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代為什麼不會製鹽(誰是古代第一個煮鹽人)

2023-04-29 15:41:02 1

早在古代時,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經懂得鹽的重要性,他們可以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可以不吃肉不吃好食物,但鹽卻不能離。

魏晉南北朝時,南朝梁蕭子顯編撰的《南齊書·卷四十一·周顒列傳》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衛將軍王儉謂顒曰:卿山中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

這裡誕生了一個典故叫「赤米白鹽」。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可以不貪戀妻子美色住在山裡,不吃葷只吃素,但他離不開鹽。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鹽在魏晉南北朝時的食用情況,其實這個基本上不用論證,因為吃鹽幾乎是天生的。漢朝時,押元韻樂府詩歌《古豔歌》中這樣寫:

白鹽海東來,美豉出魯門。

古人寫鹽和記載鹽的地方特別多,而黃帝和蚩尤的上古大戰也有學者認為是「爭鹽之戰」,但這個經不起考證,因為證據太匱乏了,僅憑地形上說是為了爭奪食鹽並不嚴謹,所以我們這裡不去論證。

那麼,誰是第一個吃鹽的人?古人都怎麼製鹽?鹽在古代經過了什麼樣的發展呢?

一、關於初制

關於誰是第一個製鹽的人,現在其實已經不可考,但早在仰韶時期,我國古代先民們就已經開始製鹽。

20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在福建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遠古煮鹽器皿,距今大約有七千多年歷史。

但我們同時要知道,這樣的證據很難立足,因為沒有文字記載,確切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夏書·禹貢》中,裡面記載「青州」進獻的貢品時是這樣說的: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啥意思呢?說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後,濰水和淄水也已經疏通了。這裡的土又白又肥,海邊有一片廣大的鹽鹼地。這裡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海產品多種多樣。

這上面的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大概在現在的渤海、泰山和河北到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尚書》中是這裡製鹽上貢,但並沒有說是誰製鹽。而《世本》裡寫的是「夙沙氏」,《世本》裡是這樣寫的:

夙沙氏煮海為鹽。

但這裡的夙沙氏是什麼人呢?是一個人名還是一個部落名字呢?按照古籍的記載方法,這裡應該是一個部落,也就是說,這個部落名叫夙沙氏,他們最開始煮海取鹽。這個有說是黃帝大臣,但秦朝相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裡則認為是炎帝的臣民,或者說是諸侯。《呂氏春秋·用民》中記載:

夙沙氏子民,自攻其君而歸神農。

種種記載表明,最初製鹽的是一個靠海邊居住,叫夙沙氏的部落。但這裡咱們要搞清楚這個順序,《世本》的原作者不可考,成書年代也不可考,此書多半是漢朝時某個人的偽作,但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全篇收錄在《漢書·藝文志》中,所以這本書中的記載應該是參考的《呂氏春秋》。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這裡的記載寫的並不是鹽字,而是「鹽」,當然這是個繁體字。

同樣,我國古代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收錄時也是「鹽」字,對於這個字,許慎是這樣解釋的:

鹹也。從滷監聲。古者,宿沙初作煮海鹽。凡鹽之屬皆從鹽。

我們之所以在上面要不厭其煩的說鹽的繁體字,是因為我們要知道這裡是從了什麼偏旁部首,我們可以看到,許慎在這裡也說是夙沙氏開始煮海鹽,只不過他寫成了宿沙氏,而且他說這個字從滷。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裡是這樣說的:

滷也,天生曰滷,人生曰鹽。

啥意思呢?說天生的叫做滷,人煮出來的叫做鹽。這說明在上古時期,人們吃的鹽並不一定都是精製出來的,也有吃天然鹽的。所以,製鹽不能是一個部落或者一個人發明的,而是先從食天然鹽到海煮鹽,這其間經過了一代代的經驗累積和試驗。歸功到某個部落或某個特定的人並不妥!

