該交到茶農手裡;再者,這個茶出了茶園,大約很難說服茶友,這茶葉是202萬買來的,總之,我肯定不會花這個錢;換言之,這個茶不好賣;

這個案例是我覺的名山茶炒的最過分的一次,但我們復盤一下,炒作者得到了什麼?

1.人氣嗎?當時尚可,到如今,我已經記不得是叫什麼品牌在運作了;

2.賺到錢了嗎?正如上面所說,這個茶大約是不好賣的;真正賺錢的應該是茶農吧!

再說一個,讓大家看清炒作的事實:勐庫冰島茶王樹這幾年名聲大噪,2019年採摘權是88萬;2020年是99萬;2021年是168萬……

講道理一個公司或者個人去炒作,那肯定不是圖名,就是圖利,或者兩者皆圖了;但事實上名利雙收的不是炒作的人,而是茶農,是那顆古樹茶,並不是炒作者本身!

可以這樣說,炒作古樹茶的悲哀,不是古樹茶的悲哀,是炒作者本身的悲哀!

更甚者,這些年與冰島掛鈎的山頭古樹茶價格皆水漲船高;也是因為古樹茶原料價格的上漲,真正想收古樹茶的人越來越難,而這增加了造假者的利潤空間,給了其可乘之機;

這些年,名山古茶假貨俯拾即是,很難說與炒作沒有關係!炒作古樹茶的悲哀,這也算其中之一吧!

NO.5 95%品質優異的山頭古樹茶不被大家認知!

古樹茶的產區是非常大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保山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境內都有古樹茶。

而真正被大家認知、記住的山頭卻非常少!

一個勐庫鎮105個寨子內都有古樹茶,真正被人記住的,可能只有冰島,稍微懂一點的可能會知道:冰島五寨;再懂一點的可能聽過小戶賽、正氣塘、磨烈等等……

一個臨翔區,作為雲南巖茶的典型代表,人們也只認知了一個昔歸;

整個勐海片區,能記住的也不過老班章等數個寨子;

事實上,除了這些名山,不過是古樹茶產區的冰山一角,還有95%的山頭是不被大家認知的;

既然說道茶園,再說一條悲哀吧,名山古茶園淪為旅遊勝地,古樹茶過度採摘,古樹茶園生態多樣性破壞嚴重,毀林種茶現象層出不窮;

NO.6 常識匱乏!

實話實說,我們沒有理由去要求一個喝古樹茶的茶友像一個從業者一樣去研究古樹茶的原料、工藝和倉儲,畢竟會喝茶與懂茶之間還是有點距離的。

個人理解,懂茶是一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過程。比方拿到一款叫做冰島老寨的古樹茶,對於一個懂茶人來說,要知道這冰島好喝在哪裡,優點、缺點要瞭然於心,更要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好喝,嗯,是生態環境好了?所以山野氣韻這麼足;是工藝差了,所以出現了怪異的香;

而會喝茶則大可不必,喝茶最重要的品飲體驗,品飲體驗是來自身體、感官最真實的反饋,個人理解,尊重自己身體的真實反饋,而不受外界聲音的幹擾,這便是會喝茶了!

比方一款倉儲有大問題的老茶,你自己喝著一股子陳味,棺材板的味道,喝了整個味蕾都已經抗拒,你也表現的不舒服了,而周圍所謂懂茶人告訴你,這是老茶獨有的氣息,你便深信不疑,這便是違背常識!

再比方一款茶你喝著表現平平,與你的品飲經驗完全不相符,有人告訴你這是xx名山、xx樹齡的古樹茶、xx匠人製作,還拿出了圖片,講了故事,您就深信不疑了~

關於常識匱乏,我想向茶友們說一句話:您喜歡的,就是名山!

NO.7 認知兩極分化,

提到古樹茶,茶友的觀點大都兩極分化,

一方面認為古樹茶不過是普洱茶的一個小品類,什麼名山古樹,不過炒作而已,根本值不了這個價;另一方面認為古樹茶稀缺,品飲體驗頂級,當然應該站在所有茶類的頂端,

事實也是如此,從商品價格來看,古樹茶的價格也是兩極分化,同一個名山古茶,價格便宜的9.9元;貴的9999也不誇張;

我常說一句話:古樹茶是一個入行門檻極地,而天花板極高的行業,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便宜,也沒有想像的那麼貴。

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呢?古樹茶雖然經過是十多年的市場教育,也培養出一批懂茶,喜歡古樹茶的人,不過總的來說,仍然處於一個很初級的階段,源頭和終端的信息依然不對等,行業人才缺乏,良性內容缺失,消費者對於古樹茶處於一個模糊的狀態;

發布正確對等的信息,是每一個內容創作者的責任,不過就目前看來,任重而道遠!

NO.8 價值評估混亂!

古樹茶成為金融茶、期貨茶,成為資本的玩物,這難道不算古樹茶的悲哀嗎?

無論是制茶的還是喝茶的,這個行業的聲音很奇怪,大家似乎不約而同的再呼籲古樹茶的價值回歸!

而當你細問其什麼是古樹茶的價值,要回歸到一個什麼程度才叫理性時,大約很少人說清楚。

個人認為,古樹茶的核心價值分為兩塊:品飲價值和後期收藏價值,其他的價值都是這兩個價值的引申,因為文章長度,我們這裡不展開來講。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一味的降價並不代表這價值的回歸,而且也並不可能。

古樹茶這個東西值不值這個價,其價值的邊界線在哪裡,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