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特色美食(吃在街裡)

2023-05-12 22:00:38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這首陪伴著無數老青島成長並熟知的童謠,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可以說沒有比她更令人熟悉與親切的了,它說的就是島城最繁華的中山路一帶的場景,並在很長時間裡影響了無數的青島人。

「上街裡」,是老青島人曾經的時尚與難忘的記憶。那裡有老青島心中抹不去的點點滴滴,那裡有耳熟能詳、時常光顧的老店。那裡,一定也有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憶。今天開始,公眾號再次編發一組記憶圖文,也精選匯總了一部分熱心讀者過往的留言,讓我們隨著流逝的歲月,再去回望老街裡,那些我們曾熟悉的吃喝玩樂,找尋那些深埋於記憶中的老街裡情懷......

吃喝玩樂,吃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說起老街裡的吃,那更是歷史悠久、獨領風騷。從歷史上說,上世紀三十年代,青島作為中國當時的「一線城市」,城市各項發展迅速,餐飲業更是聚集了各種菜系與多國風情的餐館飯店。其間評出青島十一家一等萊館,這十一家著名菜館,包括了春和樓、順興樓、聚福樓島城餐飲業老三大名樓,均匯集在老街裡周邊。作為老青島這十一家一等飯店,後期會單獨編發一篇圖文,今天就不回顧那些久遠的回憶了。

吃在「街裡」,往近裡說,1996年青島推出了首屆十大地方特色小吃評選活動,推薦了十家特色餐館的十個特色小吃。其中,有五家也是位於老街裡或是周邊街道。新老交替的餐飲飯店、風味名吃,繁華的老店商鋪、應有盡有的百貨商品,拉近了市民與老街裡的距離。

天府酒家

天府酒家曾經是中山路北端最大也是最好的飯店,是那時候青島為數不多的南方菜系酒店。尤其是麻婆豆腐、幹煸肉絲、三鮮鍋巴等菜品獨具風味。

中山路北端,當年島城十大名小吃之一的「天府元宵」。(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曾經的天府元宵,更是人稱「元宵大王」,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中山路210號的天府酒家生意異常紅火。照片右前方,可見中山路「回民食品店」。

在評為十大小吃的10年間,天府酒家因各種原因曾數度轉型,先是從經營風味小吃的酒店改變成西餐廳。因經營慘澹,隨後又改成魯菜館。自轉型伊始,為了迎合新店的需求,天府元宵也隨之停產。雖然後續有過重新開始的嘗試,但隨著天府酒家的幾度易主,經營情況每況愈下。終於在1998年的元宵節,賣完了最後一斤元宵後,天府元宵從此消失了。

說起青島本地手工元宵,大老李的名號也可謂火遍半個島城,能在天津路一隅堅守數十年也頗屬不易。

劈柴院

當年的劈柴院,雖然破舊,但那時的味道卻是至今難忘的記憶。

昔日「劈柴院」的小巷內曾經店鋪林立,人流如織。「劈柴院」的諸多老店,一直為老青島津津樂道。隨著中山路商圈的衰敗以及市府東遷帶來的影響,「劈柴院」也隨之逐漸沒落。

改造前的劈柴院

讀者「午夜秋雨」留言:

那時我們也唱一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滿滿的童年記憶,那時劈柴院豆腐腦二分一碗,那調料配菜味道,是今天劈柴院豆腐腦沒法比的。

讀者「雨路」留言:

劈柴院的精髓在於它是一處小市民的文化集散地和旅遊樂園。來到中山路商業圈的人們,逛累了的腳踝只要再用上一拐腳的功夫便會領略到一處別開洞天的休閒之地。這裡有香醇不膩的豆腐腦,一碗下肚之後便口齒餘有豆香。若腹有空閒,還可以吃到幾隻軟糯滑爽的江南米糕或一小碗入口喉潤的特製小餛飩。一個飽嗝以後,腳下的步子不知覺地會移到江寧會館,那裡的鑼鼓敲得正響,各種曲藝節目粉墨登場,喝彩聲連綿不斷,好不熱鬧!這種場景從民國一直延續到文革之前,餘韻猶在耳畔迴響。

九十年代初的劈柴院(吳正中攝影)

讀者「丁克林」留言:

