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3 16:11:21 1
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包括投料箱和垃圾箱,所述投料箱位於所述垃圾箱的上方,所述垃圾箱位於地坑中,所述投料箱上開有投料箱投料口,所述投料箱與所述垃圾箱之間設置有地面蓋板,所述地面蓋板上開有地面投料口,所述地面投料口位於所述投料箱的一側,所述地面投料口上設置有地面投料口蓋,所述地面投料口蓋鉸接在所述地面蓋板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化結構、適用性良好、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
【專利說明】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分為半埋式和全埋式兩種,一般半埋式垃圾收集裝置的投料口與普通小容量的地上式垃圾收集裝置相同,適合於投放小件垃圾和少量垃圾;而全埋式垃圾收集裝置的投放口一般與其內筒尺寸相同,垃圾投放簡單,但是投放口蓋較重,存在投放口打開困難和異味飄散的問題,同時由於地埋式設備安置於地坑中,出現事故需要維修時或者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地埋式設備將被提起,暴露的地坑對過往行人十分不利,特別是此類設備的地坑尺寸較大,甚至對過往車輛形成威脅。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已有垃圾收集裝置的結構複雜、適用性較差、操作不方便、成本較高、環保性較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化結構、適用性良好、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包括投料箱和垃圾箱,所述投料箱位於所述垃圾箱的上方,所述垃圾箱位於地坑中,所述投料箱上開有投料箱投料口,所述投料箱與所述垃圾箱之間設置有地面蓋板,所述地面蓋板上開有地面投料口,所述地面投料口位於所述投料箱的一側,所述地面投料口上設置有地面投料口蓋,所述地面投料口蓋鉸接在所述地面蓋板上。
[0006]進一步,所述垃圾收集裝置還包括地面安全防護裝置,所述地面安全防護裝置包括外筒、支架和防護盤,所述外筒布置在地坑中,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內側,所述防護盤與所述支架形成滑動副,所述垃圾箱位於所述防護盤上,所述地面蓋板嵌於所述支架內側與地面平齊。
[0007]再進一步,所述外筒、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均為正2η邊形,η為自然數且η≥2,所述防護裝置還包括配重組、I類起重繩、II類起重繩和雙槽定滑輪,所述傳動滑輪組包括I類滑輪和II類滑輪,所述I類滑輪和所述II類滑輪均為雙槽滑輪,所述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豎向穿過的豎向滑輪,所述I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水平穿過的水平滑輪,所述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每條邊的一側,所述I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頂點上;所述I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一側上,所述II類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所述一條邊一側對應的頂點上,所述雙槽定滑輪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的中點處,所述配重組包括雙槽動滑輪和配重塊,所述雙槽動滑輪安裝在所述配重塊上,所述I類起重繩固定在所述防護盤的一條邊上,所述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所述雙槽定滑輪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外槽、η個所述II類滑輪和I類滑輪後固定在所述防護盤的另一條邊上,所述防護盤的另一條邊與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相互呈對邊。
[0008]更進一步,所述地面蓋板、所述外筒、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均為正六邊形。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
[0010]1、投料箱投料口適用普通居民投放垃圾,地面投料口適用環衛工人投放垃圾,本實用新型同時設置投料箱投料口與地面投料口,可同時適用不同群體,使用方便、環保。
[0011]2、地面投料口製造和維護成本低,可用於任何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此外,該地面投料口尺寸大,適合大件垃圾投放,甚至可以用作地下垃圾站的投放口,大大美化城市環境。
[0012]3、地面安全防護裝置的應用能夠防止人或車輛掉進地坑中,保護居民和行人安全;該地面安全防護裝置生產和維護成本低,可用於任何地埋式設備的保護系統中;該地面安全防護裝置利用配重塊平衡防護盤上的負載,無外加驅動,節能環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與地面安全防護裝置分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與地面安全防護裝置配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6]參照圖1和圖2,一種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包括投料箱I和垃圾箱2,所述投料箱I位於所述垃圾箱2的上方,所述垃圾箱2位於地坑中,所述投料箱I上開有投料箱投料口7,所述投料箱I與所述垃圾箱2之間設置有地面蓋板3,所述地面蓋板3上開有地面投料口8,所述地面投料口 8位於所述投料箱I的一側,所述地面投料口 8上設置有地面投料口蓋31,所述地面投料口蓋31鉸接在所述地面蓋板3上。
[0017]進一步,所述垃圾收集裝置還包括地面安全防護裝置,所述地面安全防護裝置包括外筒5、支架和防護盤4,所述外筒5布置在地坑中,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5內側,所述防護盤5與所述支架形成滑動副,所述垃圾箱2位於所述防護盤4上,所述地面蓋板3嵌於所述支架內側與地面平齊。
[0018]再進一步,所述外筒5、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4均為正2η邊形,η為自然數且n ^ 2,所述防護裝置還包括配重組、I類起重繩、II類起重繩和雙槽定滑輪,所述傳動滑輪組包括I類滑輪和II類滑輪,所述I類滑輪和所述II類滑輪均為雙槽滑輪,所述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豎向穿過的豎向滑輪,所述I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水平穿過的水平滑輪,所述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每條邊的一側,所述I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頂點上;所述I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一側上,所述II類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所述一條邊一側對應的頂點上,所述雙槽定滑輪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的中點處,所述配重組包括雙槽動滑輪和配重塊,所述雙槽動滑輪安裝在所述配重塊上,所述I類起重繩固定在所述防護盤4的一條邊上,所述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所述雙槽定滑輪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外槽、η個所述II類滑輪和I類滑輪後固定在所述防護盤4的另一條邊上,所述防護盤4的另一條邊與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相互呈對邊。
[0019]更進一步,所述地面蓋板3、所述外筒5、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4均為正六邊形。
[0020]如圖2所示地埋式地面安全防護裝置,位於地坑中,包括外筒5、支架、防護盤4、配重組、I類起重繩和II類起重繩、雙槽定滑輪和傳動滑輪組,所述傳動滑輪組包括I類滑輪
a、b、C、d、e、f和II類滑輪a、b、c、d、e、f,所述I類滑輪a、b、c、d、e、f,所述II類滑輪a、