二、關於製作

最開始的食用鹽全部都是海鹽,而古人對於煮海鹽有個更為形象的名字叫「熬波」,也叫煮海熬波,元代人陳椿曾經編撰《熬波圖》,但原著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明朝政治家、黑衣宰相姚廣孝重新編錄的。

漢朝時開始有鹽井,人們開始平地取鹽,漢代楊雄編撰的《蜀王本紀》中記載:

漢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

這裡說的是漢宣帝地節年間,開始打鹽井。同時,漢朝也開始依山取鹽,吳王劉濞,淮南王劉安都曾經靠山煮鹽和鑄錢,並且都以此積累起來的財富而反叛,而且後世直到現在,食用鹽的來源種類也無非這三種,可以說是一直從流朝流傳至今。但咱們這裡不是討論歷史人物,故略過不談。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製鹽的方法已經非常成熟,北魏末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卷八·常滿鹽花鹽第六十九》中,分別記載了兩種製作法,做花鹽是這樣的:

造花鹽、印鹽法:五、六月中旱時,取水二鬥,以鹽一鬥投水中,令消盡;又以鹽投之,水鹹極,則鹽不復消融……好日無風塵時,日中曝令成鹽,浮即接取,便是花鹽,厚薄光澤似鍾乳。久不接取,即成印鹽,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成印輒沈,漉取之。花、印二鹽,白如珂雪,其味又美。

這裡的花鹽屬於精加工,細白小粒鹽,可以看出來,在魏晉時期,對於鹽的製作已經非常精細。元代陳椿《熬波圖》佚失,到了明朝時,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詳細記載了製鹽的方法,他共記載了四種製鹽法,分別是海鹽、池鹽、井鹽和崖鹽,我們在這裡說一下他說的製作海鹽法,記錄在《天工開物·作鹹第三·海水鹽》中:

凡海水自具鹹質,海濱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蕩,地皆產鹽……無雨日廣布稻,麥稿灰及蘆矛灰寸許於地上,壓使平勻。明朝露氣升騰,則其下鹽茅勃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併掃起淋煎。

我們能看出來,這是種非常原始也非常緩慢的製鹽方式,光是前期就先要在海邊種鹽,就是把一些稻穀杆什麼的撒下,等明天霧氣升騰凝結出來的鹽霧再連著這些茅草一起去煎,後面還有無數的工作。

所以,如此低效率和難度下,生產出來的鹽又人人都需要,所以必定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國家戰略物質,這麼重要的東西,幾乎是從遠古就開始加入了管制行列。

三、古代對鹽的管制

早在周朝時,就已經專門設置了官職去監督和生產鹽,對於怎麼用鹽和什麼人吃什麼鹽都有嚴格的禮儀制度,《周禮·天官冢宰·酒正/掌次》中是這樣記載的:

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賓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後及世子,亦如之。凡齊事,鬻鹽,以待戒令。

說鹽人掌管有關鹽的政令,以供各種事情所需用的鹽。祭祀時供給所需的苦鹽、散鹽。款待賓客時供給所需的形鹽、散鹽。為王烹製膳食佳餚共給飴鹽,為王后和太子也這樣。凡調和食品的事,煮鹽以待命。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鹽的重要性,各朝各代對鹽的管制都是非常嚴格的,私自煮鹽從漢朝時就已經入刑。因為他們明白私自煮鹽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司馬遷在《史記·八書·平淮書》中記載:

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

這裡說那些諸侯王鑄鐵煮鹽累積出了大量的財富,但卻根本不救國救民。《漢書》中寫吳王劉濞靠煮東海之鹽暴富,而這些財富都成了他們謀反的底氣,所以漢武帝劉徹最先實施了鹽法。《史記·八書·平淮書》中記載:

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釱左趾,沒入其器物。

說敢私自鑄鐵煮鹽的,把左腳趾給剁了。從此以後,後面的朝代都將鹽的產出嚴格管制。唐朝時是個例外,前期對鹽並沒有管制,不專賣也不收稅,《新唐書·食貨志》中記載:

天寶至德間,鹽每鬥十錢。

這個價格並不貴。但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急劇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唐肅宗乾元元年開始了鹽的專採專賣,最終形成了「榷鹽法」,唐憲宗年間,鹽法規定:

偷賣鹽一石者死,一鬥以上杖背。

嚴格到什麼程度?偷刮一鬥鹽鹼土的罪名和偷賣一鬥鹽的罪名是一樣的。但這仍然禁不了偷賣者,利潤太大了,有些人會鋌而走險。宋朝相比較來說有些寬鬆,但到了明朝時又歸於嚴苛。

鹽從遠古開始被人們食用,到漢武帝開始制定鹽法。鹽一直背負著很大的責任,同時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必須品,這就註定了它的不平凡。而人們從單煮海鹽到井鹽和崖鹽出現,古代人在探索和製作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當然了,鹽的歷史博大精深,筆者能力有限,所以只寫出了一點皮毛。可是,我們說的雖然只是鹽,但又何嘗不是古人的發明和製作史呢?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