上個世紀70至80年代,那時候家住河南路上,早上上班前必須路過劈柴院,利群飯店那有一家早餐店,專營豆腐腦飯店,來一碗8分錢的豆腐腦(當時有二毛五分錢一碗的是紅燒肉滷子)。

早餐在此店吃過豆腐腦後就去上班,晚上回家前先到(江寧路)劈柴院上的利群飯店旁的另一家店,來碗雞絲原湯餛飩,當時一碗雞絲餛飩一毛九,餛飩裡有:(吃了很多年記得非常清楚:雞絲,雞蛋餅切成的蛋餅絲、海米、榨菜丁、香菜、本地老母雞 大骨湯,湯內添加少許醬油)每天晚上下班各來上一碗,這樣堅持了不知多少年,當時的工資僅僅才21塊,以後的第二年……第三年由25...29…34塊,一直這樣過來的,回憶起來那當時的日子過得非常甜美舒服,日子像首詩。

八十年代初的鍋貼鋪,三鮮鍋貼一斤50個,才2塊錢!

十多年前,改造一新的「劈柴院」也確實曾讓喜歡它的人們眼前一亮,但如今看來仍是嘆息惋惜聲一片。

那些延續至今的如「劈柴院」豆腐腦、「張家罈子肉」、「鍋貼鋪」、「李家餛飩」等,算得上是近幾十年來最代表青島本地特色的小吃了,也給無數老青島延續了劈柴院的記憶。

有不少讀者回憶說,中山路派出所旁邊的江南飯店和河北路上的生活林,都是滿滿的記憶!稍年輕的讀者則對劈柴院和三角地的烤肉記憶猶新。

曾經位於中山路派出所旁的江南飯店,如今已打通成了中山支路。

讀者「金色深秋」留言:

以前的「中山路商圈」,有一家很有名的「江南飯店」,(再早叫「全家福″),在中山路派出所南側,已銷聲匿跡了,很是可惜。

讀者「春和景明」留言:

難忘「江南飯店」的「陽春麵」,四方路小飯店的空心「油炸糕」。

中山路「美達爾」烤肉前的火爆場景,島城兩家最有名的燒烤店在這裡起步,在王姐燒烤開始紅火之前,「美達爾」的生意應該是最好的。後來兩家不但相鄰,也成了競爭對手。

後來「美達爾」搬到了不遠處的原打字機商店旁邊的門面,不斷擴大規模。

1989年,「美達爾」集團創始人陳文強投資5000元,在中山路與德縣路交界的三角地開設第一家無名烤肉店,面積不足7平方米。無名燒烤店很快在食客中有了口碑,生意越來越紅火,經常出現排隊買肉串的現象。1991年,在四方路又開設了第二家燒烤店,1992年正式註冊「美達爾」商標。

讀者「時性緣喜」留言:

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家住四方,小時候每年過年都跟著大人去街裡買年貨,一天可逛不完。等長大上班以後,和朋友逛即墨路每次必吃劈柴院的豆腐腦配餡餅或鍋貼,三角地那的烤肉烤魷魚。

讀者「幸福的小老頭」留言:

83年港務局中港裝卸二隊上班,當年發速遣獎後,下第二個早班,全班經常去廣東飯店,江南飯店等等聚餐,哈大白碗的散啤……滿滿的回憶!

讀者「譚琪文」留言:

三角地的美達爾電烤肉,魷魚在當時也很好吃,幾乎每次去都要搶一樣。

王姐燒烤可以說是島城最有名的同類品牌了,她家最早就是開在中山路德縣路路口,美達爾的旁邊,歷經不少變化的中山路,二十多年來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家王姐燒烤永遠在排隊。

讀者「心的方向」留言:

剛剛溜達了中山路到棧橋,然後又轉了火車站這一段。還在感慨河南路封路施工,電車改線中山路可以拉下大辮子行駛,馬路兩側的樹木換成了銀杏也長高了,不再會有梧桐。照片中的食品店是我以前必去的地兒,可以買好多好吃的而現在再去沒有什麼店可以讓我次次都進去了,偶爾會去三角地的王姐烤肉吃幾串魷魚和烤肉。走過熟悉的一條條街道,總會記起一些想念的人和事……

