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春節的時候吃什麼最好(記憶十裡不同吃)

2023-05-21 02:55:09 1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雖然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寒來暑往對生活的影響已經遠沒有古時那般深刻,但中國人的「一年之計」,終究要等春節過完,四平八穩地開始。雖然不少傳統已漸漸消失,但畢竟還有一件亙古不變的傳統被保留下來,那就是美食。

腸胃,是中國人最有力度的傳承。元宵節可以吃成「湯圓節」,端午可以吃成「粽子節」,中秋可以吃成「月餅節」——美食似乎比什麼都更能傳承幾千年的文化源流。那麼,春節自古以來的頭號美食是什麼呢?

最容易被接受的答案,是餃子。對此有學者考證「餃子」與「交子」讀音相近,是取「更歲交子」之意。如果這一考證不假,那春節吃餃子的習俗至少要等到北宋才漸漸出現,因為唐代以前餃子的名字是「偃月形餛飩」。直到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記載春節在餃子中偷偷包些銀錢用於佔卜一年運氣的習俗時,已是明代晚期。

看來餃子並非「自古」的春節美食,那「以來」二字,餃子可擔當得起?其實,將餃子視為北方春節的標誌大抵沒錯,但在「南米北面」「南稻北麥」的地理大格局下,年糕、餌、粑這些米製品才算得上南方春節的「硬通貨」。這倒也不奇怪,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唐宋時期,「南食」與「北食」已各成體系,明清之後更是演變出了四大菜系,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雖不能說 「十裡不同吃」,但餃子遠遠稱不上山河一色了。

年糕:米製品的第一把「交椅」

漢朝小吃中出現了「餌」「餈」等花式,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食次》中詳細載有「白繭糖」的製法。相比於在唐代還頂著「餛飩」這頂「帽子」的餃子,年糕與春節的相遇可能早得多。

春節米製品的第一把「交椅」,非年糕莫屬。與「餃子」諧音「交子」一樣,年糕也很討口彩。年糕的「糕」好理解——從米從羔,指的自然是用米粉等蒸製或烘烤而成的溫軟食物,而年的意象就複雜得多了。

一說「年」源於「黏」。糯粉糕為「粢」,米粉糕為「餌」,兩者形狀、口感均與凝膏相似,入口後有種黏黏的快感,「年糕」即是「黏糕」。另一說則更具傳奇色彩:「年」指的就是新年,「年糕」一方面諧音「年年高升」,另一方面則意指年獸。農曆臘月最後一個晚上叫「除夕夜」,源於驅除「夕」獸這一典故——年獸的傳說與此如出一轍:相傳遠古時期每到歲末,一頭叫「年」的怪獸就會襲擊村落屠殺村民,百姓不堪其苦。後有高氏智者教大家以米制糕切成條狀放在村外然後躲開,等「年」飽腹之後再回村以求平安。此舉果然奏效,人們由此熬過了「年關」,那些糕點的製作工藝也便留傳下來。為紀念高氏,人們遂將其命名為「年糕」。

其實年獸在《山海經》《搜神記》《聊齋志異》等志怪典籍中均無記載,其傳說的形成時間可能比較晚,「高氏」這樣一個設定更是顛倒了「糕」與「高」的因果關係。而且,驅趕年獸的情節與驅趕夕獸的相似,更說不清彼此是誰「山寨」了誰。

褪去神話的外衣,關於年糕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典故。話說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平定越國稱霸,得意之下高築城牆為「萬世之業」,滿朝文武也以為從此可以縱情聲色高枕無憂,絲毫不把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放在眼裡。作為謀主的伍子胥見苦勸夫差不聽,心灰意冷下便吩咐道,若其死後國都被圍,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伍子胥死後吳國國都果然被圍,吳人在斷糧之際想起伍子胥的囑咐,在城牆底部發現了由糯米粉壓制而成的城磚——正是這些糧食,挽救了一城的百姓。此後,吳人每逢新年便要以糯米粉製成「城磚」以紀念這個「智勇深沉」的軍事家,漸漸便演化成年糕。

這一典故時間地點清晰、人物性格分明,看似比年獸的故事「靠譜」,事實上多半也是後人藝術加工出來的故事。不過有兩點可以確定:一是年糕歷史悠久,二是年糕發韌於長江中下遊地區。考古學家在浙江寧波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過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紀,水稻已經成為江南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漢朝小吃中出現了「餌」「餈」等花式,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食次》中詳細載有「白繭糖」的製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細細觀之,這已經與後世年糕的製法頗為相似。

