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美食鏡頭(電影中的美食色香味俱全)
2023-05-04 19:16:22 1
寫在前面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這些民間俗語都告訴我們吃是多麼的重要。在解決溫飽後,吃就會升格為一門藝術——世界上最接地氣又最高級、最豐富多彩又最必要的全民藝術,而做菜則是實現這門藝術價值的關鍵砝碼。
娛樂圈中把做菜講究到一門藝術的,謝霆鋒自然是不二人選,一出「十二道鋒味」搜羅了世界各地美味。而新片《決戰食神》中,謝大廚再度掌勺,以風味小飯館直面三星名廚的挑戰,勇氣難得!更難得的是,我們又可以在大銀幕上嘗遍無數美食。
電影中的美食,色香味俱全,連廚子都秀色可餐。平民到叉燒飯,高端到滿漢全席,你不會做?沒關係,下面我們手把手教你。
《食神》
提到美食電影,不得不說《食神》。電影視覺帶來的不僅僅是對於「食神」稱號的愛恨情仇,還有片中令人嘖嘖稱奇的「爆漿癩尿牛丸」。儘管現如今看來,「爆漿癩尿牛丸」早已不是什麼稀罕菜式,但在1996年,小小牛丸推動的「周莫」感情也如一個撬動港臺電影的支點,撩撥著大陸觀眾的情感觸覺。
另一道菜「黯然銷魂叉燒飯」也在電影上映後被廣大觀眾們紛紛效仿,片中薛家燕對黯然銷魂叉燒飯的評價堪稱經典:「叉燒的肉汁鎮在纖維裡面好似江河匯聚,裡面的肉筋被內力打碎,入口極之鬆化,再配合用火雲掌煎成的糖心荷包蛋,為什麼讓我吃到一碗這麼好吃的叉燒,如果我以後吃不到怎麼辦?」
經典菜式
——爆漿癩尿牛丸
爆漿癩尿牛丸的復刻關鍵,上好精瘦牛肉與姑蝦入餡兒,採用專用棒槌,經過幾萬次人工捶打,將牛肉碎筋。然後將姑蝦剁成蝦泥,加入調味,煮至半熟放涼放冰箱冷凍,時間不宜過長。後將牛肉餡做丸子狀,將凍好的蝦泥切條包在牛肉丸中。下鍋煮透即可。就跟小籠湯包一樣的道理,裡面的餡料是冰凍過的,在牛丸煮好之後將會呈現湯狀,咬太大力就會噴出湯汁,這就是爆漿!當然,你就別指望這牛丸能跟電影裡一樣比桌球還彈。
經典菜式
——黯然銷魂叉燒飯
可能不能讓食客黯然銷魂,但是讓人垂涎欲滴還是綽綽有餘的。這個復刻起來較為簡單,隔夜飯、溏心蛋,好叉燒,其中好火候才是好炒飯的關鍵,大火潤鍋,倒油,鋪滿鍋面後倒出來多餘的油,倒入隔夜飯,轉中火快速翻炒才是保證米飯粒粒分明的關鍵。別以為隔夜飯不新鮮,這叉燒飯一定要隔夜飯才香!
《金玉滿堂》
相較同時期的《古惑仔》系列,《金玉滿堂》雖然免不了契合主流的江湖道義,但白白淨淨的張國榮、趙文卓怎麼就那麼好看。
徐老怪案板上的刀光劍影不比江湖,開頭一分半行雲流水的菜餚長鏡頭,引人入勝。而趙港生一激動跳起來而暴露自己作弊的事實。滿漢全席是不是真的能復原已經不是關鍵了,畢竟猴腦也是杜撰,儘管是個決戰。
電影到最後點睛的大概是鍾鎮濤的《漫漫人生路》,像極了1994年的香港。「走在漫漫人生路 點點滴滴都幸福 為愛勇敢付出失敗從不在乎 哪怕我一生孤獨」而那長情的告白也莫過於「我去加拿大,才發現山口百惠哪有你好」。
經典菜式
——象拔、人造猴腦
《滿漢全席》的復刻宴被後人搞了幾萬次,林林總總的也有一些菜復刻的有模有樣了。但電影中的這兩道菜復刻起來卻有些難度,難的並不是味道而是如何體會電影中主人公的心情,畢竟二者都是國家保護動物。不過在電影中有關「猴腦」的處理方法,大家倒是也可學習一二,對付家裡不愛吃豆腐的小鬼們。片中用雞、鴨、牛、山雞、斑鳩腦同豆腐一起煮,再用椰子肉去掉豆腐的豆味,澆上滾油即可。
不過哪怕是假猴腦的樣子也挺血腥,所以這裡就只上一張劇照解解饞了。
《飲食男女》
與李安電影的初相識即結緣於此,不僅是細緻的烹飪過程,還有食色性也的字裡行間。看著朱老爺子熟練的殺魚、洗菜、片刀、切菜、擺盤,眼饞的胃,牽動的是欲。除了結尾的反轉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他的戲劇衝突與故事情節又細密,兩個小時的時長裡竟不覺得拖沓。
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幾頓飯,一是朱老爺子第一次給姍姍送的校園便當,小小的飯盒裡放了四菜一湯,無錫排骨、蟹肉菜心、青豆蝦仁、五柳雞絲、苦瓜排骨盅,當老朱的小飯盒一打開,頓時便引來眾孩童們的圍觀和羨慕。二是朱家寧與少年一同吃的街頭牛肉麵,單純的朱家寧輕挑眉梢,與吃飯間隙講出愛的真諦,又何嘗不是飲食男女呢?