生活林糕點

河北路8號「生活林」老店

劈柴院河北路出口不遠,就到了生活林了。說起「生活林」,青島人一定都會非常熟悉,它曾經是老青島糕點行業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承載了幾代島城人的味道,同樣留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就像一位讀者留言「我們童年的回憶,少不了生活林的小眼鏡和枇杷梗」。曾經何時,中秋節能買上一盒「生活林」的月餅,那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

隨著市場帶來的不斷衝擊, 原本生意無憂的「生活林」業務與經營漸漸難以為繼。近些年來,隨著老式點心市場的逐漸復甦,「生活林」的堅守也終於見到了成效,記憶中的好味道,又慢慢回來了……

海濱食品商店

八十年代的海濱食品商店

海濱食品商店的歷史可追溯到1924年開設的「萬源永」南貨店。是青島最早的食品商店之一,也是當時中山路上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設的專業食品店。青島解放後曾陸續更名為「三陽食品號」、「海濱食品商店」、「躍進食品商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式定名為「青島海濱食品商店」。1990年,海濱食品商店對原有商店進行拆除擴建,建起總面積704平方米的3層樓商場,並推出了中山路第一家食品自選超市。

長青果品商店

長青果品商店

在老青島人的心目中,曾經的島城老字號長青果品商店和海濱食品店一樣,承載了一個時代幾代人的難忘記憶。長青果品店創建於1950年,在中山路曾經有三家店鋪。

電影鏡頭裡的長青果品商店

長青果品商店見證了青島解放後的半個多世紀裡,老街裡的多次變遷,她的起落也見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雖然從老街的店面上消失了,但我想許多老青島還會記得這裡。

長青果品店經營品種有1000多種,以果品為主,南北乾鮮果品、應時果品、加工蜜餞、水果罐頭、進口的外國果類等,皆可在此買到,是一個果品的王國。除果品外,另售幹海產品、菸酒糖茶、糕點飲料、熟肉製品、冷食冷飲等。 直到上世紀90年代,長青果品店生意仍舊不錯,2000年之後,隨著市場的衝擊,生意日漸冷清,直到陸續悄然消失。

不少讀者對天真照相館旁邊的「大冰磚」記憶猶新,不過我還是沒想起它的具體位置,可能沒有口福吃過的緣故吧~

讀者「知足君」留言:

中山路青島冷食部!(天真照相館往前走一點)好的冰激凌冰糕都在那裡有賣…當時只有那裡有賣紅豆冰糕的四分一隻…我的印象最深!

讀者「如意」留言:

小時候也去過天真照像館旁邊的小門頭房裡買過冰磚,那時一塊錢一個挺大的,小孩沒錢買一個,5角買半個,2角5分買四分之一個都行,吃在嘴裡又香又甜,那時的好味道只能在記憶裡了。

讀者「澤蔓老爹」留言:

冰磚是河南路上的糖果冷食廠產的,還生產高粱怡;別忘了中山路派出所旁邊的江南飯店和河北路上的生活林。滿滿的記憶。

讀者「流星雨」留言:

1979年的冬天,第一次來到青島,在中山路北端,快靠近膠州路口的地方,吃了一種五種顏色的冰磚,印象中冰磚是用淺蘭色紙盒子包裹著,打開後還有一層薄薄的膜,把膜撕掉就是五種不同顏色不同味道的冰磚,大冬天吃一次冰磚也是很涼很涼地,所以它一直在我的回憶裡......

小時候在青島的日子,最難忘的是去青島飯店吃一次大蛋糕和一袋牛奶,蛋糕你要多少服務員就切多少,松鬆軟軟地,味道很香濃,吃到嘴裡味道依然記憶猶新……

讀者「歲月靜好」留言:

三色冰磚是0.39元,我想的特清楚,地點在天真照像館隔壁。

餡餅粥

五十年代廣告裡的「餡餅粥」飯店

百年老店「餡餅粥」,位於臨近中山路的德縣路29號,創建於1926年,是青島歷史最久的清真飯店。

「餡餅粥飯店」主要經營北京風味的清真飯菜,製作的菜餚被譽為島上的清真正宗。餡餅皮薄餡大、汁濃味鮮,米粥香糯滑潤、美味可口。除此之外,「餡餅粥」的傳統名吃八寶雞、它似蜜、扒牛肉條、羊肉小餡餅等都別具風味,傳統的涮羊肉亦堪稱島上一絕。

