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下一句搞笑回復(溫水煮青蛙)
2023-05-11 17:16:39 1
原創 劉曉博
周末細讀《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2)》,一組貸款、存款的利率數據,讓我想起了「溫水煮青蛙」這個詞。
很多人會以為:全國各地的貸款利率、存款利率是大致相同的,或者非常接近的。如果有區別,也是貸款人情況差異帶來的。
其實不然。
即便你是一個信用良好的大企業,在不同地區申請同樣的貸款,其利率也是有顯著差異的。
一般規律是:在經濟發達、資金充沛的東南沿海地區,利率更低一些。中部、西部要高出一截;東北地區的利率,可能是最高的。
下面這幅圖,就來自《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2)》。
可以看出:在2021年3月的時候,全國四大區域的利率水平是東北>中部>西部>東部。
由於央行降準降息,全年利率在走低。到了12月的時候,四大區域利率水平是:東北>中部=西部>東部。
無論在哪個時間段來看,東部都是利率最低的,東北都是最高的。
央行對於東、中、西和東北四大片區(不含港澳臺)的劃分是這樣的:
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 10 個省(市);
中部地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6個省;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 12 個省(市、自治區);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等 3個省。
2021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分別佔全國的52.0%、22.0%、21.1%、4.9%,東部佔據絕對優勢。
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 62.3%、17.8%、18.7%和 1.3%
東北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萎縮得比較厲害。東北人口佔了全國的7%、經濟總量佔了全國的4.9%,但融資額增量只有1.3%。
上圖是2021年四大地區融資規模增量結構的分布。可以看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東北地區表內融資佔比大幅增長,表外大幅壓縮,政府債券融資大幅增長,企業債券大幅下降。
這是典型的經濟收縮時的現象。
表內貸款,是接受嚴格監管、比較規範的貸款;表外,則多少帶有點擦邊球性質的,比較靈活的貸款。可以看出,東北的「正規貸款」佔比大幅上升,這說明大家不敢在東北玩「表外」了。
政府債券佔社融比例越高,說明企業融資能力越弱。畢竟,政府債券信用度較高,大家更願意買。一個地區政府債券佔社融比例越高,說明經濟越沒有活力,大家對這個地區企業的債券認購率越低。
當然,利率水平高低更能說明問題。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企業、個人、政府的信用度普遍較高,大家向外借錢的時候警惕性越弱,更容易接受較低的利率。其他地區的錢,也願意到經濟發達地區來湊熱鬧。
反之,經濟活力不足的區域,貸款利率就會上升。當地的資金會外流,錢就會變少,大家防範心理也會提升。利率走高,有提前做撥備的含義。
在全球各地的市場上,我們也能看到:信用好的企業,其債券即便利率較低,仍然獲得熱烈認購;處於危險期的企業,即便債券利率很高,大家也未必願意買。
於是,在經濟活躍度不高、信用度較低的區域,就會出現一個惡性循環:企業越缺錢,錢反而越貴,越難以借到。
即便是優秀的企業,在這個區域裡融資也一樣利率偏高。
融資成本高,企業財務成本就高,競爭力就會下降。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溫水煮青蛙的效應。這樣,就倒逼一些優秀企業「跳出來」,也就是run(潤)了。
我又翻閱了《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1)》,發現在2020年的利率也是如此:
在2020年3月,東北地區的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1%,東部為5.35%。同樣貸款10億元,東部企業比東北企業平均每年節省利息760萬元。
於是,東北的企業輸在了起跑線上。
更有意思是的:東北地區的存款利率也比其地區高。
根據央行報告,2021年12月,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3年期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27%、3.32%、3.27%、3.35%,
這就更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意思了。
東北房價普遍不高,老百姓缺少穩定的投資渠道,選擇銀行存款、特別是定期存款的比例也偏高。
上圖裡紅框的數據,是各地住戶存款佔全國住戶存款的比重。
東北人口只佔全國的7%,但存款佔全國的8.7%。這跟剛才給大家看的社會融資增量東北只佔全國的1.3%,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查了一下2020年的數據,瀋陽人均住戶存款11.4萬元,超過了廣州;大連人均住戶存款10.5萬元,跟深圳不相上下。長春人均住戶存款7.6萬元,哈爾濱人均住戶存款7.3萬元,都超過了廈門、長沙、東莞、海口。
如果用「人均住戶存款」減去「人均住戶貸款」,獲得的結果是「人均淨存款」,則東北城市的排名就更高了。
比如哈爾濱2021年的人均住戶淨存款為4.12萬元,杭州、南京、深圳則分別為:-5.6萬元、-4.92萬元、-4.18萬元。
你沒看錯,杭州、南京、深圳、珠海、廈門、寧波、合肥、蘇州、廣州的人均住戶淨存款都是負值!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說明南方這些城市房價貴,大家買房子都要貸款。
其次,南方大城市增量人口多,很多外來移民要從零開始,所以貸款比例高。
第三,南方人理財觀念新,他們對通脹更敏感,不會被「溫水煮青蛙」,更多的錢放在了銀行理財、不動產、股票裡。
而我們的北方居民,尤其是東北居民,理財觀念相對老舊一些,存銀行、存定期的比例仍然偏高。
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吸收存款,東北地區的銀行給出的存款利率比南方更高。
銀行存款利率,就是無風險利率。
無風險利率高,股市會跌,樓市也漲不動。如果東北是一個單獨關稅區,有自己的股市,那麼一定是不活躍的。
只有無風險利率低,資本市場才活躍,大家投資欲望才上升,願意貸款、願意創業、願意擴大再生產。
遺憾的是:雖然東北居民在理財上偏好銀行存款,銀行也給出了較高利率,但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卻在下降。
根據央行報告,2020 年末,東北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 2.1 萬個;銀行從業人員 39 萬人。到了2021年末,東北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量2.1萬個,銀行從業人員 38.1 萬人。
看起來,網點數量都是2.1萬個,但從業人員下降了9000人。所以,網點一定也是減少的,只是四捨五入之後體現不出來而已。
銀行網點的減少、工作人員的減少,說明東北人口仍然在外流,一些網點被裁撤了。
以上,就是我閱讀《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2)》關注到的一些信息。
或許有讀者會問:東北怎樣才能振興?我個人的看法是:深化改革。
大社會、小政府應該是基本方向,鼓勵民間投資,改善營商環境,增加社會活力才能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