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最強美食攻略(西安最全的美食攻略)
2023-05-13 06:13:47 3
潛水多年,看帖無數,發現發帖的多是去外地旅遊的帖子,很少有本地人寫的介紹當地的美食。遊客對旅遊地點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能有多一點的本地人介紹自己當地的美食,娛樂,等等的帖子,相信會比很多遊客寫的更有含金量。我在這開個好頭吧。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本地人,又是地道吃貨一枚,覺得有必要把西安的美食好好寫一下。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全國聞名的美食或飯館,比如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狗不理,西安的老孫家,等等。這些飯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主要接待的都以外地人,外地遊客為主,本地人很少去這些地方吃,比如北京有幾個本地人去全聚德吃烤鴨的?其中的道理我就不一一闡述了。我所介紹的都是一些本地人認可的,規模不是很大,有特色的西安飯館。
回民飯館在西安的美食中佔了很大比例,我所介紹的也以回民飯館為主。
先說西洋市的吧
1、整個回民區最火的莫過於劉紀孝的臘牛肉了,從早到晚一直都在排隊,過年的時候要買他家的肉沒幾個小時隊排那可是買不到的,曾經有說法:左手火車票,右手劉紀孝,是過年回家最幸福的兩樣東西,其實他家肉挺鹹的,適合夾饃吃。隨著這幾年的物價飛漲,現在100塊應該只能買兩斤肉左右了。地址:西羊市和北廣濟街十字東南角
2、劉紀孝的對面就是東南亞甑(zeng四聲)糕,很多人把這叫成勁糕,靜糕,陝西的一道名小吃,起源於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粉餈」演變而來.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記載了53道菜中的水晶龍鳳糕便是此物,我大西安隨便一吃就是歷史,文化。這是一種類似甜飯的東西,一層糯米,一層棗子,。蒸好後,「滿滿」一大鍋,一層一層地熱氣騰騰的,買上一飯盒,就可以站到路邊開吃了,,吃起來「軟糯香甜」,涼了口感會「更筋道」。他家筷子得單買。
3、看到馬庚南糖招牌的人很多,不知道是什麼的人不在少數(包括一些西安本地人),就在西羊市和北廣濟街路口,對面就是劉紀孝和東南亞甑糕,其實他家不應該屬於西羊市,屬北廣濟街。那兩家的火爆顯得馬庚南糖家默默無聞,其實他家已經傳了幾十年了,現在是第三代和第四代,自產自銷,南糖就是核桃酥,花生酥這些堅果制的糖,酥脆香甜,適合逢年過節送親戚,外地來玩的帶些回去也不錯
4、劉紀孝家東邊就是劉家燒雞,西安回民賣的燒雞還是不錯的,至少比溫州那些加了麥芽精的燒雞強。燒雞講究個皮香肉爛,一定是燜煮出來的,吃了不能塞牙。回民賣東西都很牛,總是一副你愛買不買的樣子,都是吃貨們給慣出的毛病,誰叫人家味好呢,他家的雞胗子味道也不錯。再向東的劉家醬牛筋也可以嘗嘗。
5、不想在劉紀孝家排隊買肉的,可以買些鐵家的,賈永信的,這些都是老字號了,味道都差不多,有時別太信名氣。
6、反正西羊市那那麼牙長點路我就不按順序介紹了,西羊市除了劉紀孝家排隊,再火的接下來就是老米家泡饃了,一般建議不管是老米,還是大雨家中午以後就別去了,那湯都白渣渣的。老米家西邊有個老孫家泡饃館,此老孫家非彼老孫家,湯色黃亮,一看就是小茴香出頭,肉爛湯香,老味道,饃掰得很小,吃到嘴裡卻還是很筋道,廚師水平了得,在店內一張老報紙上一看才得知,原來是曾代表同盛祥去國賓館教過泡饃的孫少旭師傅掌勺,不過西安本地人比較認老米家。
7、西羊市裡麻乃家的的餛飩應該是餛飩裡的一個另類,,跟誰家的感覺都不一樣,牛骨的高湯,皮薄,牛肉餡還挺多,料香,油香,肉香氣皆濃,,無論誰寫回民街美食的時候都把他拉不下...也是在西羊市慢慢變成演變成對付外地人的街道後,一個不可多得的美食。
說了這麼些個回民的,來說一個漢民的。竹笆市,就是西大街鼓樓正對著的南邊的一條巷子,竹笆市中段路東邊(如家酒店對面),有一個手工菠菜面,紅色門頭很好找,新裝修的小店。第一次去是路過隨便進去的,後來就成這家的常客了。麵條是現擀現切的,真正的菠菜和面,臊子有肉的,素的,西紅柿,炸醬,油潑五種,招牌就是五合一臊子麵,麵條軟硬剛好,臊子多,味道足。其實西安的麵條文化博大精深,光是麵條的做法就不下幾十種,可是能做到像這家這麼精緻用心的真是不多。麵條口味適中,不像大多數回民美食一樣味道很重,外地人比較能接受,因為店是剛裝修過,很是乾淨整潔,不像回民坊上的飯館。到西安不吃麵說不過去,讓我推薦的話,他家應該是首選了。