最晚到了宋遼時期,百姓過年已普遍食用年糕——相比於在唐代還頂著「餛飩」這頂「帽子」的餃子,年糕與春節的相遇很可能早得多。

千餘年的發展讓年糕這一古老美食枝繁葉茂。寧波慈城水磨年糕自不用說,蘇州年糕、蒙自年糕名稱相似但風味形制截然不同,福州的糖粿、弋陽的米粿也都算是年糕旗下的分支,一種年糕,煮、炒、炸、蒸、燉百法皆宜而味道各有千秋,更為妙絕的是,年糕和麵皮軟綿的餃子不同,可以用印板壓製成各種形狀並佐以色彩勾勒出文字花紋。傳統一些的五福、六寶、如意,可愛一點的仙桃、玉兔、錦鯉……在古代的廚娘刀下,這些可愛什物不知給了多少新年最溫馨的祝福。

粑:一路向西的五花「粑」門

以伍子胥的家鄉為起點一路向西,就又到了年糕的「同宗」——粑的地盤。從蒼茫東海逆流而上直到橫斷山脈,依次出場的各省均有粑中名品,真是一江春水綠,兩岸粑香濃。

安徽是個粑「遍地開花」的地方,其中最有民俗文化氣息的,莫過於送灶粑粑。送灶粑粑是安徽無為、廬江等一帶的傳統小吃,按當地習俗,在臘月廿三,烤好的第一鍋粑粑要先用來祭灶王爺,這叫做「送灶」。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庭述職,直到正月初四返回人間,所以在灶王爺上天庭之初,家家戶戶都要「謝灶」。五湖四海「謝灶」者多,卻不知灶王爺對送灶粑粑會不會情有獨鍾?

再向西南走去,江西的粑可謂大米、糯米齊頭並進了。比較特殊的是鹼水粑,以大米磨漿,摻以鹼水,製成之後不是當餅吃,而是用來炒菜,與大蒜、臘肉都是佳配。比鹼水粑更另類的要數辣椒粑,顧名思義便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辣椒,江西人能吃辣的名聲,由此看來也是名不虛傳了。此外還有一味餃子粑,多出於景德鎮——在粑的世界裡,景德鎮恐怕可以將「瓷都」之名換上「吃都」了。

繼續向西,湖南的湘西餈粑是土家人的名點,自古有「二十八,打粑粑」之說。春節臨近時,家家都要打餈粑,心靈手巧者還要做出幾個超大型的餈粑,小則三五斤,大達十多斤,喚作「破籠粑」,象徵著「五穀豐登」。相比於貴州的花甜粑,湘西餈粑自有一股靈秀之氣,細膩了許多。在湖南之西的貴州,粑品類也極多,如黃粑、甜酒粑、洋芋粑等不一而足,其中最具「年味」的要數土家族的花甜粑。花甜粑的特別之處在於,要在一張宣紙上面寫上「福祿壽喜」等吉祥的漢字。尤為別致的是,並不是每個字都會在粑的兩面露出來的:「喜」字露兩頭,「祿」字露背露正,「壽」字露正不露背,而「福」字兩頭都不露,需要切開才知道有「福」。這些不同的「露法」,便讓花甜粑有了不一樣的風韻。

西進的最後一站,是彩雲之南,這裡又出了一道名點,那便是納西族的麗江粑粑。很多人到大理只聽過「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其實還有一句民諺叫做「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走」。比起文人騷客的風花雪月,這粑粑、酒、木工顯然更接地氣。粑粑之意是糧食蒸熟後搗碎做成的餅狀食品,看得出來是平民食品,麗江粑粑在製作過程中還要加入火腿、白糖、芝麻等佐料再經烤制,箇中滋味自然不是一般的糧食所能比擬的。

有趣的是,滇南還有一種與江南遙相呼應的美食:蒙自年糕。不同的是,蒙自年糕除了糯米之外,還要加紅糖、豬油、豆腐皮、香芝麻、玫瑰糖等佐料,蒸製出來呈深棕紅色,其味在甜香糯之餘,比江南各省的年糕還多了一絲鮮豔油潤。值得一提的是,蒙自最負盛名的還不是年糕,而是過橋米線——蒙自本身便有「過橋米線之鄉」之稱,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以糯米為原料的米製品大多被稱為餈粑,這裡的「餈」字即代表以糯米為原料,所以「餈粑」二字的重心在「餈」,單用一個「粑」字收尾,就未必由糯米所制了。不過小吃本為民俗,民俗即是約定俗成,本身也並不嚴謹。貴州的甜酒粑、江淮的蒿子粑粑由糯米所制,而江西的鹼水粑、安徽的小蒜粑卻又以大米為原料。在江南一帶,粑還可以當餅狀食物的統稱,比如蕎粑其實是蕎麥餅,所以在「粑界」還真不能望文生義,其原料是糯米還是大米,只能個案分析了。

