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置天線及其路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8:17: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路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置天線及其路由器。
背景技術:
現在智能家庭終端路由器造型為獲得整體美感,造型時有突破傳統產品
外形,天線的布置和固定方式也各異,內置天線PCB板由於造型問題和避免其他器件的幹擾,最終選擇的固定位置絕大部分不適合快速裝配的生產需求,也不便於工作人員對天線的信號進行調試確認。內置天線PCB採用三種方式在路由器內固定: 1)內置天線PCB板直接粘貼在路由器的側壁上,此種方式對膠要求高,如果粘性不夠,內置天線PCB板容易掉落;膠體固化後,維修時內置天線PCB板不容易取下,取下後還需要重新用膠粘上,不方便維修;粘貼位置也是容易被外形限制;2)內置天線PCB板插焊在主板上,此種方式將內置天線PCB焊接在主板上,當主板PCB立式放置的時候,其他器件和走線容易對天線的場型造成幹擾,天線性能調整比較困難;3)內置天線PCB板通過塑膠卡扣卡在路由器的固定位置上,此種方式,塑膠卡扣容易變形老化,容易因為間隙問題導致異響,甚至造成內置天線PCB板脫落。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於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內置天線及其路由器,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內置天線PCB板在路由器內的安裝位置不便於信號調試及易脫落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內置天線,包括具有天線的PCB板,主控板,其中,其還包括用於將PCB板安裝在主控板上的天線支架;所述天線支架包括環形架,間隔設置在環形架上用於安裝PCB板的若干個安裝部;所述主控板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所述環形架的環寬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環形架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凹槽,所述凹槽自環形架的外壁邊緣朝向環形架的中心處凹陷。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環形架上位於凹槽處的環寬與所述卡槽相配合。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兩個凹槽之間設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上設置有若干個卡線槽。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環形架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限位部,限位部和第一凸起部之間的距離與主控板的厚度相配合。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設置有L型掛鈎,L型掛鈎包括垂直部,及將第一凸起部與垂直部連接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長度與主控板的厚度相配合。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垂直部上朝向所述水平部的一端設置有卡凸,所述主控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凸卡合連接的通孔。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安裝部包括設置在所述環形架的外壁上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長度與所述PCB板的長度相配合。
所述內置天線,其中,所述連接部的末端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PCB板的容納腔。
一種路由器,其中,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內置天線。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主控板上的卡槽與安裝有PCB板的環形架卡合連接,便於環形架與主控板的配合安裝和拆卸;環形架上各個安裝部的方位都不同,即環形架為PCB板提供了多個方位的安裝位置,利於工作人員通過將PCB板安裝在不同方位來調試天線的信號,提升立式路由器的通訊性能。PCB板通過天線支架與主控板配合安裝,可以避免主控板上的其他器件和走線對天線的場型造成幹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天線支架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一角度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天線支架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角度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天線支架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主控板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天線支架與所述主控板配合安裝時的第一角度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天線支架與所述主控板配合安裝時的第二角度使用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置天線,主要應用於立式路由器,如圖1-圖3所示,其包括具有天線的PCB板1,主控板2,及用於將PCB板1安裝在主控板2上的天線支架;所述天線支架包括環形架3,間隔設置在環形架3上用於安裝PCB板1的若干個安裝部4;如圖4所示,所述主控板2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所述環形架3的環寬相配合的卡槽5。
