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都是用什麼茶做的呢(解鎖老白茶的打開方式)
2023-04-29 13:06:27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拍了蒸茶的視頻。
有茶友問我,既然蒸茶這麼不好,為什麼還有廠家發明蒸茶器呢?
我認真想了想,說,因為蒸茶是一件風雅的事,但凡有情趣,有意思的事,總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嘗試一下的。
就像大家都知道煮茶,很古風。從漢到唐到宋,都在煮茶。
唐人煮茶,因為是從漢沿襲過來的,所以,對於唐人來說,煮茶,就是一種古風。
到了宋朝,點茶盛行,然而,蘇軾之流的文人,照樣以效仿前朝(唐人)煮茶為樂。
在全國一片點茶的大宋朝,能別出心裁地煮個茶喝,那當真是風雅之極。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在世人眼中,不吃點茶而偏要遵循古法煮茶,是老土,守舊,古板。
而在文人雅士眼中,煮茶,卻是品味不俗的體現。
是風雅,是有學問。
試問,宋江吳用李逵一干人等,懂得煮茶麼?估計能吃上一盞王婆之流手制的點茶,便是享用了。
故而,到了現今,功夫茶泡法一統天下的時候,到了冬天,煮個茶,回憶一下古風,也是一件極有意思的事。
就像,漢服有越來越多的擁躉,飄逸如仙女的裙裾,滿滿的古味在行走。
仿佛,敦煌那幅名叫「飛天」的壁畫,重新露臉在現世。
《2》
煮茶是古風,蒸茶,雖然不是古風,但卻仍然很風雅。
尤其,一些煮茶「手殘星人」,尤其適合蒸茶。
煮茶是需要技巧的。
放多少水,投多少茶量,都是有比例的,並且這個比例,是恆定的。
比如,一隻600毫升的壺,由於壺嘴低,注水只能低於壺嘴,過高則會溢出。低於壺嘴的注水量,大約在400毫升左右。
這樣的水量,投茶便不能投太多,太多容易煮得太濃,煮得又苦又澀。
然而,有很多茶友,煮茶時不用秤稱重,隨便抓一撮就扔進去了,結果便是,自己以為水很多,茶葉要多放一些,然而煮出來,完全不能喝,太苦了嘛。
並且這種澀感,還會一直伴隨著整壺湯,一直存在,就算煮第二壺茶湯時,用夾子夾掉一些茶葉,減少了投茶量,但煮出來的湯,仍然是有苦澀味的——這些茶葉因為第一壺投茶量太多,茶葉被催生出了大量的苦澀物質,於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被惹毛了的茶葉,繼續在下一壺裡,釋放著過量的物質,讓湯水繼續過濃,伴生著揮之不去的苦澀味。
另外還有一些茶友,喜歡一勞永逸。
煮一壺茶,喝一天。
嗯,就像我們胡建人夏天煮涼茶,早晨起來,煮上一大鍋,能喝到下午。
煮涼茶可以這樣,但煮白茶不行。涼茶是中草藥,而白茶是茶。
煮一壺,悶一天,到晚上的時候,這壺茶,其實已經有一部分在氧化了。如果天氣熱,還會生成悶味。
總之肯定不是新鮮剛煮出來的白茶那股子香氣——花香藥香濃鬱,有的還會有柔潤的棗香.....