餌塊:彩雲之南的田園牧歌

雲南人鍾愛餌塊,坊間自然也少不了餌塊的傳說。且不用說雲南十八怪中便有「米飯餅子燒餌塊」,炒餌塊這一道菜還因為南明永曆帝而得了「大救駕」之名。

雲南雖然坐擁麗江粑粑和蒙自年糕這兩大米製品中的佼佼者,但最值得一提的,還要數餌塊。餌塊是雲南美食的一張名片,同時也是雲南人過春節時的一大風物。古法制餌塊需先選取有黏性的大米置於甑裡蒸,至六七成熟時取出,再放入碓裡舂。這裡的甑與碓都是中國古代常用的農具:甑是古蒸器,有陶、瓦、鐵、銅多種形制,關中地區的名點甑糕便是用這一蒸器所做;碓則是舂器,分為碓窩和碓錐,多用於舂米。經過甑蒸碓舂,米已然成為了面狀,再經搓揉並做成磚狀,餌塊便成型了。

古代的雲南鄉村,舂餌塊是春節前後的一大盛景;而餌塊製成後,又是雲南人餐桌上的一道亮麗風景。以形論,餌塊可製成絲、餅、卷、塊;以烹飪方式論,餌塊燒、煮、炒、滷、蒸、炸無一不佳,足令人久食不厭。而春節的餌塊更是講究——為討個口彩,雲南人更製成刻有「喜」「壽」「福」等漢字或是魚、喜鵲等吉祥圖樣的木製模具用於壓制餌塊,這樣做出來的餌塊餅也便有了各種花樣,成為最可口的工藝品了。

看似一派「田園牧歌」的餌塊卻有著深邃的文化內涵。西漢史遊編著的啟蒙讀物《急就篇》中有「餅餌麥飯甘豆羹」之句,初唐顏師古有注云「溲米麵蒸之則為餌」,溲者,浸泡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又雲「餌,粉餅也」,五代南唐徐鍇在其《說文解字系傳》中又進一步解釋為「粉米蒸屑」,這裡的「粉」作動詞解。不難看出,雲南雖然地處中國邊陲,但其餌塊之味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遙遠年代。

以上幾種說法,以顏師古的「溲米麵蒸之則為餌」最為詳細。餌塊以大米為原料,如果將大米改為糯米,那便成了餈粑;餈粑也是先蒸後舂,如果先磨後蒸,那便是年糕了。由此看來,餌、餈粑與年糕如同一母同胞的三兄弟,而且它們共同的母親,正是水稻。

所以川滇黔桂一帶餌塊與粑的稱呼時常混同便也不奇怪了。或許是為了調和餌塊與粑之間的「矛盾」,貴州還真有一味綜合了兩種稱呼的小吃,那便是餌塊粑。

餌塊粑是布依族小吃。據布依族傳說,其先祖因躲避戰爭而向黔滇一帶遷移,因不便生火做飯,故將大米煮熟後以手帕或長布捲起隨身攜帶。長途跋涉之中,米飯難免飽受風吹日曬、滾壓揉擠。食用時將其切成小塊烤制,其形如人耳,遂得名耳粑,後漸演變成餌塊粑。

與雲南人春節舂餌塊相似,打餌塊粑同樣是布依族春節時的習俗,而其烹飪方法,也與餌塊如出一轍,無非是燒煮炒滷蒸炸。由此觀之,餌塊與餌塊粑很可能出於同源,至於布依族的傳說有幾分真幾分假,那便無從說起了。

雲南人鍾愛餌塊,坊間自然也少不了餌塊的傳說。且不用說雲南十八怪中便有「米飯餅子燒餌塊」,炒餌塊這一道菜還因為南明永曆帝而得了「大救駕」之名。雲南民間傳說是這樣講的:南明末期,李定國護送永曆帝朱由榔南逃,途經騰衝時已是疲憊不堪,飢餓難忍。此時有一戶農家不忍見皇帝挨餓,用火腿、雞蛋炒了一盤餌塊奉上。永曆帝龍顏大悅,不禁說了一句「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大救駕」之名由此而來。

此中的故事,與慈禧出逃、乾隆微服私訪之事如出一轍,自然是後人杜撰。雲南地理位置過於偏遠,等了二十餘個朝代終於等到了落難的永曆帝,怎能不讓他給當地美食留下一點傳說呢?不過若永曆帝真的吃過餌塊,那倒是可以猜一猜明朝這位末代天子能不能分辨出餌塊與粑的區別了。

永曆帝的口福止於炒餌塊一種,其實除了炒餌塊,雲南的小鍋滷餌塊、蒸餌絲、烤餌塊都是名點,如果永曆帝不是逃難而是微服私訪,說不定民間傳說裡的永曆帝還能吃上一頓「餌塊全席」,雖然原料單一,但菜品可是絕不擔心會重樣。

年糕也好,粑也好,餌塊也好,時逢春節,美味之中透得最多的自然是人間萬戶對新年的憧憬與期待,所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才不約而同將一個個吉祥的漢字寫在食物上,以求來年有個好運氣。

比起北方的餃子,南方這些米製品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些「年味」在寓意上的殊途同歸,或許才是中國美食最珍貴的意蘊所在。

作者:江隱龍

編輯:陸紓文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