主控板2上的卡槽5與安裝有PCB板1的環形架3卡合連接,便於環形架3與主控板2的配合安裝和拆卸;環形架3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部4,則各個安裝部4的方位都不同,即環形架3為PCB板1提供了多個方位的安裝位置,利於工作人員通過將PCB板1安裝在不同方位來調試天線的信號,提升立式路由器的通訊性能。PCB板1通過天線支架與主控板2配合安裝,可以避免主控板2上的其他器件和走線對天線的場型造成幹擾。
所述環形架3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凹槽(31和32),所述凹槽(31和32)自環形架3的外壁邊緣朝向環形架3的中心處凹陷,所述環形架3上位於凹槽(31和32)處的環寬與所述卡槽5相配合。環形架3上位於凹槽(31和32)處的環寬比環形架3上除凹槽(31和32)處之外的環寬小,使得主控板2上卡槽5的寬度儘量小,增強主控板2上與環形架3配合安裝的部位的強度;同時,環形架3與卡槽5的卡合結構使得天線支架拆卸方便,便於維修。
進一步的,兩個凹槽(31和32)之間設置有第一凸起部33,第一凸起部33上設置有若干個卡線槽34;所述凹槽(31和32)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凸起部35,第二凸起部35上也設置有若干個卡線槽。當將PCB板1上天線的延長線焊接到主控板2上時,可將天線的延長線整理並卡入卡線槽34,避免與主控板2上的其它走線混雜在一起。較佳的,第一凸起部33位於環形架3的中心處的一側,第二凸起部35位於環形架3的中心處的另一側,即第一凸起部33上的卡線槽34靠近環形架3的一端,第二凸起部35上的卡線槽34靠近環形架3的另一端,使得PCB板1安裝到安裝部4上後,天線的延長線可以卡入距離較近的卡線槽34內。第一凸起部33的上表面與第二凸起部35的上表面平齊。當環形架3卡入卡槽5內後,第二凸起部35可以對主控板2起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環形架3在主控板2上晃動。
所述環形架3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限位部6,限位部6和第一凸起部33之間的距離與主控板2的厚度相配合。較佳的,所述限位部為兩個且對稱設置在環形架3的內壁上,環形架3與卡槽5卡合連接時,如圖5和圖6所示,主控板2位於限位部6與第一凸起部33之間,限位部6對主控板2進行限位,防止環形架3相對主控板2晃動。
所述第一凸起部33上設置有L型掛鈎7,L型掛鈎7包括垂直部71,及將第一凸起部33與垂直部71連接的水平部72;所述水平部72的長度與主控板2的厚度相配合;所述垂直部71上朝向所述水平部72的一端設置有卡凸,所述主控板2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凸卡合連接的通孔8。
所述卡凸為圓弧形,所述L型掛鈎7為彈性掛鈎,垂直部71與第一凸起部33之間的距離大於主控板2的厚度;卡凸上設置有導向面,將主控板2自垂直部71的末端朝向水平部72一端推動時,主控板2的頂部沿著導向面運動,此時垂直部71被主控板2撐開,L型掛鈎7發生彈性形變,當主控板2繼續沿著導向面運動至卡凸與通孔8卡合的狀態時,L型掛鈎7恢復形變,此時L型掛鈎7與限位部6對主控板2共同限位,使得天線支架與主控板2的連接更為牢固。
所述安裝部4包括設置在所述環形架3的外壁上的連接部41,所述連接部41的長度與所述PCB板1的長度相配合,PCB板1通過塑膠粘貼在連接部上。所述連接部41的末端設置有用於容納所述PCB板1的容納腔42,因此,即使PCB板1沒有被牢固的粘貼在連接部上,從連接部41上掉落,PCB板1也會掉入連接部41末端的容納腔42內,而不會脫離天線支架。
所述容納腔的頂部設置有限位板43,用於防止PCB板1自容納腔42內掉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路由器,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內置天線。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置天線極其路由器,主要應用於立式路由器,其包括具有天線的PCB板,主控板,及用於將PCB板安裝在主控板上的天線支架;所述天線支架包括環形架,間隔設置在環形架上用於安裝PCB板的若干個安裝部;所述主控板上對稱設置有兩個與所述環形架的環寬相配合的卡槽。主控板上的卡槽與安裝有PCB板的環形架卡合連接,便於環形架與主控板的配合安裝和拆卸;環形架上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部,則各個安裝部的方位都不同,即環形架為PCB板提供了多個方位的安裝位置,利於工作人員通過將PCB板安裝在不同方位來調試天線的信號,提升立式路由器的通訊性能。PCB板通過天線支架與主控板配合安裝,可以避免主控板上的其他器件和走線對天線的場型造成幹擾。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於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