中山路三角地是無數老青島難忘的回憶

三角地位置有幾家老青島熟悉的飯店,上圖左側,是曾經位於中山路、德縣路交界的「樂口福飯店」。該店菜系以魯菜為主,兼營其它菜系,其清蒸加吉魚、炸蠣黃、油炸全蠍等菜享有盛譽。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山東省飲食服務業學校及其前身青島第一商業學校將其作為烹飪專業的實習飯店。在「樂口福飯店」的旁邊,就是鼎鼎大名的「餡餅粥飯店」,許多年來生意一直都很是紅火。廣告牌下面還有一家「洞天小吃」的飯店。

一樓專門製作牛羊肉餡餅的小屋外,經常會看到排隊購買的消費者。

本世紀初,隨著中山路的又一次改造,「餡餅粥」原址被拆除。在老店拆除後,「餡餅粥」曾經歇業十年之久。後來在市、區兩級政府多方扶持下,2010年方才重新裝修並恢復營業。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還真不知道什麼叫上「街裡」了。小的時候,能有機會跟著大人上「街裡」,是每個孩子開心的夢。因為那裡有很多平時吃不到、見不到的東西。

萬香齋

中山路164號,原「萬香齋」門店舊址

說起「萬香齋」,青島人基本都知道。它是久負盛名的老字號,曾經的青島肉食品牌的龍頭,是青島肉類行業唯一的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曾經緊鄰中山路「劈柴院」大門洞、位於中山路164號的「萬香齋」食品零售店門市部,估計年輕一些的人們不會知道了。但當年在此購買扒雞、燻魚、豬頭肉的熱鬧場景,每日裡排隊的人從店裡一直排出很遠的興隆景象,依然會讓很多老青島有著較為深刻的記憶。

讀者「常青藤」留言:

萬香齋在青島那是一個響噹噹的老字號,我今年到了本命年了,在年輕時經常去中山路店去買上一點,燻魚豬頭肉當時的豬頭肉才0.66元一斤3毛3就買半斤拿回去跟老太太倆人吃兩頓那叫一個爽,特別是參加工作後下了班,就經常會從中山路站下車步行至劈柴院旁邊的門店去買上點,現在老字號沒了,新的字號又不對口味,大家說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讀者「鷹揚虎視」留言:

中山路萬香齋,門口櫥窗裡擺放著一隻白雞(據說是蠟做的)每當路過那裡總要駐足凝視一番,還要不斷的用袖子擦著哈喇子,那時豬頭肉應該是七毛九一斤吧。

讀者「駿馬」留言:

萬香齋肉食品是我們島城人的最愛,味道獨特,由其是醬肚特有風味。真希望萬香齋肉食回歸。

黃島路四方路一帶,是老街裡最具人氣和煙火氣的地方。九十年代初開始更是開啟了二三十年的火爆。吃烤肉,首選就是去四方路。胖姐燒烤、馬家拉麵、苟不理包子、秦晉小吃、島城首家川菜館……這裡幾乎是無數人的美食聚集地。

苟不理包子

易州路與四方路交界,苟不理的牌子在這裡矗立了幾十年,一屜包子配上一碗餛鈍或八寶粥,成了很多老青島念念不忘的味道。雖然門頭有點破舊,但每日裡的顧客依舊絡繹不絕。

苟不理最初是市南區飲食服務公司下屬的「易州路飯店」。1985年春節後經青島工商聯牽線,從天津「狗不理」請來了兩個包子師傅,專心學習後,當年4月營業,為避免重名,特起名「苟不理」。對這裡一直記憶深刻,因為開業的當天,父親專門帶我到街裡排隊吃的第一次青島苟不理包子。

四方路烤肉

說到四方路,不能不提「胖姐」,那句掛在嘴邊的話:「弟弟(妹妹),我認識你,進來吃吧……」,雖然喊了許多年,但依然會讓人感到親切。

中山路歷經多次改造,卻依舊頹容難變,反而使這條百年老街愈發的沒落。四方路、博山路、易州路、濰縣路、高密路、芝罘路一帶,繁華喧囂的場景已成絕唱。

讀者「王穎」留言:

每個星期天都要去四方路市場去吃烤羊肉串,那時的羊肉串絕對正宗!可口好吃,兒子當時剛上小學三年級,每次都要吃五六十串!現在想想我都流口水了!難忘啊!