這樣不新鮮的茶湯喝進肚子裡去,肯定是對腸胃不太好的。
喝茶,本可養身養心,然,喝到悶壞的,變味的茶,卻只會傷身。
與原先美好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3》
煮茶總是煮不好的茶友,還是蒸茶吧。
蒸茶器,它有幾大妙處,且容村姑陳一一道來。
首先,蒸茶,很費時間,適合生活節奏慢的老年茶友。
煮過茶的人都知道,煮茶,是很快的。燒水,水沸投茶,關火起壺,稍涼出湯。
煮茶的時間大多是花在燒水上。
而蒸茶,卻是恰恰符合了那首歌名叫《從前慢》的歌的意境。
蒸一壺茶,要先投茶進蒸茶器,接著燒水。
水燒沸之後,持續不斷的水蒸汽,會進入蒸茶器,繼而不斷地衝刷著蒸茶器當中的茶葉,慢慢地浸潤它們,慢慢地讓它們潤透,再釋放出茶葉當中的內質,滴落到壺底。
這是蒸餾的一種變形。
二鍋頭,便是把酒液蒸上去,再遇阻擋下沉,而雜質便隨水蒸汽上升,附著在了頂鍋的壁上。
蒸茶的原理與之相似。
不同的是,蒸茶是茶在上面,水在下面,茶與水並不在一處。
茶當中的內質浸出,是依靠水蒸汽的不斷洗刷,讓茶葉在水蒸汽的高溫和高溼之下,釋放出內質。
正是因為茶與水並沒有直接接觸,故而,蒸茶所需要的時間,非常緩慢。
正常煮開一壺茶,在南方的冬季,需要5分鐘。而要蒸出一壺茶,在南方的冬季,需要20-30分鐘——具體要視蒸茶壺的容量大小而定。
如此漫長的時間,如果是生活節奏緩慢的茶友,那正好適合。
清晨起來,打一套太極,蒸一壺茶。
看水蒸汽緩慢上升,緩慢浸潤茶湯,再仿如雨中晶露一般凝成茶珠,再滴落於壺內。
光看那顆水珠的凝成,便是一種享受。
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趣所在。
《4》
其次,蒸茶是新手黨的福音。
蒸茶,前文提到了它的原理,是利用不斷上升的水蒸汽,浸潤茶湯,讓茶湯在熱蒸汽的作用下,釋放出內質。
蒸茶時,茶與水並不直接接觸,便不會致使茶葉在茶湯中浸泡過長時間,生成過濃的茶湯——又苦又澀,難以下咽。
這種過程,就像是隔靴搔癢,手沒有直接抓在皮膚上,就算力度過大,也不會太痛。
因此,新手茶友們在煮茶時,通常會遇到的那些問題,比如投茶量過多,比如煮的時間過長,比如水量過多.....這些現象,在蒸茶時,便極難遇到了——蒸茶並不讓茶與水直接接觸,內質釋放慢,茶湯自然濃烈不起來。
喝到嘴裡的茶湯,便是香香的、軟軟的了。
蒸茶,就是降低難度之後的煮茶。
若是煮茶技術不好,煮出來容易苦和澀,那請蒸茶吧。
蒸一壺茶,既能打發時間,又能蒸出好喝的茶湯,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蒸茶也是有缺陷的。
那就是,蒸茶很浪費茶葉。
試想,煮茶,茶葉與水直接接觸,內質直接在高溫浸泡下釋放到茶湯中。
這是一種直接浸出的方式。
而蒸茶,茶葉沒有與水直接接觸,而是與水蒸汽直接接觸。
這種接觸方式,就像是轉了個彎。水蒸汽的力量,相比沸水,那不止是弱了一兩個檔次。
故而,同樣克重的茶葉,煮茶釋放出來的內質,與蒸茶釋放出來的內質,完全不一樣,煮茶更濃,而蒸茶更淡。
那麼,要想達到與煮茶相同的潤度,稠度,香氣,那便要增加蒸茶時的投茶量,方才可以實現了。
《5》
凡事總是有利,有弊。
煮茶,是一種古老的飲茶方式。
蒸茶,也是一種飲茶方式。它當然不如煮茶古老。但是,它卻可以成為一部分煮茶煮不好的茶友的救星。
喝到苦澀的茶湯,不僅虐身,還虐心。
喝茶本是為了養心,被苦澀味這麼一攪和,養心的目的肯定是達不到了。
不糟心,就不錯了。
故而,煮茶新手,還是蒸茶吧。
感謝蒸茶器的發明者,給了我們第二條路走。
當煮茶已經成為往事,蒸茶,還可以帶領我們,度過一個美妙的夜晚。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