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正宗吃牛肉丸的方法(潮汕人是這樣讓牛肉丸彈牙的)
2023-05-21 06:01:39 1
丨舌尖上的蹦床丨
- 風物君語 -
「願災情快快過去,望大家平安。」
何炅在9月1日轉發了一則微博,
呼籲大家關注廣東汕頭的暴雨災情。
如今汕頭的內澇逐漸退去,
除了積極捐款捐物,
在外地的我們能做的,
便是吃一口潮汕牛肉丸壓壓驚了。
▼
「每次從外地回家,都要吃碗牛肉丸粿條才舒服」。這是多少在外鄉工作潮汕同胞的心聲。
▲ 牛肉粿粉,裡頭有牛雜和牛肉丸。圖 / 汕頭生活指南
潮汕海鮮,當地的才新鮮;粿條想在外地吃到,幾乎是不可能了;從汕頭髮源的牛肉火鍋處處有,但有踩雷的風險。唯有牛肉丸,在某寶的助力下,冰鮮的隔天就能送到家,隨時隨地解饞解餓。
與聽起來讓人黑人問號的潮汕話同理,潮州菜也是博大精深。想吃懂潮汕菜,只需從一粒小小的牛肉丸開始。
丨今日可食用乾貨丨
不產牛的潮汕,牛從何處來?
潮汕牛肉丸怎麼可以那麼彈?
配什麼醬,牛生才可以「丸整」?
01
不產牛的潮汕,牛從何處來?
潮汕地區在哪?
▲ 製圖 / Q年
同是潮汕人,都是潮汕的吃食,憑什麼統一稱做「潮州菜」?從隋朝到民國,今天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被統稱「潮州」。精明的潮州商幫在各地設有「潮州會館」,人們藉由會館,逐漸明白了這幫從廣東東北部來的商人偏愛的吃食,「潮州菜系」開始傳播。
▲ 潮州八景之一的龍湫寶塔,地上散落著木棉花。圖 / 視覺中國
即便今天這「三位兄弟」已經各自設市,它們的菜依然延續了「潮州菜系」的叫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懷抱著綿長海岸線的潮汕人,自然是吃海鮮的一把好手。
▲ 潮州饒平市場,攤主正在售賣海瓜子。攝影 / 耳東塵
在韓江、榕江、練江三大主幹河流的衝刷下,潮汕地區土地肥沃,是種植各種穀物的好地方。發源於潮州鳳凰山的遊牧民族畲族,喜歡用新米祭祀神靈。本土潮汕人吸收了這樣的習慣,創造出了用米粉、糯米粉、麥粉、薯粉製作的糕點和主食,統稱粿(guǒ)。它們美若天仙,外形像玩具一樣吸睛。
▲ 紅桃粿配功夫茶。攝影 / 耳東塵
那潮汕人是怎麼盯上牛的呢?農耕文化下,牛像寶貝一樣值錢,當然不能隨便吃。那些老牛、病牛棄之可惜,肉質還糙。中原人喜歡燉,牛肉中粗大的肌肉纖維被燉得軟爛,香料的滋味也隨之燉進了肉裡,但這不符合潮汕人對原汁原味的想像。這就逼迫它們鑽研出一套「庖丁解牛」技法——順應牛肉不同部位的紋理切出花樣繁雜的薄片,涮著吃,口感嫩,還香甜。這就成為現在我們吃的潮汕牛肉火鍋。
▲ 牛肉火鍋店的專業切工正在分割各個部位的牛肉。攝影 / 耳東塵
嫩肉都用來做火鍋了,較韌的牛腿肉也要充分利用。上個世紀中期,潮汕人結合了客家人做肉圓和海邊人做魚丸的方法,發明了以黃牛腿肉為原材料的潮汕牛肉丸。半個多世紀過去,牛肉丸隨潮汕人對牛肉精細分割的技藝流傳下來。
▲ 已經做熟的牛肉丸。攝影 / 耳東塵
到今天,潮汕地區依舊沒有成規模的養牛場,靠著從雲貴川購買黃牛,滿足著當地約2000萬的人口對牛肉的渴望。
02
它怎麼就可以那!麼!彈!