b、c、d、e、f均為雙槽滑輪,所述防護盤4與所述支架形成滑動副,所述外筒5、所述支架和
所述防護盤4均為正六邊形,邊依次記為邊a、邊b、......、邊f,頂點依次記為a、b、c、d、e、
f,所述外筒5布置在地坑中,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5內側,所述I類滑輪a、b、C、d、e、f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a、邊b、……、邊f上,所述I類滑輪a、b、C、d、e、f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頂點a、b、C、d、e、f上,所述雙槽定滑輪共有三個,記為雙槽定滑輪a、雙槽定滑輪b、雙槽定滑輪C,分別安裝在所述支架的邊a、邊C、邊e的中點處,所述配重組共有配重組a、配重組b和配重組c共三組,所述配重組a、b、c分別包括雙槽動滑輪a和配重塊a、雙槽動滑輪b和配重塊b、雙槽動滑輪c和配重塊C,所述雙槽動滑輪a、b、c分別安裝在所述配重塊a、b、c上,所述I類起重繩共有三條,記為I類起重繩a、I類起重繩b、I類起重繩c,II類起重繩共有三條,記為II類起重繩a、II類起重繩b、II類起重繩C,所述配重組a布置在所述支架的 邊a,所述I類起重繩a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a上,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a、所述雙槽定滑輪a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a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a上,所述II類起重繩a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a上,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a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a外槽、所述II類滑輪a、II類滑輪b、II類滑輪c和I類滑輪d,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d上,所述配重組b布置在所述支架的邊C,所述I類起重繩b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c上,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C、所述雙槽定滑輪c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b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c上,所述II類起重繩b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c上,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b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c外槽、所述II類滑輪C、II類滑輪d、II類滑輪e和I類滑輪f,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f上,所述配重組c布置在所述支架的邊e,所述I類起重繩c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e上,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e、所述雙槽定滑輪e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c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c上,所述II類起重繩c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邊e上,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c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e外槽、所述II類滑輪e、II類滑輪f、II類滑輪a和I類滑輪b,固定在所述防護盤邊b上。
[0021]所述I類滑輪8、以(3、(1、6^的滑輪旋轉軸線為水平,所述I類滑輪a、b、c、d、e、f在所述支架的邊a、b、C、d、e、f上的安裝位置與所述I類起重繩a、b、c在所述防護盤邊
a、C、e上的安裝位置和II類起重繩a、b、c在所述防護盤邊b、d、f上的安裝位置處於同一豎直線上,所述II類滑輪a、b、C、d、e、f的滑輪旋轉軸線為豎直。
[0022]所述I類起重繩a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和所述II類起重繩a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關於防護盤4的中心點對稱,所述I類起重繩b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和所述II類起重繩b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關於防護盤4的中心點對稱,所述I類起重繩c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和所述II類起重繩c在所述防護盤4上的安裝位置關於防護盤4的中心點對稱。
[0023]如圖所示地埋式地面安全防護裝置,所述防護盤4底部帶有墊腳,所述I類起重繩、II類起重繩均為鋼絲繩,無負載時防護盤4與地面平齊,所述外筒5、所述配重塊和所述支架均為混凝土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包括投料箱和垃圾箱,所述投料箱位於所述垃圾箱的上方,所述垃圾箱位於地坑中,所述投料箱上開有投料箱投料口,其特徵在於:所述投料箱與所述垃圾箱之間設置有地面蓋板,所述地面蓋板上開有地面投料口,所述地面投料口位於所述投料箱的一側,所述地面投料口上設置有地面投料口蓋,所述地面投料口蓋鉸接在所述地面蓋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垃圾收集裝置還包括地面安全防護裝置,所述地面安全防護裝置包括外筒、支架和防護盤,所述外筒布置在地坑中,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外筒內側,所述防護盤與所述支架形成滑動副,所述垃圾箱位於所述防護盤上,所述地面蓋板嵌於所述支架內側與地面平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筒、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均為正2η邊形,η為自然數且η >2,所述防護裝置還包括配重組、I類起重繩、II類起重繩和雙槽定滑輪,所述傳動滑輪組包括I類滑輪和II類滑輪,所述I類滑輪和所述II類滑輪均為雙槽滑輪,所述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豎向穿過的豎向滑輪,所述II類滑輪為供起重繩水平穿過的水平滑輪,所述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每條邊的一側,所述II類滑輪位於所述支架的頂點上;所述I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一側上,所述II類類滑輪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架的所述一條邊一側對應的頂點上,所述雙槽定滑輪安裝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的中點處,所述配重組包括雙槽動滑輪和配重塊,所述雙槽動滑輪安裝在所述配重塊上,所述I類起重繩固定在所述防護盤的一條邊上,所述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分別繞過所述I類滑輪、所述雙槽定滑輪的內槽和所述雙槽動滑輪的內槽後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條邊上,所述II類起重繩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雙槽動滑輪外槽、所述雙槽定滑輪外槽、η個所述II類滑輪和I類滑輪後固定在所述防護盤的另一條邊上,所述防護盤的另一條邊與所述支架的一條邊相互呈對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地面蓋板、所述外筒、所述支架和所述防護盤均為正六邊形。
【文檔編號】B65F1/14GK203767370SQ20142010165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王瑞豐, 詹建潮 申請人:義烏市一清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