讀者「あけぼの」留言:

有幸我是個「街裡人」。我家住在四方路和博山路交叉口。青島最早的新疆羊肉串發源於此!那時候哪有錢,每天在煙燻火燎的孜然煙氣之中進進出出的我,竟沒有吃過一次那種地道的羊肉串......

讀者「一諾千金」留言:

曾經熟悉的博山路,四方路,在那裡生活居住了N多年,結婚生子,每到夏天門口的烤肉比比皆是,天德堂、十樂坊還有瑞芬茶莊……現在只剩回憶了。

讀者「Z.H.」留言:

最難忘的是四方路的烤肉,搭個帳篷,裡面馬扎子小桌,一塊錢5串,要十塊八塊錢的,一大把,肉不大,但那味道歷久難忘!

讀者「Summer」

小時候,我媽總是帶我去天德塘洗澡,每次都為我帶些糖果,有時候還讓我帶點玩具去玩,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跟媽媽去洗澡,洗澡後媽媽會帶我去四方路的小吃街裡吃點小吃,拉麵,烤肉,炒麵,包子......那時中山路非常有人氣,記憶裡的媽媽年輕漂亮又溫柔,懷念當年中山路的氛圍,私認為它是最能體現青島風情的一條街了,但它已在時代洪流中慢慢變得沒落,有些惋惜,希望它日後會重現活力吧

不知道改造後的四方路,還能否會有那些繁華喧囂的場景再現。

廣東飯店

五十年代廣州食堂廣告

很多人仍會記得當年的濰縣路與高密路口的廣東飯店,它的前身聚集了島城著名的「英記酒樓」,以及濰縣路與四方路口的合興隆等粵菜名店,於1956年公私合營成島城唯一的大型粵菜館,取名「廣州食堂」,總店位於濰縣路42號。所經營的粵菜糕點曾經無限風光,膾炙人口,至今令許多老青島念念不忘。「廣州食堂」曾一度改稱「長徵飯店」,後更名「廣東飯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國貨公司擴建被拆除,原址成為國貨公司東門。

讀者「荊森泰」留言:

永遠忘不掉的記憶中、60年代初在我上小學時,表叔帶我去青島咖啡飯店吃飯,可好吃了,每張飯桌上都有白色的桌布 ,裡面吃飯的人都文質彬彬的......還有永遠也再吃不到的廣東飯店的叉燒肉和叉燒包。現在想起來還是回味無窮......

博山路、四方路,估計很多年輕人想像不到這裡曾經的繁華喧囂。照片左側的「十樂坊飯店」與右邊的「天德塘」,是無數老青島難忘的老街裡情懷。(王挺攝影)

十樂坊鍋貼鋪

博山路35號的「十樂坊」老店

「十樂坊」這個牌子或許很多人不太知道了。但是對於老青島而言,這個牌子已不僅僅是小吃,更是帶著滿滿的歷史和回憶。在那個時代的青島,位於博山路上的「十樂坊」是與青島大包、春和樓蒸餃齊名的特色小吃,提起鍋貼,那就是當年的島城第一品牌。

老青島記憶最深的就是它家的三鮮鍋貼,白菜、海米、肉和木耳,餡像一個肉丸,一咬出湯,滿口香。2009年,歷經八十年風雨的「十樂坊」最終關門停業,這個老字號的停業消失甚為可惜。

中山路與德縣路三角地附近的鑫三角三鮮鍋貼,位於保定路13號,也是一家老店了。雖然環境相當一般,但味道一直不錯,稀飯特別清口,偶爾也會來這裡解解饞。

老街裡可以說承載著大部分青島人的記憶,每到周末或是節假日,中山路上就熙熙攘攘、人山人海。那時的中山路,在青島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逛街裡有著我們許多難忘的回憶。自1996年至今,中山路已經歷經多次改造,一個個老青島的記憶逐漸消失,曾經承載的繁榮喧囂已早已落幕,那些曾經的美食回憶,已成為見證百年老街變遷的縮影。

明日請繼續關注《吃在「街裡」,那些難忘的美食回憶!(下篇)》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