經典菜式
——校園便當
校園便當裡的四味小菜復刻起來都沒什麼難度,關鍵還是要用時用心,無錫排骨,長排條切段,桂皮八角丁香小茴香冰糖一個也不能少,燉上個一兩個鐘頭,甭管是黃毛小兒還是耄耋之歲都能吃的津津有味。另外,老朱知道小孩子吃不了多少肉,又貼心的只挑出來兩塊肥肉相間的排骨放在便當盒裡,小小的舉動也正是老朱的「飲食男女」的心境轉變。
《印式英語》
女主人公最擅長製作的拉杜球貫穿了影片始終,從烹飪技巧中不難看出,又是一道沒什麼炫目的技巧但是個考驗功夫的小吃。從最開始在印度時,被丈夫輕視的女主只能通過他人對她手藝的好評中尋找安慰的落寞,到最終女主掌握英語,勇敢的在親人婚禮上致辭前,默默製作拉杜球堅毅的身影,可以說一門料理的手藝,支撐了著家庭中沒有地位的女主人公一路走過,陪伴著她終於超越自己,令其他家庭成員刮目相看, 也讓女主體味到了不一樣的人生。
經典菜式
——杜拉球(Gulab Jamun)
拉杜球是一道特色印度小吃,其名氣相當於咱們的豌豆黃吧!復刻這個小甜品,有這麼幾個步驟,鷹嘴豆粉打成糊狀,備篩鍋與油鍋。油鍋倒油開大火做油炸準備。將篩鍋放在油鍋之上,輕倒鷹嘴豆糊,上下甩動把麵糊篩出至油鍋內。注意,一定要大力篩,不然前面的熟了,後面的沒熟。炸至金黃撈出放在吸油紙上做吸油。同時製作糖水,備白砂糖和純淨水,熬製濃稠,關火。此時將熬製好的糖水倒入炸好的鷹嘴豆麵糊裡,便可製作拉杜球了。
《落魄大廚》
《落魄大廚》是筆者在某個深夜失眠的安撫電影,看名字也知道是個接地氣的簡單劇情的美食電影。《鋼鐵俠》的半個原班人馬的製作班底更增加了幾分好奇。
三個成年人與一輛破車,最後靠一個古巴三明治拯救了粉絲的心。在影片中反覆出現的那些泛著不健康光澤的或油炸或烤炙的食物,雖然看上去就沒什麼營養,卻不斷地撩撥著觀者的欲望,並散發著毫不扭捏的痛快勁。影片中出現的美食,如果擱在現實中讓觀眾們一口氣吃下去,估計沒幾個人受得了,可是隔著一層屏幕就沒那麼大的威脅了,對觀眾來說也就成了多多益善。
經典菜式
——古巴三明治
這原本就是一道街頭小吃,製作起來難度也不算大。當然電影中對豬頸肉的處理稍有難度,需要醃製一夜。除此之外,可能還需要購買薄荷葉、青檸、幹香草等一些中餐不常用的香料。豬頸肉加香料烤制,三明治也可用法棍代替,最好是再多塗些黃油,放在電餅鐺加熱,煎到焦黃程度,隨後就可按照網傳食譜中放入醃黃瓜等配菜了。
《美食、祈禱和戀愛》
雖然影片本身是一部頗具爭議的作品,但其中關於義大利美食的描畫,則讓人很容易產生要親自去體驗一番的衝動。
作為電影三大主題的第一部分,剛剛經歷失敗婚姻的女主隻身抵達義大利,在於美食的邂逅中完成了「自我重啟「的第一步。而美食,則串聯起了整個義大利場景。從女主剛到義大利時在嘈雜的咖啡館時不知所措,到和旅行中認識的新朋友分享美味的那不勒斯披薩,再到義大利之行結尾的家庭聚餐,甚至每一次義大利語課程都是與吃飯共同進行的,可以說作為整部開篇三分之一比重的美食,徹徹底底的為義大利旅遊業做了一次硬廣。不過友情提示,那不勒斯當地披薩的味道可是相當的「不可描述」哦。
經典菜式
——那不勒斯披薩
說起來,那不勒斯披薩也算是舌尖上的文化遺產了。除了傳統的披薩做法,三種官方變種:瑪麗娜瑞(西紅柿,大蒜,牛至和特級初榨橄欖油)、瑪格麗特(西紅柿,切片馬蘇裡拉芝士,羅勒和特級初榨橄欖油)和特別版瑪格麗特(西紅柿,來自坎帕尼亞的馬蘇裡拉芝士片、羅勒和特級初榨橄欖油)大家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配料發揮。至於能不能吃出影片中茱莉亞·羅伯茨那種幸福滿足感,就看你的造化了。
《大廚》
雖然《大廚》的劇情走向依然是傳統的知名主廚與經營者理念不合,又面臨降星危機,最終力挽狂瀾(雖然這次是依靠不知名的廚師幫助)獲得成功的略顯俗套的故事。不過美食番的核心當然還應該是美食啦。