現在繼續開始講回民美食。剛才西洋市的基本上講完了,現在從北廣濟街開始說,廣濟街以西大街分南北,西大街以南叫南廣濟街,北邊就是北廣濟街,北廣濟街的街口是百勝商場,商場橫跨在北廣濟街上,像個門樓一樣,就從百勝這個口開始介紹,每家的具體位置就不一一闡述,進去後留心看就能找到:
1、進北廣濟街2 3十米左手邊是老白家水盆羊肉,二十來年的老店,賣到中午就收攤,老白家在西安也是有名有號的,但我還是多喜歡些漢民的水盆羊肉多些,尤其是蒲城、澄城、渭南等地的,講究的湯清,肉爛,饃酥,而回民的水盆羊肉感覺是從泡饃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湯味料重,有花油,饃也是半發麵的託託饃,和泡饃用的一樣,吃的時候得泡著託託饃吃。肉還是相當的不錯的,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他家的醬牛肉也不錯,可以買一點跟水盆一起吃。
2、回民街賣柿子餅的很多,但懂行情的都認徐老大、徐老二的。老徐家柿子餅,季節不對時會看到他家門上寫著,老徐家柿子餅本年度已賣完,這是我見過最牛的告示。料足不摻假,不會用些色素的來上色,有黃桂核桃、果脯核桃、花生芝麻、八寶豆沙、葵花杏仁、葡萄乾 6種口味,也是小女生、小孩子們喜歡吃的。
3、老劉家泡饃,在老白家斜對面,門臉比較小。屬那種湯濃料重,坊間有米家的肉,劉家的湯之說,也有說外地人吃老孫家的,西安人吃老米家的,坊上人吃的是老劉家的,就指的是這個老劉家,在西安泡饃界名氣緊隨米家之後。廚師破湯標準化,從早到晚吃泡饃他家的都基本是一個味道。在他家掰饃一定要掰好了,廚師有可能讓你拿回去重掰。
4、這裡不得不說下輦止坡老童家臘牛羊肉,當年慈禧那老婆娘逃到西安時品嘗過,讚不絕口,由此西安的臘牛羊肉沾上了皇氣,有了名人效應,所以文人騷客、CCTV、MTV、XX主編到西安時,都免不得要把他家拍上一遍,寫上一回。童家後人為了個誰是正宗傳人,商標所有權歸屬問題鬧了好多年了,生意也是日漸低落,就剩下歷史文化了。
5、宏順祥滷汁涼粉,也算是西安的人氣小店吧,只賣中午,並且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是休假期。店小的可憐,基本上都是在馬路邊坐著的,掰個託託饃,交給師傅,師傅把切好的涼粉放到掰好的饃塊兒上,澆上一大勺冒著熱氣的滷汁,再加上芝麻醬、油潑辣子、芥末,再加個茶葉蛋或松花蛋(松花蛋必點)。吃時要象吃泡饃一樣蠶食,師傅有時看是新顧客也會在邊上喊:不要亂攪!!!這種小吃口味不是非常大眾話,本地人都是兩極分化,喜歡的愛吃的不行,不喜歡的根本就不去。我個人比較喜歡吃。
6、馬峰小炒下午五點鐘才會開門營業,一直營業到夜裡兩三點鐘,去他家吃首選一定是生肉小炒,新鮮的牛肉片現炒出來是和攬出來的牛肉塊是不同的,算是炒肉片和紅燒牛肉的區別吧,主要是口感更加鮮嫩。在西安生肉小炒裡他家的味道是最好的,沒有之一。也是西安小炒界的第一重口味,去他家千萬不敢再說辣子醋多的話,麻辣酸香各種出頭,一碗下去會讓你頭上冒汗,嘴巴打顫,麻辣香、醋香、油香口內餘長。曾在店內見一女生掰好饃後遞給服務員說:「不要辣子不要醋。」服務員斜著眼嘟囔道「不要辣子不要醋你來吃啥來了。」可見味道重是馬峰家的特色,有些女生都害怕。由於營業時間較晚,很多晚上喝過酒,嗨完歌的都會跑到他家美美的吃上一碗,一天的場子才算圓滿了。口味輕者慎重嘗試。近小皮院西口。
7、很多人說廣濟街北口果淵齋米家泡饃是真正的老米家,其實不然,這個米家也就十來年的歷史,說老米家一定是現在的老米大雨泡饃,三十多年了。名氣歸名氣,真正的吃貨是不會只考慮這些名氣的,味道才是硬道理,散落在坊間的那些老味道才是老饕們的追逐之處。果淵齋的泡饃在西安來說味道屬略為清淡的,就是調料味和油氣都不是很重,特別適合外地遊客的小女生們吃,所以他家一直有著良好的口啤。
寫到這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其實還有許多許多西安的小吃,美食。有些因為地方實在不好找,有些不是全天營業,有些的口味比較特殊大多數外地人應該接受不了,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個人建議來西安的遊客(除了把吃放在旅遊第一位的吃貨們可以不計),泡饃和面是一定要吃的,臘牛肉,甑糕可以買些帶走。剩下的根據口味和時間可以自己選擇,希望所有來西安的朋友吃的順心,玩的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