周星馳《食神》裡頭不斷往外滋水的「撒尿牛丸」,實際上是貢丸的誇張版,前身正是潮汕牛肉丸本尊。差異在於「撒尿牛丸」裡頭包著皮皮蝦做的餡,而潮汕牛肉丸是實心的。在2015年,潮汕地區的牛肉丸每日外銷就可以達到40噸,不愧是一張潮汕的美食名片。
▲ 撒尿牛丸。圖 / 《食神》
吃潮汕牛肉火鍋,如果去得早,可以幸運地點到手打的生丸。畢竟牛肉丸大多是已經煮熟再售賣的,生的牛丸比較稀少。因為它敦厚老實,所以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煮熟。等待的間隙,你可以用漏勺燙上些脖仁、吊龍和匙柄等精細部位的牛肉吃,美滋滋。
▲ 食客往鍋裡下生的牛肉丸。圖 / 視覺中國
除了加入牛肉火鍋的豪華行列,牛肉丸更像平民天后,出現在潮汕街頭巷尾的粿粉店裡。早餐也好夜宵也罷,單點或者配上滑溜的粿條,圓圓滾滾的大丸子漂浮在透明清亮的牛肉湯上,裡頭還有燙青菜或芹菜粒。用筷子捅上一顆,蘸一蘸鮮鹹的沙茶醬或潮汕辣椒醬。咬上一口,肉丸就像在跟你的牙齒玩蹦床遊戲,口感「卜卜脆」,葷香又結實,這樣的體驗不是一般的食物能帶給你的。
▲ 牛肉丸店裡售賣的牛肉丸湯。攝影 / 耳東塵
製作牛肉丸的方法相當颯爽——工人把牛腿肉洗淨切大片,放在大木頭砧板上,手裡握著像秦瓊用過的鐵鐧一樣的不鏽鋼錘刀,不停地將牛肉捶成肉漿,過程持續約半個小時。空氣在摔打時嵌進肉泥裡以承載肉汁,肌肉纖維還可以保存完整。像打年糕一樣給牛肉上勁,才能賦予了丸子「彈跳的技藝」。
▲ 手打肉丸。圖 / 騰訊視頻@美食の結界
如果把帶肥帶筋的邊角碎料加入一起攪打,就成了更有嚼頭的牛筋丸。它的口感雖糙些,但勝在汁水豐盈,價格也更便宜。
▲ 加調料,攪打上勁。圖 / 騰訊視頻@美食の結界
捶成肉漿還不算完。這個時候會加入鹽、生粉和味精。混勻過後不停拍打,直到抓起後不下落為止。擠丸的動作也很有意思——左手抓肉漿,握拳將它從虎口中「噗滋」地擠出。持羹匙的右手瞬勢一挖,再輕輕放入70℃左右的熱水中定型就可以了。
▲ 擠肉丸並放入熱水中定型。圖 / 騰訊視頻@美食の結界
比任何一個地方都注重新鮮,是潮汕牛肉的特質。當地牛肉產業鏈已經相當完備,牛從外地買來後不急著殺,一定會在當地育肥一段時間。屠宰場宰殺一頭牛不冷凍、不排酸,直接送往餐廳,從生肉變成肉丸中間不超過6個小時。你在後廚甚至還能看到已經切割下來的牛肉,因為神經反射依然抽動的生猛現場。
03
配沙茶醬,牛生就「丸整」了
廚師把調味的權利交給食客,是潮汕菜又一處與眾不同的地方。當地人管這個叫「一菜一碟」,每一道特色菜配一味固定的調料。蘸與不蘸,蘸多蘸少,都取決於你自己。當地的滷鵝滷肉一定會配蒜泥白醋以及滷汁,蝦棗配桔油,蠔烙配魚露,普寧豆乾配韭菜鹽水,這與北京用麻醬配一切的飲食習慣完全不同。
▲ 普寧豆乾配韭菜鹽水。攝影 / 耳東塵
與牛肉相配的,是廣東和福建都會有的沙茶醬。用蝦米、魚乾、魚露、花生、芝麻、蔥蒜頭和辣椒做成,每一味單拎出來非鮮即香。不同於福建的沙茶醬,潮汕的更甜、辛辣度也更低。當地人覺得蘸丸子、蘸牛肉吃不但不會搶了肉香,海味原料和牛肉這兩者的鮮甜還能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牛肉丸配沙茶碟。攝影 / 耳東塵
湯底本身就混有沙茶醬水,是上世紀最古早潮汕牛肉火鍋的做法。潮汕人一直刪繁就簡,演變到如今白蘿蔔牛骨湯底,有的是白蘿蔔清水湯底,一側相伴的店家自製沙茶碟,凸顯了潮州菜的精緻。
▲ 包含牛肉丸的牛肉火鍋。攝影 / 耳東塵
不是所有牛肉丸,都擔得起潮汕的名聲。市面上牛肉丸品質參差不齊,有添加香精的,有加入讓肉丸變彈變脆的硼砂的,有用廉價肉替代的。汕頭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和汕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6年就通過了一個行業規範,只有牛肉含量達到90%的牛肉丸,才能叫「汕頭牛肉丸」。你如果要在網上購買,可要辨別清楚了。
牛肉丸只是一頭牛精密拆分後的一小部分,而更廣闊的潮州菜,風物菌將帶你慢慢嘗。餓了嗎?往家附近的潮汕牛肉火鍋奔去,是你吃到牛肉丸最快捷的方法!
今日一聊:你還吃過哪些潮州菜?
文丨百萬
圖編丨Geethan
參考資料
張新民. 《潮菜天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2
中國標準導報.汕頭:制定牛肉丸標準 牛肉含量應達到90%.20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