看著不知名的小廚師傑克從影片一開始就對味道細節毫不退讓,到終獲賞識晉升三星主廚,卻依然在結尾與名廚爭論的不可開交,讓人不得不感嘆也只有具有天才能力的人才能對自己的關注的問題如此執著。而從傳統的法式大餐,到當時尚屬潮流的分子料理,到最中摘星的創新菜式,觀眾也通過電影的推薦飽了一波眼福,若是真在影院看了此片,怕是出門就要尋找就近的法餐廳,以彌補腸胃的抗議了。
經典菜式
——分子料理
估計大家對分子料理略有耳聞,說白了就是一種以噱頭為主的廚藝概念,在烹飪過程中運用化學或物理理論,將食物的分子結構重組,可以讓水果變成魚子醬的樣子,可以讓土豆變成泡沫的樣子,這樣菜餚就同時擁有了一種食材的質感和另一種食材的口感。不過,這種菜式要想在家做難度真的太大了,建議大家還是去試試真正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想必體驗更佳。
《甜心巧克力》
不得不說,影片中的志玲姐姐真是美到無暇,她飾演的上海留學生,經營著一家手工巧克力店,初戀的那份純粹始終無法釋懷,使她對於愛情既渴望又膽怯。在女主的心裡,巧克力的味道就是愛情的味道,無論是黑巧克力、松露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苦澀度與甜膩度的無數種搭配,形成了這個人類世界紛繁的愛情,可唯獨這個女人她沒有。讓一個沒有愛情的女人創造愛情的味道,她能做的除了一次次的失敗,就只剩下一次次的失敗。
《甜心巧克力》講的並不是愛情,而是等待。等待一個人,在路的盡頭撐一把傘,在深夜的窗口留一盞燈,在寒冬裡捧出一杯熱巧克力,在生命的盡頭送上一個吻。
經典菜式
——巧克力
越來越多的手工甜品房向廣大消費者開辦巧克力愛好者的培訓課程了,由此可見,巧克力也並不是什麼門檻極高的秘制佳餚。選用上好的可可粉或可可塊(可可粉需配搭黃油),採用隔水蒸的方法熬製巧克力漿,可在期間加入少量牛奶再次攪拌,呈粘稠狀後自然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室,5-10分鐘後取出。再次加熱到融化,再導入模具中自然冷卻即可。
影片中各式巧克力的做法也無非是更改了配料,其製作根本也並無其他,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不能過度加熱,一定要掌握火候喲,正如愛情一般,無論是什麼的愛情,更換的不過是對手,而成型的關鍵也不過是溫度。
《舌尖上的新年》
一個字,餓!兩個字,折磨!臺灣的「紅蟳米糕」,萊蕪大糖瓜,香港的圍村盆菜,一盆之中囊括雞、鴨、魚、蠔、豬、蘑菇,做法則要經歷煎、炸、燒、煮、燜、滷等幾乎所有中國做菜手法,讓人不禁油然升起一種「做中國人真好」的幸福感。
《舌尖上的新年》是真正適合也只能是在大銀幕上觀看的美食。影片的全部鏡頭都採用最新的電影器材拍攝,4K電影級的畫質,超高清解析度,觀眾可以身臨其境看清食材的每一個細節;高速攝影和顯微鏡攝影,則刻畫出肉眼看不到的美食瞬間的形態變化;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美食電影,滿足所有吃貨對食物的最終視覺想像。
經典菜式
——糖瓜、盆菜
《舌尖上的新年》本就是一本移動的菜譜,過年的味道總是樣樣經典。在片中出現的糖瓜、盆菜都是春節期間常見的家庭菜餚。糖瓜要注意火候和用油,盆菜講究的食材全、做法全,這和傳統中國新年的意義不謀而合。新春佳節,把酒夜話又豈能少得了一盆熱乎乎熱熱鬧鬧的圍村盆菜呢?要說做法,年飯總是親人聚在一起就好,吃什麼味道真的不那麼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